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永州市零陵区菱角塘镇文雷村,村民廖四娥从葡萄园采摘好葡萄准备打包。 湖南日报记者 傅聪 摄
△8月21日,永州市零陵区菱角塘镇文雷村,李量(右)将打包好的葡萄递给李亮荣,准备装车发货。 湖南日报记者 傅聪 摄
8月初,李量买了辆新车,20万元全款一次付清。这事儿在文雷村里没有引起一丝涟漪,因为村里买车人多,500多户人家中,有200多户有车。
新轿车是李量的第二辆车,2013年,李量花8万元买了一辆面包车。之前,他在外务工多年,手头上有些积蓄,李量也是村里第一批买新车的人。
李量这辆面包车主要用来送货,李量在文雷村包了几十亩地,种葡萄。
△8月21日,永州市零陵区菱角塘镇文雷村,漂亮的村部与蔬菜大棚、村舍,构成一幅田园美景。 湖南日报记者 傅聪 摄
夏日的晚风拂过葡萄园,无尽的晚霞下是城市的高楼。
永州市零陵区菱角塘镇文雷村,距零陵城区只有不到3公里。8月21日傍晚,记者来到李量在文雷村的葡萄基地,看到很多年轻人骑着共享单车,到葡萄园来摘新鲜葡萄。
△8月21日,永州市零陵区菱角塘镇文雷村,新湖南记者朱玉文(右一)与法制周报记者曾雨田(左一)在葡萄园采访村民李量。 湖南日报记者 傅聪 摄
“投入130万元,今年上半年就卖了50多万元,葡萄价格不贵,生意很好。”李量忙于招呼客人,难得和记者多讲几句。
2013年时的文雷村,还是一个省级贫困村。全村还有88户330人没有脱贫,买得起车的人掰着手指能点出数来。2016年,文雷村整村脱贫。
2017年初,村里支部换届,村里的能人蒋阳秋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撇下长沙的生意,蒋阳秋在长沙买了辆新车,直接开到村里,准备大干一场:“3年半的时间,这辆车,跑了11万公里。”
学技术,找合作伙伴,寻销路,4年时间不到,蒋阳秋跑了6个省。最近几年,村里一年一个大项目。
2017年,3个标准化养猪大棚落户,年出栏肉猪6000头;2018年,村里引进一个年出笼40万羽的乳鸽养殖场;2019年,700亩黄桃苗插在村里流转的土地上;2020年,几十万尾鱼苗入水,工厂式高密度流水养鱼试点开始。
△8月21日,永州市零陵区菱角塘镇文雷村,工作人员在永珍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喂养鸽子。 湖南日报记者 傅聪 摄
“开会老听省里市里的领导说以项目为抓手,以项目论英雄,搞村里的工作也是一样。”蒋阳秋颇有感慨,“这两天我又要去趟长沙,看能不能找个餐饮企业谈成个事,在村里一起开一个鸽子特色餐饮店,乳鸽销路就有了保证。”
建档立卡贫困户李亮荣就在李量的葡萄基地打工,李量买第一台车时,李亮荣只能苦笑:“我学车的钱都没有,还会去想买车?”
2016年,李亮荣花2万元也买了个小货车,帮着葡萄基地搞运输。
△8月21日,永州市零陵区菱角塘镇文雷村,村民廖四娥在自家的葡萄园采摘葡萄。 湖南日报记者 傅聪 摄
现在的文雷村道路笔直、水渠纵横交错,大棚整齐排列,辣椒、黄瓜、葡萄、黄桃、杨梅、砂糖橘等新鲜蔬菜瓜果是村里的招牌,文雷村也是零陵区的菜篮子。
除了轿车、货车,村里6辆水稻插秧车、收秧车在村部前一字排开,格外打眼。
33岁的蒋军军也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母亲生病,家里欠账不少。蒋军军回忆,头几年村里有人买了新车,他都喜欢坐上去摸摸方向盘。
现在的蒋军军成了村里的种粮大户,他一个人就承包了文雷村300亩水稻田。“种田都是机械化,年年都丰收,我打算今年也换个车。”蒋军军3年前就买了轿车,今年,他打算年底换个新车。
夕阳西下,李量吃过晚饭,带着妻女去零陵古城跳广场舞、散步;蒋阳秋开着车,带着朋友去黄桃园看看;李亮荣送葡萄进城,空车返家;蒋军军则把自家的水龙头打开,打算好好的洗洗车。
这是一幅多美的乡村图景。
记者手记
幸福是风霜雨雪后的阳光
搞产业没有失败过吗?
干项目没有过挫折吗?
3天时间,记者和文雷村的每一个采访对象有一个这样的同题问答。
蒋阳秋在村里搞一个牛蛙人工养殖项目,由于技术不过关,以失败告终;李量为了按时去江苏学习葡萄种植技术,只能买来回的站票,站十几个小时去学习;李亮荣申请2万元扶贫贷款,买的小货车,老婆生怕还不上贷款,他没少和老婆吵架。
蒋阳秋说文雷村的人敢想也敢干,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一个项目失败了,总结经验,撸起袖子接着干。
我们的意图是以车为载体,讲述车外文雷村乡亲们奋斗的故事。我们深深地知道每一台车都是乡亲们的收获,但也都伴随着坎坷与挫折,甚至是艰辛和磨难;只不过,淳朴的乡亲们总是向记者讲述自己幸福的点滴,而把奋斗的艰辛沉于心底。
幸福是风霜雨雪都经过,再把阳光收获。
幸福更是不管一路多颠簸,双手依然紧握。
(原载于《湖南日报》2020年8月25日03版)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编辑:陈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