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湘乡市:一方都是好风景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高芹 2020-09-11 08:49:45
时刻新闻
—分享—

  ①②驻村帮扶队员在一线。

  ③④规模养殖、扶贫车间促进贫困户脱贫增收。

  (本文图片由湘乡市委宣传部提供)

  曾佰龙  田淑梅  龚义云  何 华

  金秋九月,乡村风景里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深藏着难舍的真情。湘乡市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员即将届满,要离开村子了,有村民送上了锦旗,有村民送上了满是红手印的感谢信;还有村民自编自导驻村情景剧,铭记帮扶情,感恩帮扶人。

  一种离别两种深情

  湘乡市在全市贫困村派驻了驻村帮扶工作队正副队长,他们中有部分人驻村长达6年。在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驻村帮扶队员们聚在了一起,总结工作经验,回忆起往事与感动。

  “驻村帮扶队到了月山镇白龙村,兴产业,促就业,贫困村很快摘了帽。”驻村帮扶工作队副队长赵雄伟戴着草帽,骑着单车,走村入户,寻苦访贫的身影让村民们难忘。村民还帮他侄儿在村里找到了媳妇,村民们说:“赵队长的工作作风,大家认可,都愿意为他侄儿保媒。”赵雄伟说:“有了这门亲戚,他永远也离不开白龙村了。”

  在中沙镇和谐村,村民们称驻村帮扶工作队长赵建成为“焦裕禄”式的好干部,他为村里发起了30多场扶贫活动,发放慰问金40多万元,帮助48户贫困户住进新居,跑腿为15名残疾人办理了残疾证。一次走访中,他的车子从3米多高的坡上翻了下去,幸好被坡底的四棵枣树卡住,才躲过一劫,是村民们用绳索把车拉出来的。赵队长的付出,村民看在眼里,记在了心里。今年春节,和谐村村民写来了感谢信,100多名贫困村民在上面签了名,摁了手印,他的事迹被创作成了花鼓戏《红手印》。

  刘芳是驻村帮扶队伍中唯一的女性,她在壶天镇中石村驻村帮扶,带领乡亲打通了11公里的山村交通命脉,修建了标准村级服务场所,解决了困扰村民多年的饮水问题等等。6年的青春与热血,全部倾注在扶贫村里,刘芳说:“这6年最对不起的是孩子,走时孩子嗷嗷待哺,回来时孩子已能独立做家务,有愧疚有亏欠,但没有后悔。”

  中沙镇梅龙村驻村帮扶队长王光辉,是贫困户江良海一家的恩人。由于种种原因,江良海一家都没有户口,眼看大女儿要上初中了,这可怎么办?精神的压力让老江干啥都没劲:“我自己少吃一点少穿一点没关系,可孩子没户口不能上学,会害她一辈子。”王光辉赴贵州好几趟,帮他妻子打来证明,又带着他一家人到市里办理落户手续,一家人终于有了户口本。老江现在干劲十足,说要通过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

  像这样的驻村故事,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湘乡市的贫困村全部摘帽、村民全部脱贫之后,驻村帮扶工作队员要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村民们难舍,感恩得到的帮助,队员们难舍,想念彼此间的鱼水情深,两种深情在乡村流淌,如秋意般渐浓。

  一支队伍两项重任

  响应中央号召,湘乡市委组织部选派了一批政治素质好、工作作风实、综合能力强的党员干部到贫困村驻点,按照省、市对贫困村帮扶队员不少于3人、非贫困村帮扶队员不少于2人的要求派驻。临行前,组织上找他们谈话,交付两项重要“政治任务”——打通脱贫攻坚的堵点,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

  脱贫攻坚到了冲刺阶段,个别贫困户的思想没有转变,“背靠墙根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的思想仍然存在,因病返贫的现象时有发生,村集体经济负债累累,这些难啃的“骨头”直接摆在了驻村帮扶队员们面前。“我们有多大能力,就要出多大的力。”驻村帮扶队长童卫东的话,代表了所有驻村帮扶队员的心声。

  驻村帮扶队员和村支“两委”成员很快达成共识,脱贫攻坚,产业为先,乡村振兴,产业先行。

  农村最宝贵的资产是土地,唤醒“沉睡”的资产是关键。破冰改革龙洞镇石头村率先开始,村上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村民以土地入股,得股权证书,享股权分红,该村的林地、石矿被盘活,今年该村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有望达到10万元以上,村民“股东”得到了实惠。一石激起千层浪,各个村开始了同样的改革,闲置林地、山塘、矿产资源、老旧厂房、老旧村部、农贸市场等纷纷被盘活,部分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到今年底能达到20多万元,为乡村振兴积累了“第一桶金”。

  农村最根本的产业是农业,在当地政府和驻村帮扶队员共同努力下,农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成立。千亩水稻基地、千亩油茶基地、千亩油葵基地,千亩薄荷基地,成片的经济植物四季争艳,富农安农。泉塘镇泉塘村党总支书记罗立军说:“乡村振兴,就要让产业旺起来,农民富起来,生态美起来,这是我们村支‘两委’和驻村帮扶工作队共同的目标。”

  陈建军主动申请到偏僻乡村翻江镇荷花桥村驻村,他成立了合作社,修路筑堤、开垦荒山,眼下近百亩无花果挂满了枝头,被上门收山货的客商一抢而空,他又和他人合作,研制无花果酒,一年四季可销售。“我17岁离开翻江镇,现在是时候回报乡里了。”陈建军的身上有一股使不完的力气,他邀请村民入股,给贫困户分红,荷花桥村变了样。

  陈建军、罗立军是带领村民产业脱贫,实施乡村振兴的典型,是近600名驻村帮扶工作队员的缩影,他们发挥着各自的特长,成为乡村带头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要当好驻村帮扶队员,身体要好、脑瓜子要灵活、手要‘长’、办法主意要多,更重要的是对群众的感情要深。”金石镇文星村驻村帮扶队副队长谭波说。

  一座堡垒万千光芒

  少数驻村帮扶队员选择继续留在村里,更多的驻村帮扶队员要回到原来的工作单位,走之前,他们为村民们打造了一座座坚实的堡垒。

  湘乡市委组织部双管齐下,一方面打造党建领航工程,夯实基层堡垒;一方面要求驻村帮扶工作队壮大村级集体经济,6年时间,湘乡贫困村的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增强,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得以落实,懒弱涣散党组织得到整顿,致富带头人得到了培养,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增长,各贫困村有了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驻村帮扶工作队的接力棒传给了村支“两委”和致富带头人。龙洞镇龙洞村总支书沈燕青说:“过去咱们村是懒弱涣散村,开个会人来齐都难,存在基层党组织凝聚力不够、群众诉求多矛盾多、基础设施薄弱等突出问题。驻村帮扶工作队来了后,村支‘两委’改变了思想,懒弱涣散的党组织得到治理,还成功创建了湘潭市‘五星支部’,大家拧成了一股绳发展产业,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每年都稳定在10万元以上。”

  为了让驻村帮扶工作队夯筑的堡垒持续发光发热,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湘乡市出台了《湘乡市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成立了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制定经济责任分解表,下达了三年行动计划,要让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至30万元的村达18个;30万元至50万元的村12个;50万元到100万元的村3个;100万元以上的村1个。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今后我们还会有‘新兵’充实到基层堡垒中去,完成驻村帮扶队没有完成的使命,为了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湘乡市开始实施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将会有一大批优秀干部,奔赴广袤的乡村原野,挺起乡村振兴的‘主心骨’。”湘乡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两新工委书记陶伟兴说。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高芹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