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对内外多重压力,长沙打出一套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的“组合拳”,各类企业积极复工复产,主要产业在困局中表现出强劲的韧性,经济社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8月24日,《中国日报》专版报道长沙疫后经济的强劲复苏。
日前,全国主要城市公布上半年GDP总量和增速,长沙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21亿元,同比增长2.2%,经济增速由负转正,位居中东部万亿GDP城市增速排行榜首位。
疫情席卷全球、经济遭受重创、人流物流受阻、企业停工停产、订单存在风险……从今年年初开始,国内各大城市产业经济受到严峻挑战。多重不利因素交织下,中部城市长沙为何能在疫后的经济复苏中成为翘楚?
面对内外多重压力,长沙打出一套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的“组合拳”,各类企业积极复工复产,主要产业在困局中表现出强劲的韧性,经济社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新动能助经济走出“微笑曲线”
长沙拥有一批极具竞争力的产业,如工程机械、移动互联网、生物医药等产业。为减少疫情对经济的冲击,长沙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以后,推动主要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从2月份至今,长沙陆续推出发放补贴、减税降费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企业渡过难关,取得了显著成效。
7月12日,三一道依茨发行首款重卡“王道435”,1000辆在短短39秒内售罄。比销售火爆更值得注意的是,该款重卡搭载的发动机为“长沙造”。
尽管年初在疫情冲击下,市场出现短暂萎缩,但三一集团在随后的复工复产中迎来快速爆发。在三一长沙产业园,来自全球的订单早已排到了下半年。今年上半年,三一集团实现利润过百亿元,增长59%。
三一集团的优异表现是长沙装备制造产业强劲复苏的缩影。今年上半年,中联重科推出轮式起重机世界之最,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55%;铁建重工推出开挖直径达15.01米的国产超大盾构机“巨无霸”……老牌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呈现齐头并进的局面。
移动互联网产业更是在疫后风生水起。今年上半年,首个“长沙造”鲲鹏服务器下线,预计3年生产服务器50万台;长沙惠科项目主厂房提前20天封顶,将投建全国首条8.6代大尺寸OLED面板生产线;7月20日,总投资160亿元三安半导体项目开工,建成后将带动上下游配套产业产值预计逾千亿元。
在生物医药领域,由长沙高新区企业圣湘生物研发制造的新冠病毒检测设备于近日发往加蓬,帮助加蓬控制病毒肆虐。目前,该套设备可将核酸检测的时间缩短至15分钟至45分钟,大幅提高了检测效率。由该企业研发生产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和核酸检测分析仪已经服务全球120多个国家。
在医药领域的研发创新,让圣湘生物业绩呈现爆发式增长。今年上半年,圣湘生物业绩飙升,营业额和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1倍和88倍。
主要产业疫后表现出色也与长沙重视产业链的长远发展有关。早在疫情发生前的2017年,长沙便未雨绸缪,编制出台了22条主要产业链发展指导方案,设立“链长”负责制,每条产业链由一位市领导担任“链长”,同时设立22个产业链办公室负责推进产业链建设。这些举措有力提升了产业链的抗风险能力。
通过全面布局、精准发力,长沙把握疫后经济发展的主动权,经济新动能不断增强,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9%,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1%,疫后经济走出了一条向两端不断攀升的“微笑曲线”。
长沙市委书记胡衡华介绍,未来,长沙将以“三智一芯”(智能装备、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终端及功率芯片)作为产业基础高级化主攻重点,抢占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制高点。同时,围绕5G、人工智能、大数据、轨道交通、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领域发力,拉动全市经济增长。
“北斗+”赋能经济新版图
随着疫后催生出的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在“新基建”加速推进过程中,北斗产业应用站到了新的“风口”上。
今年7月,湖南石门县南北镇潘坪村雷家山发生大型山体滑坡,省道S522被冲毁近1公里,5栋民房被掩埋。但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没有造成任何人员伤亡。
在滑坡前3小时,湖南省自然资源事务中心联合长沙高新区北斗微芯公司,通过北斗高精度地灾监测预警系统及时预测灾害,并发布灾变预警信息,及时转移灾区群众,未造成人员伤亡,将此次地质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我们推出一体化北斗定位位移监测站,可实现对地面位移的毫米级别的精度检测。两粒米大小的位移,我们都可以精确捕捉到。”北斗微芯公司市场销售经理吴来辉介绍道。
这只是“北斗+”改变人们生活的众多例子之一。没有哪个地方能比长沙更好地见证“北斗+”的应用实践。
作为全国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五大示范区域之一,长沙在北斗系统应用段有着国内较完整的产业链,“北斗+”产业已基本覆盖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相关企业数量超过百家,一个以北斗应用为基础的千亿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如今,在高考考场、急救中心、妇幼保健院等长沙重要场地,都能通过北斗授时获取精确的时间。
“过去北斗没有完成全球组网,主要还是服务于中国境内。北斗系统建成后,可以成为和GPS并列全球化的导航系统,不仅服务中国,更服务世界。”长沙市航空航天产业链推进办公室副主任吴越介绍。
据悉,我国卫星导航产业2020年的市场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依托卫星导航系统、5G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的支撑,“万物互联”的智慧时代即将来临,长沙将在新的经济版图上划下属于北斗产业浓墨重彩的一笔。
拥抱5G的智慧之城
5G智慧城市、5G智慧医疗、5G智慧农业、5G智慧园区……5G号称“新基建”之首,是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数字基础设施。随着“新基建”时代的全面到来,国内5G建设风生水起。
作为全国积极拥抱5G的先锋城市,长沙积极探索5G技术及其应用,推动相关产业链的创新发展,为当地居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今年上半年,中国首个5G高新视频多场景应用实验室落户长沙。目前,这个位于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的实验室,正全面推进54云魔、5G频道、5G智慧电台、芒果虚拟世界等产品建设,构建智娱家庭、智慧广电、数字城市建设和万物互联生态链。
今年疫情防控期间,5G“黑科技”发挥了显著作用。湖南移动推出的“5G红外热成像测温系统”,为企业复工拉起一道“防护网”;湖南联通5G无人机“无死角”消毒首创长沙地区地空联合立体防疫模式;在长沙科技产业园区,湖南电信联合行深智能科技推出“5G无人配送车”,成为园区送餐员为复工到岗员工送餐。
在长沙,数字“新基建”也在传统行业得到应用。三一重工在长沙园区已建1个5G宏基站和2个5G数字化室分,实现了5G全覆盖;山河智能、华自科技等都已开始探索利用5G、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实现“智慧业务”。
日前,湖南省工信厅批复同意依托长沙经开区设立湖南省“5G+工业互联网”先导区。这是湖南首个“5G+工业互联网”先导区,对长沙5G产业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长沙作为全国首批5G试点城市,5G建设已经全面铺开,截至目前已建成5G宏微基站4100个,实现了长沙市核心主城区、湖南湘江新区以及重点高校、产业园区、重点旅游景点等区域5G网络基本覆盖。到2021年,长沙市5G基站数量有望接近20000座。
随着5G日益广泛的网络覆盖,与AI、云等技术深度融合,未来的长沙将会涌现出更广泛领域的应用场景,惠及长沙各行各业,推动全市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0年是进入5G时代的第二年,也是5G发展的关键一年。为抢占历史发展机遇,长沙对22条工业新兴及优势产业链进行了调整和优化,5G应用产业链是新增的产业链之一。目前,长沙5G应用产业链共有企业71家,一条完整的5G应用创新链加速生成。(朱友芳)
(中国日报湖南记者站)
来源:中国日报网
作者:朱友芳
编辑:彭笑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