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酷暑,中新社记者来到濒临长江与洞庭湖边的湖南省华容县东山镇采访。这里以传说中的古战场“华容道”著称,今年虽然经历了持续的特大暴雨与洪水袭击,但时近立秋,绿树成荫、古道两侧,良田万顷,稻浪飘香、荷花吐艳。
相传赤壁之战前夕,曹操败走华容,在有一夫当关之险的狭道上,被关羽所挡。念及昔日旧情,关羽义释曹操,使其平安回到江陵。这个“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的捉放曹故事,让义薄云天的“华容道”家喻户晓。
而如今,这里依然是湘鄂两省交界处村民往来的一条捷径,从“华容道”石碑处往山上走二十来分钟,即可俯瞰湖北大地。青石板路两侧,还依稀可见数月前张贴的防疫标语。如今山顶和山脚的哨卡已撤,两省民众可自由往来。
“一季稻已经抽穗了,今年预计亩产可以达到1400多斤。”戴着草帽、穿着雨鞋正在稻田里查看水稻长势的东山镇华容道村党总支书李应球告诉记者,入汛以来,村里一手抓防汛抗灾,一手抓农业生产,在县农技人员的具体指导下,通过合理调配劳力,完全可以确保今年的水稻生产高产、优质。
李应球介绍,华容道村4553亩水稻全部施用有机肥,不施化肥、不打农药,“所以收购价格也比较高。”一季稻加工后的大米收购价可达到每公斤7元。“我们这里的水稻名声在外,‘华容道’边的华容稻很受市场欢迎呢!”
“湖广熟,天下足。”地处洞庭湖冲积平原腹地的华容县,河湖密布、沃野千里,素有“稻油丰稔甲湖广、麻桑夙著震九州”的美誉,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华容种植水稻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一万两千多年前的石器时代,这在华容车轱山的出土文物中已经得到证实。目前,该县水稻种植面积已达128万亩(复种),总产、单产一直稳居湖南前列,是中国粮食生产百强县。
中共华容县委书记陶伟军介绍,独特的地理优势和自然环境、悠久的粮食种植历史和深厚的农耕文化底蕴,使水稻生产一直成为华容的支柱产业。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华容县积极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工业和其他外向型经济,但从未放松过粮食生产。“我们必须为国家的粮食安全作出贡献。生产更多更优的华容稻是我们天生的责任。”陶伟军说,尽快打响“华容稻”区域公用品牌,促进产业兴旺、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是华容县正在做的重要工作。
华容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大宏介绍,为让外界更好地认知华容稻,他们创建华容稻文化馆、建立“华容稻”区域公用品牌保护机制、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容稻软件管理系统、培植龙头企业、推广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这一系列“组合拳”已初见成效,华容稻现在不仅飘香洞庭湖周边,在粤港澳大湾区等地也供不应求。
8月4日,湖南岳阳市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烈日炙烤大地,气温居高不下。湖南岳阳华容县东山镇的守堤人仍然坚守在长江边的防汛大堤上,进行拉线式巡查排险,以保证大堤安全。图为两位守堤人在防汛大堤旁的稻田中排查安全隐患。 杨华峰 摄
吉娃米业是华容县稻米加工的示范企业。近年来,该企业致力于精细农业市场,积极探索稻鸭和稻鱼共生、特色养生稻种植模式;组建电商团队、直播团队等大力拓展市场销路,品牌效应得以彰显。他们生产的优质有机大米最高卖到了每公斤69元。而华容老字号福香米业更是专心念好水稻经,今年已落实高档优质稻订单面积8万亩,还更新了大米加工设备,升级改造了粮食储存仓库……
华容县政府提供的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年底,该县优质稻订单生产面积将达到46万亩,比上年增加15.2万亩,增幅达27.3%。
8月5日10时起,华容县防汛应急响应已调整为Ⅲ级。“水乡泽国”里勤劳的华容人民经历半年的紧张战斗后,终于迎来了今年防疫的决定性成果和防洪的初步胜利。走在全面小康道路上的华容人民从此可以专心于稻田劳作,等待秋分时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到来。
来源:中新社
作者:白祖偕 刘双双 邓霞
编辑:高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