当前位置:

解局丨加快形成“双循环”:育新机开新局的关键一招

来源:观潮的螃蟹 作者:观潮的螃蟹 编辑:秦舷 2020-08-04 13:03:47
时刻新闻
—分享—

微信图片_20200804130226.png

从7月21日企业家座谈会,到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双循环”成为引发国内外舆论重大关切的经济热词。观潮君以为,这是新时代我国应对危机挑战、育新机开新局的关键一招。

面对国际局势和全球经济发展态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实行以我为主、内外互促的战略适配,打开新增长空间,推动我国从传统的国际经济均衡模式转向新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模式,这无疑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工作理念的一次重大转变。

观潮君注意到,在“7.21”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用的则是“加快形成”。表述变化之间,释放出一种“只争朝夕”的现实紧迫感。

那么,如何“加快形成”?这既是对各级党委政府、各类市场主体提出的时代要求,也是对我们创造性践行的重大考验。为此,我们必须首先精准吃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中央政治局会议的精神要义,才能在贯彻落实中有的放矢。

战略基点: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党中央对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强调的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所以战略基点就在“扩大内需”这个“千斤顶”上,路径与方法在于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充分用足中国市场规模大、韧性强的优势,千方百计促进国内市场需求持续升级和供给能力不断提升。

事实上,党中央已经提前进行了一系列的战略部署和战略安排。下面,观潮君从不沿边不靠海的湖南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一系列重要指示、重要部署等取得的显著成效,来管窥一斑。

湖南省上半年的经济体量居全国第八,中部第二,以1.3%的增速与宁夏并列全国第五,中部第一。观潮君分析认为,湖南省能够稳住经济基本盘、保持社会稳定和经济活力的密码主要有两条:一方面是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全国“一盘棋”等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实现疫情防控精准有力,为及早复工复产赢得了时间与空间;另一方面是严格遵循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部署要求,在扩大内需上用好用足了国家政策和国家支持,并充分发挥了主动性和创造性。

位于浏阳经开区的长沙惠科第8.6代超高清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现场。(资料图)

这其中,湖南扩大内需的一个抓手就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新基建的投资。而“新基建”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地基”,又与湖南这些年在新兴产业领域的引链、兴链、强链战略不谋而合,与致力打造“两山”这个新洼地同频共振。据观潮君了解,上半年,湖南省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2%,高于全部投资增速0.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10.2个百分点。新基建投资实现快速增长,以5G建设为主体的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投资增长88.7%,高铁投资成倍增长。

特别是在4月28日“百团大战”集中开工的重大项目中,与“新基建”相关的至少有144个。比如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园、湘南湘西高新软件园、智能穿戴、物联网终端……

另一个抓手就是促消费转型升级。在疫情的影响下,湖南省数字经济持续升温,“湘农荟”、“芒果云超市”等“直播带货”的网络营销异常火热,助力网上零售加快发展。上半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长32.2%,限额以上餐饮企业网上餐费收入增长35.6%,均远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全省完成快递业务量5.93亿件,增长33.4%,推动邮政业增加值增长30.4%。

可以说,是新基建这个引擎有效夯实了湖南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也为湖南夺取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双胜利,插上了跨越时空的战略翅膀。

根本动力:推动改革开放走实走深

实践证明,我们唯有向改革开放要动力,才能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的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换言之,不仅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还要通过更大力度、更高水平、更具效能的开放,促进两个循环的双向发力、相互促进、互为犄角。

湖南是一个内陆省份,区位优势并不明显,但湖南坚持“创新引领 开放崛起”战略,改革举措集成推出,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请进来与走出去的步伐日益铿锵。比如2019年,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中国(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世界计算机大会都在长沙举办。今年上半年,疫情之下,湖南外贸却展现了足够的韧劲。据海关统计,1至6月,全省进出口总额2080.69亿元,同比增长13.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16.6个百分点,进出口增速居全国第三。

日前,由中国海关总署主办的《中国海关》杂志发布了“2019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榜单,湖南长沙、岳阳、湘潭、衡阳、郴州“五匹内地黑马”入围,分别位列第32、36、49、64和81名。

外贸能够逆势上扬,得益于几个方面:一是中联重科、三一重工、铁建重工等企业迎难而上,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二是省级外贸供应链平台发力,在大宗商品进口和特色产品出口方面积极发挥带动作用;三是市场采购贸易等外贸新业态在疫情中发展迅速,医疗防疫物资出口成外贸新增长点。

3月24日,中欧班列(长沙)首列莫斯科班列从长沙货运北站出发。

另外,5月以来,长沙货运中心北站,平均每天都有一列班列鸣笛出发,驶往欧洲。即使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长沙也是全国少数几个没有暂停中欧班列发运的城市之一。今年上半年,全省湘欧班列运营逆势攀升,共计开行268列,同比增长69.7%。

这是湖南奋力书写的一篇典型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现实文章。

第一引擎: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反复强调,要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这是事物发展的辩证法,也是我们提升应对能力的方法论。无论是依靠扩大内需,还是改革开放来“育新机”“开新局”,都离不开创新。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得很明确,叫“更多依靠科技创新”。

今年第二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由负转正,经济运行呈现明显的复苏态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新兴产业良好发展,这与科技创新是分不开的。

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开完中央政治局会议的第二天,习近平总书记就参加了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建成开通,对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对推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我国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对推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我国对外开放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这个卫星导航系统的建成彰显了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里程碑式的重大成就。

今年上半年,湖南经济能够恢复增长,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湖南科技创新的实力,进而为经济复苏注入强大动力。在这方面,湖南的智能制造体现得异常明显。全球首条智能轨道列车、全球首个轨道交通转向架智能制造车间、全国首辆5G技术控制的新能源公交车……中车株机、中车株洲所、中车时代电动等企业的“黑科技”,频频吸引世界的目光。三一集团18号厂房,在疫情发生后“跑”出了生产加速度,“机器换人”为复工复产助力。

三一集团智能制造车间内机器人正在焊接。

观潮君了解到,湖南省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比规模工业平均增速快8.1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增长7.6%,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24.9%,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2.6%。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我国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当前,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解决当前问题的关键一招,而这一招离不开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这当然还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把它抓得更紧更有成效,从而夺取山花烂漫的伟大胜利。

来源:观潮的螃蟹

作者:观潮的螃蟹

编辑:秦舷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