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走向胜利·决战决胜市州巡礼|桃花源里 豁然开朗——常德市以产业发展促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张云梦 邓梅辉 易博文 周勇军 姜鸿丽 编辑:陈加宁 2020-08-14 09:16:14
时刻新闻
—分享—

千年水城常德,古称武陵,是陶渊明笔下桃花源所在地。

(晨光中的常德城魅力十足。近年来,在产业发展的带动下,常德城镇化进程加快,产城加速融合。卜云 摄)

大暑时节,记者在常德市采访,但见河水清清、杨柳依依,行人漫步,一派从容。

七里桥、武陵桥、长胜桥……泛舟穿紫河,船过一个个彩绘桥洞,恍惚间,犹如《桃花源记》中渔人穿过山口,进入“豁然开朗”的人间仙境。

上河街、下河街、麻阳街……满地石板路,一色古建筑。商户殷勤叫卖,人流摩肩接踵。时和景丽,物阜民丰。

穿越千百年,又见桃花源。丝弦一曲歌沅澧,满船清梦压星河。

不一样的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与世隔绝,只是想像中的一片乐土。而今日常德,敞开大门、拥抱世界,是由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的真真切切的繁华幸福之地。

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600多万常德人民决战决胜的奋斗中,富足、和谐、“怡然自乐”的千年愿景成真。

(大暑时节,位于常德经开区的常德中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装配车间,工人们正在装配车辆。卜云 摄)

7月24日至25日,全省产业项目建设推进现场观摩会在常德召开。与会代表参观了常德卷烟厂、中联重科建筑起重机有限公司、常德中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现代装备制造配套产业园。企业、园区欣欣向荣,与会代表心怀喜悦。

去年,常德市工业企业实缴税金350.6亿元,居全省第二。今年上半年虽受疫情影响,但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仍增长2.6%,居全省第二。

传统农业大市向产业强市转变,这是华丽的蝶变。

形如一片芭蕉叶,雄踞湘西北,水网纵横、土地肥沃的常德,自古以来是有名的鱼米之乡,物产丰饶,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居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时移世易。鱼米之乡常德,过去工业发展相对落后。农产品多,但不足以富民;加工企业多,却没几个大的。主要利税大户是常德卷烟厂,一烟独大,一烟超大。这曾是常德人的骄傲,也是常德人的隐忧。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新一届常德市委、市政府接过历史的接力棒,跑在产业富民的长征路上。

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嘱托,“把更多精力用到研究产业、培育产业和发展产业上来”,“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

常德市委、市政府响亮提出“开放强市、产业立市”,实施产业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将最强的力量放到产业主战场、工业主阵地。去年,该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7%,其中产业投资占比达到60.3%。

久久为功,必见成效。常德的产业发展,驶入了快车道。

去年,常德装备制造业完成产值1012亿元,比上年增长30%;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完成产值近600亿元,增长49.4%;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增长20%以上。

这次观摩会参观的常德中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是国内新能源汽车板块领军企业。7月29日,记者走进该公司宽敞高大的装配车间,看到一辆辆纵向排列的新能源大客车上,工人们在忙碌着,一丝不苟,井然有序。公司党委书记黄达介绍,2018年,公司销售收入4亿多元,去年达到10亿元。今年上半年,尽管受疫情影响,但很快复工复产。沙特200台年度合同首批订单,已于5月8日顺利交货。加纳203台订单,已完成技术对接。公司对完成今年经营目标任务充满信心。

中联重科建筑起重机有限公司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单一塔机生产基地,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公司拥有12条自动化生产线,每90分钟便可产出一条起重臂,每110分钟下线一台塔机。去年公司纳税2.4亿多元,今年预计将达到3.4亿多元。

常德市委书记周德睿说,这叫“选准产业龙头”,“端上来几盘硬菜”。

产业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一烟独秀”变成“多点支撑”。装备制造业异军突起,成为常德首个千亿产业、第一大产业。健康食品与生物医药成为第二大产业,以芙蓉王、金健米、武陵酒、大湖鱼等为代表,重现了“烟都”“粮仓”“纺城”“酒乡”的魅力。还有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产业也快速增长。它们,共同撑起了今日桃花源一片蓝天。

产业实力显著增强。近3年,累计新增规模工业企业562家,达到1368家。第二产业增加值由全省第6位跃居第3位。去年,被国务院评为全省唯一的全国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州。

(7月29日,位于常德高新区的中联建起智能化生产车间,机器人在焊接作业。企业发展,“智”字当头。去年,智能制造引领中联建起跻身百亿企业序列。卜云 摄)

就业系民生之本。本固而枝荣,根深乃叶茂。

近些年,常德人端上来的几盘“硬菜”,提供了万千岗位,缓解了就业压力。

赤日炎炎。中联重科建筑起重机有限公司车间里,生产一派火热,弧光闪闪,焊花飞溅。公司总经理助理梁岱告诉记者,公司提供的就业岗位有3000至4000个,加上产业配套企业,有就业岗位7000至1万个。随着今后公司成长及配套企业增加,提供的就业岗位还会更多。

中联重科建筑起重机有限公司及产业配套企业的到来,直接拉高了一些岗位人员的收入水平。梁岱介绍,几年前,一名焊工月收入2500元左右,去年平均达到8000多元,技术熟练的近万元。公司需要大量焊工,本地不够,河南等地不少焊工也来了。

中联重科建筑起重机有限公司所在的常德高新区,位于灌溪镇。随着入园企业快速成长,该镇连续3年实缴税金增长率都在50%以上。产业工人增加到3万多人,加上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等,一个小镇变成了一座新城。

常德市副市长汤祚国告诉记者,这几年,通过产业发展,全市每年新增就业岗位在3万至5万个之间。

就业重要,而对民生福祉来说,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样不可少。

“几盘硬菜”的说法很形象,周德睿还有一句也很形象的话,他说,不能“抓到篮子里就是菜”,抓到篮子里的,也要重新拣一拣,看看菜还好不好,是不是新鲜。

菜不好了,只好倒掉。

常德市委、市政府成立10个专门工作组,依法关闭了37家非煤矿山,实现煤矿整体退出;关闭了全市238家黏土砖厂;关闭了32家造纸企业,实现所有造纸企业制浆产能全部退出;全面完成了44家石膏矿山专项整治,退出了60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

常德,不仅把危害百姓的污染企业坚决关停,把有可能破坏环境的污染项目拒之门外,还把柳叶湖的浩淼烟波“圈”进城市,把穿紫河的漫江碧透“送”到市民窗前,把小桥流水、潋滟波光“引”入大小公园,把溪流暗涌、飞瀑流泉“借”到商业街、步行街。

2017年以来,常德市地表水23个省控及以上考核断面,有22个水质保持在Ⅱ类至Ⅲ类。今年上半年,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到85.7%。

(5月27日,石门县罗坪乡栗子坪村红石林有机茶生产示范基地,农民在采茶。该基地带动了110户农民走向致富路,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9户、103人。卜云 摄)

产业兴旺打基础,蓝天碧水长相伴,人们梦里的小康生活,真实地来到了面前。老百姓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底线任务不能打任何折扣。

沅水之南、枉水之滨的鼎城区草坪镇三角堆村,原是一个省级贫困村。7月31日,记者驱车进村,一眼看到成片成片的火龙果。村部摆放着一袋袋玉针香米,包装精美,供前来休闲度假的人们选购。村支书陈良凯开心地说,这几年,村里成立了1个公司、3个合作社,共发展火龙果、优质稻、黄花菜等特色产业1000多亩,通过产业带动,不仅摘掉了贫困帽,还实现村集体年收入超过50万元。

临澧县四新岗镇贫困村众胜村为丘陵地区,田少山多。村里组建众太脐橙专业合作社,全村650户农户包括112户贫困户全部成为股东。去年已发展3000亩,今年有望突破5000亩,仅此一项,户均年收入将达到4.6万元。

脱贫奔小康,关键在产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

常德市明确规定,扶贫专项资金中,用于产业扶贫的不得低于60%。去年,该市用于产业扶贫的资金达5.5亿元。今年上半年,已安排近3.6亿元。全市共有187家龙头企业、1544家专业合作社、310个家庭农场,带动贫困户加入产业发展。全市393个贫困村中,具有产业发展能力和意愿的贫困户66143户,都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广“村集体+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产业扶贫“常德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劳务务工、订单收购、生产托管、技术培训、按股分红等有效措施,带动贫困群众近30万人,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常德市原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4.3万人,截至目前,已退出42.9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9.5%降至0.31%。

(5月26日,石门县罗坪乡红鱼溪村,村民打起三棒鼓,说唱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盛世华章。卜云 摄)

7月30日,记者从中联重科建筑起重机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梁岱的办公室望出去,一台挖掘机映入眼帘,正在烈日下挥舞巨臂,平整土地,建设厂房。

梁岱说,这是公司二期项目,投资12亿元,设计16条生产线,去年12月15日奠基,现已进入厂房施工和智能化生产线安装阶段,预计明年2月投产。项目达产后,年产值有望突破200亿元、税收6亿元。

常德中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也在投资扩产,新工厂竣工达产后,年销售收入将超100亿元,利税超10亿元,新增就业5000多人。

面对未来,常德人有一个说法,既要立足当前“过日子”,更要着眼今后“垫底子”。

“垫底子”,就是厚植产业发展优势、蓄积产业发展动能。

去年以来,常德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85个,其中中国500强企业项目27个、10亿元以上项目62个,项目数量和投资额均创历史新高。

常德市政府一位负责同志说,常德每年要实现的新落地、新开工亿元项目,每个区县不少于15个,国家级园区不少于20个。今后,不管形势如何变化,聚力兴产业,这一点不会变。要一个声音喊到底,一件事情抓到底,一张蓝图干到底,一个三年又一个三年地干下去。

面对未来,常德的主政者们还在探索。采访中,他们说,与发达地区比,常德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还不够大,研发投入比率还不够高,将来要琢磨如何拉长这个短板。园区的管理、配套、服务还不够完善。一些工业园区,员工上班在园区、下班在市区,说明建设还不到位,留不住人。如何像建设城市一样建设园区,把最好的设施、最优的服务、最美的风景留在园区?要做的事还很多。

这是常德人的谦虚。也是常德人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在审视足下,眺望远方,寻找新的起点,开启进入桃花源又一重大门。

(原载《湖南日报》2020年8月13日01版)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张云梦 邓梅辉 易博文 周勇军 姜鸿丽

编辑:陈加宁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