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功业,关键在人。
“1+5”文件出台一年来,全省各级各部门积极贯彻省委部署,大力推进芙蓉人才行动计划和乡村人才振兴行动计划,围绕基层人才引进、培养、保障、激励等方面,优化体制机制、加强政策引领、强化服务支撑,用心引才,用情留才,让基层人才感到有干劲、有奔头、有盼头。
引得进: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陈东是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师,她的另一重身份是舜天恒禾农业公司的“候鸟专家”。
6年前,“舜天恒禾”落户宁远县,由于人才、技术和管理不到位,公司连续出现亏损。关键时刻,县委组织部为公司引进了陈东和国家肉牛牦牛综合试验站站长祝远魁。在两名“候鸟专家”的定期指导下,公司对肉牛进行品种改良和营养调控,并利用新工艺将牛粪加工成有机肥。如今,公司已经扭亏为盈,来势喜人。
面对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土窝窝”如何引来“金凤凰”?“1+5”文件明确提出,支持基层灵活运用双向兼职、联合聘用、技术入股、退休返聘和在线教育、智慧医疗、远程农业等形式柔性引才用才。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全省各地大胆探索柔性引才驱动创新发展的新路径:衡阳大力实施“万雁入衡”计划,重点围绕医疗、教育、文旅、管理等行业,计划每年稳定柔性汇聚200名左右的高层次人才;醴陵在全市设立31个柔性人才服务站,以乡情为纽带打造“湘雅乡情·专家醴陵行”活动,引进专家团队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留得住:定向培养解基层人才之“渴”
11所省属高校共招生5703人,109个县市区的普通高中和中职毕业生可报名……为切实加强湖南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6月初,省教育厅发布通知,在去年招收1.3万名乡村幼儿园、中小学校教师公费师范生的基础上,今年计划再培养公费定向师范生1.47万人,为大山里的学校解决人才之“渴”。
人才“引不来,留不住”,是基层一线和艰苦边远地区人才队伍长期面临的现实挑战。近年来尤其是“1+5”文件实施以来,各地各部门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大招”频频——
省卫健委去年培养农村定向免费医学生385名、贫困地区基层医卫人才1200名、乡村医生1100名,今年计划培养农村免费医学生550人、贫困地区基层医卫人才850人,年内可实现全省乡镇卫生院配备2名全科医生全覆盖;省农业农村厅去年培养农技特岗人员580名、培训职业农民1.2万人,今年计划培养农技特岗人员750名、培训职业农民1.5万名,着力强化农村基层人才支撑;永州市制定基层人才定向培养三年行动计划,依托湖南科技学院等高校每年定向培养农技、教育、医卫人才1000人以上;娄底市探索实施村干部定向培养工程,依托娄底职院开设全日制大专班,学员毕业后择优选拔进村干部队伍。
用得好:让基层人才得到更多成长机会
近日,在湘中某乡镇卫生院工作了22年的基层医生廖知龙接到通知:因连续多年考核优秀,可以直接破格申报副主任医师职称。
学历不够、没有论文、工作年限不足……基层一线人才常常为达不到职称评审的“门槛线”而犯愁。去年以来,省人社厅先后制定《畅通职称评审绿色通道10条意见》《创新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10条措施》等文件,明确对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实行单独分组、单独评审、单独确定通过率,在基层卫生、乡镇教育、农业林业等领域实行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同时,严格实行教育、卫生、农业、林业等专业技术人才晋升职称“凡晋必下”机制,把在基层服务、挂职、轮岗交流作为职级待遇、职称评定的重要条件,引导各类人才“上山下乡”。
只有着力搭建好基层一线干事创业的平台,让愿意留在基层、扎根基层的人才得到更好的待遇、更多的成长机会,人才才能真正流向基层。今年7月底,省委组织部等四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强基层事业单位人事人才工作的若干意见》,从落实基层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福利待遇、完善激励机制等六大方面制定18条意见,拓展基层事业单位人员职业空间,强化待遇保障,引导人才服务基层、扎根基层。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何金燕 孙敏坚
编辑:陈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