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脱贫路上,一群不屈的身影——石门县西北山区四位残疾人励志的故事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周勇军 姜鸿丽 凌鑫 李飞 周伟 编辑:张立 2020-08-05 18:57:40
时刻新闻
—分享—

向贫困宣战,是中国大地上进行的又一场伟大的人民战争。各级党委政府坚强有力的领导,广大党员干部身先士卒的奋斗,在人民群众中激发起了誓要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壮志豪情,汇聚成脱贫攻坚奔小康的澎湃力量!

7月28日至30日,记者在石门县西北山区釆访到4位残疾人曲折而生动的脱贫致富的故事,便是这个宏大战场的鲜活一角。

“瓷娃娃”微店带富众乡亲

7月29日,我们来到石门县三圣乡白临桥村曾宏杰的家,他父亲告诉我们,一大早,他妈妈郑继红就抱着曾宏杰,到相邻的毛坪村刘湘稳家拍小视频去了。

一个“抱”字,勾起了我们的好奇。

(母亲抱着“瓷娃娃”曾宏杰,眺望山外的世界。唐俊 卜云 摄)

我们赶到毛坪村时,刘湘稳夫妇正在堂屋里忙着制作纯手工豌豆酱。而曾宏杰则用自拍杆一边拍摄,一边介绍。忙活完后,刘湘稳用小勺从盆里舀了点豌豆酱,放入曾宏杰嘴里,让他尝尝味道。郑继红望着满头大汗的曾宏杰既心疼又高兴。刘湘稳妻子满是赞叹:“去年,曾宏杰帮我家在网上就销了2万瓶豌豆酱和麦酱,真是了不起!”

这位“了不起”的曾宏杰,2岁时患上罕见的脆骨病,只能躺着,翻身时稍不注意就易骨折。今年21岁的他身高只有80公分,体重不足10公斤,人称“瓷娃娃”。

回到白临桥村,许多村民将手里拎来的、挑来的马铃薯、苞谷、黄皮梨,腊肉、茶油等农产品,码放在坪里,有说有笑地等着曾宏杰验货。郑继红见状,赶紧将曾宏杰抱起,让他坐在一张小木椅上。曾宏杰熟练地支好自拍杆,身子伏在另一张方凳上,将这些农产品一一拍照,有的制成小视频,很快这些山货就出现在他的直播间。

在一本记事本上,一组数据吸引了记者的眼球:土鸡蛋60000枚,小猪仔500头,酸藠头1000瓶,山胡椒油2000瓶,草鞋300双,蒿子粑粑8000个,麦酱 1500瓶……

“去年,曾宏杰他们为乡亲们销售出去的农产品,就有400多万元,净赚40万元。受益的乡亲也算了笔账,比他们平时卖出去的利润高出20%。”村党总支书记游业滔介绍说。

交谈中,记者了解到曾宏杰坎坷的人生。打小患病后,尽管父母起早贪黑地劳作,四处求医问药,但仍然改变不了他永远长不大的现实。“瓷娃娃”成了全家人心里的痛。

随着年龄的增长,曾宏杰对山外的世界产生了无限的好奇与憧憬。他父母咬牙买回一台电视机,让曾宏杰打发时间。谁知,天资聪颖的曾宏杰,凭着画面的声音和字幕,熟悉了很多汉字。上小学的弟弟,一张贴在墙上的拼音表,又让他掌握了拼音字母。大喜过望的父母,赶紧帮他买了台廉价的手机。曾宏杰从此“醉”入网络世界,敲字、拍照,玩起来比正常人还顺溜。

2017年,白临桥村有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办起了淘宝店。曾宏杰也开始尝试。然而一个多月过去,却无人问津。就在曾宏杰一筹莫展时,邻村的网络达人谢光明找上门来。一番交流,谢光明被他不屈的眼神震憾了。回到家,谢光明连夜写了篇曾宏杰励志的故事,并把他的微信二维码发到群里。第二天,曾宏杰的朋友圈就暴增400多人。随后,曾宏杰就在网上销售了60多公斤土蜂蜜,提成1200元。

曾宏杰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将这两年赚来的10多万元,买了三台高档手机给父母,奖励去年考上县重点中学的弟弟,并为家里添置了空调、电冰箱和沙发。

2018年,曾宏杰与志同道合的本乡青年李梦悌、宋圣银、游修文、廖伟成立了湖南云谷农耕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并担任法人代表。公司成立伊始,正赶上柑橘上市,那年他的公司仅柑橘就销售10多万公斤,并获得了石门县首届“一县一品”柑橘电商扶贫创意大赛二等奖;去年,曾宏杰又获得了“常德最美扶贫人物”殊荣。

如今,曾宏杰全家住上了宽敞的新房,父亲还在他参股的一家养殖黑猪的公司里务工,一家人的生活过得甜甜蜜蜜。

“木马脚”撑起一个幸福家

赶到所街乡麻纳峪村何儒家的家时,已是日落时分。何儒家的大嫂杨秋春告诉我们,他外出收荒未归。我们就在何儒家新楼前的禾坪里落座,与他家人边喝茶边拉家常。

(聪明的何儒家,为方便出行,亲手为自己做了副“木马脚”。 唐俊 卜云 摄)

讲起何儒家,他年迈的父亲不停抹泪。“6岁那年,儒家患了一种怪病,双腿膝盖钻心般地疼痛,尽管我们背着他四处求医,但他的双腿逐渐萎缩,再也无法行走。”

“儒家没上一天学,但生性勤快好学。为了帮衬家里,他从8岁起就拜师学艺,修过钟表、电器,做过篾匠、打过三棒鼓、表演过土地戏。挣来的零散钱,儒家舍不得花,都补贴了家里。那时虽穷,但全家人其乐融融,最开心的是一家人听儒家拉二胡。”

何儒家的嫂子杨秋春是个快人快语的农村妇女。她忙完厨房里的事,也搬了把椅子坐下来打开了话匣子:“27年前,丈夫何儒星在山里烧木炭时,中毒倒在炭窑里。命虽保住了,但造成脑神经受损,生活自理能力差。那时,我感觉天都塌了下来。上有年迈的公婆,下有两个年幼的女儿,今后的日子怎么过哟!就在绝望时,小叔子拍着胸脯说‘嫂子,别灰心丧气,这个家还有我呢!’这不,这些年两个女儿在她幺叔的资助下,完成了学业,一个当上了医生,一个在常德市区工作,且都成家立业。再后来,土砖屋拆了,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这些钱,大都是幺叔挣来的血汗钱呀!”

这个时候,何儒家驾驶着一辆三轮摩托,满载着荒货驶进了院落。车刚熄火,哥哥何儒星就迎了上去,把弟弟抱下驾驶室,然后将车上的荒货下车,分类打捆。

见记者来访,何儒家有些腼腆。他亮出一双布满老茧的手说道:“我以前是用双手爬着走,很不方便。后来,干脆自己做了副‘木马脚’撑着走,出行时不伤手,很实用。”

说起何儒家这几十年的奋斗,村党总支书记李杰口气中满是怜惜、赞叹:“何儒家站着、坐着、躺着都不超过1米,可他不等、不靠、不要,硬是用一副‘木马脚’撑起了一个幸福的家!”

应记者请求,何儒家拿出他那把心爱的二胡,奏响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悠扬婉转,令人如痴如醉。

“肢残兄弟”抱团心齐奔小康

在壶瓶山镇的长岭村,每天都可看到“肢残兄弟”王均波、王均尾相互搀扶着在猪栏里喂猪,在田地里耕作的情形。

(“肢残兄弟”王均波、王均尾靠养猪,过上了小康生活。 唐俊 卜云 摄)

7月30日,记者沿着一条水泥村道,来到了王均波、王均尾的住宅。一位拄着拐杖的汉子,正站在坡上向远处眺望。镇党委副书记周伟介绍,这位就是失去左腿的王均波。

见到记者,王均波连忙将我们带入厅房,并解释道:“今天一大早,弟弟就到镇里帮我卖猪仔去了。按理说,这个时辰该回来了。”

一杯茶功夫,一辆农用三轮车驶进了院落,从车上下来的正是王均尾。只见他接过哥哥递来的凉茶,几大口就见了底。“哥,你猜,猪仔卖了多少钱?”“不知道!”“你想不到吧,15头猪仔,每头1500元,一共卖了22500元。”望着汗流浃背的弟弟,王均波连声道:“大热的天,兄弟你受累了。”

“亲兄弟,明算账。”说这番话的,是父亲王胜南。“记者同志,我这两个儿子成家后,虽说另立门户,收入分账核算,但在养猪技术、销售上,特别是田土管理上却不分彼此,相互帮衬。这么多年,兄弟俩从未红过脸。”

说起两个儿子,王胜南滔滔不绝。“那时候,家里穷,致富无门,兄弟俩只好外出打工。先是均尾做工时,右手被电机卷伤致残,至今钢板还没取出。后来均波在做陶瓷时,左大腿被卷扬机搅断,造成高位截肢”。

“我当过多年的村民小组长,深知天不养懒汉这个理,就鼓励两兄弟要自强。好在均波脑子灵泛,又见过世面。2007年他就开始养猪,虽经历了一些挫折,但总算是摸索出了规律,年出栏生猪上百头,成为村里的致富能手。我和老伴现居住的楼房,比城里人的别墅还舒适。”

“从2017年开始,均尾也饲养起了生猪。在哥哥手把手的指导下,他年底就赚了8000多元,现在他每年出栏生猪近50头,加上卖猪仔的收入,早就进入了小康。”

长岭村党支部书记田祥燕,说起王均波、王均尾,佩服不已:“按理说,这俩兄弟都是残疾,享受优惠政策应当优先。然而,每当镇村要给予照顾时,都被兄弟俩谢绝。”

兄弟俩成为村里的致富典型后,没有忘记帮扶贫困的群众。凡是自家母猪繁育的小猪仔,都是平价卖给乡亲,从不多赚一分钱。王朝广是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去年从兄弟俩手上进了10多头母猪后,今年已出栏12头猪仔,年底预计又可出栏猪仔60头,生猪100头。王朝广脱贫摘帽不用说,进入小康也是铁板钉钉。像王朝广这样的群众,兄弟俩已经帮扶了20多户。现在,村里有四分之三的农户靠养猪致富,进入了小康。

离开这个村时,正是暮色四合。记者感叹,有这样一些不屈不挠的人,为美好生活而奋斗,乡村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周勇军 姜鸿丽 凌鑫 李飞 周伟

编辑:张立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