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乐善家园里,47个残疾人有个“秦妈妈”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颜开云 编辑:陈加宁 2020-09-15 10:18:52
时刻新闻
—分享—

  秦华冬(右)正在与乐善家园的残疾朋友一起做手工活。长沙晚报通讯员 周红珍 摄

秦华冬(右)正在与乐善家园的残疾朋友一起做手工活。长沙晚报通讯员 周红珍 摄

长沙晚报9月14日讯(全媒体记者 颜开云 通讯员 周红珍)“嘉慧,早上好!昨天在家有帮爸妈做家务吗?”“今天长富的手工活做得很棒!”……每天早上8时,在浏阳市沿溪镇乐善家园残疾人服务中心门口,41岁的秦华冬都会站在这里,微笑着和每一个残疾人打招呼、话日常,鼓励他们,对方则亲切地称秦华冬为“秦妈妈”。

这样温暖的场景已经持续3年半。2017年3月,秦华冬夫妇投入120万元建成乐善家园,她便把这当成了第二个家,也想让这里成为残疾人的家。

挤出宾馆装修资金建设乐善家园

“之前,我爱人每年都会带着孩子去做公益,当了解到有残疾人集中托养的模式后,便想创办一个助残机构。”秦华冬说,丈夫张英科从小是个孤儿,成长过程中遭遇了不少艰辛与磨难,但也得到过许多关心与帮助,所以成家立业后始终心怀感恩,希望能够回报社会。

在乐善家园选址装修的过程中,夫妇俩同时开始了前期的走访,并惊讶地发现许多残疾人无法正常融入社会,“有些人原本只是身体问题,后来因长期封闭自我,逐渐演变成心理问题”。这样的境况坚定了他们创办乐善家园的决心。

原计划投入装修资金40万元,实际花了65万元,为此,夫妻俩将集镇上同步装修的宾馆停工,挤出资金建设乐善家园。2017年3月,乐善家园开园,现有47名残疾托养对象入住,其中年轻人占了大半。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在乐善家园的阅读室,一名女孩带领残疾人诵读《弟子规》,她是乐善家园的“小老师”嘉慧。

“第一次见面时,她只有18岁,患有智力残疾,平时白天父母去上班,她便一人在家。”秦华冬回忆道,嘉慧的父母十分希望女儿能找到一份工作,既能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又能锻炼其生活能力。

进入乐善家园后,秦华冬教她和别人打招呼、问好,慢慢地再与人聊天;参与家务劳动,学古诗词、《弟子规》等知识……从沉默不语到笑容满面,从无劳动能力到主动做家务,如今嘉慧甚至当起了国学经典的领读员,她还学会了做手工,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了工资。嘉慧身上发生的变化让所有人欣喜万分。

三年多来,秦华冬总结出了一个跟残疾人相处的好方法: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去陪伴、照顾。

打造“七彩农场”扶贫助残基地

“乐善家园目前服务的对象主要是智力、精神以及重度肢体残疾三类人群,他们很难在社会上就业。”秦华冬说,在440多平方米的乐善家园中,有康复区、工疗区、培训区、阅览室、心理咨询室、文体娱乐室等功能区域。为了帮助这些因病致贫的家庭早日脱贫,让残疾人实现自我价值,乐善家园相继引进了褙皮、组装打火机等工疗项目,残疾人每月可以挣到400元到1000元报酬。

“工疗项目是辅助性的就业,通过做手工的方式不仅能赚钱,也能帮助残疾人树立自信,找到人生的价值。”秦华冬说。

除了传统的辅助性就业项目外,今年秦华冬还与丈夫张英科投入80万元打造“七彩农场”扶贫助残基地,农场占地50余亩,发展了枇杷、杨梅、沃柑、金橘、鸡、鹅等多个种植、养殖项目。项目启动后,已经有25名乐善家园的贫困残疾人在这里实现了就业。

今年45岁的贫困户罗平明就是项目的受益人之一。罗平明患有智力残疾,在七彩农场里主要负责协助做好砌围墙、除草、种菜等工作,虽然他工作的进度稍慢,但是完成质量一点都不差,通过辛勤劳动,到现在已经赚了5000多元。

“七彩农场”不仅是乐善家园的扶贫助残基地,也是“乐善农疗基地”。在这里,残疾人不仅可以享受劳动技能培训、劳动康复训练等方面的服务,还能锻炼劳动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助残没有捷径可走,唯一的诀窍就是用心。”这是秦华冬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虽然乐善家园收支至今尚未平衡,但看见家园里的“孩子们”幸福快乐,她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去年,秦华冬荣获浏阳市“助残扶残先进个人”称号,乐善家园也喜获湖南省残联“5A”家园的殊荣。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颜开云

编辑:陈加宁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