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时节,寒来暑往。我在季节的这头秋收,你在季节的那头秋种,这是中国农民最殷实最渴盼的日子。
9月22日,秋分时节,我们迎来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处处五谷丰登、瓜果飘香,广大农民共庆丰年、分享喜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落实好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工作部署,在全社会形成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慰问。
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今天,第三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湖南主场活动在湘西州凤凰县菖蒲塘村拉开大幕,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文艺活动在这里上演。活动以“主会场+分会场”“主体活动+系列活动”的“双加”形式举行,展示湖南产业扶贫的成就经验,分享湖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幸福喜悦,展望新时代湖南乡村的美好未来。主舞台旁边的“湘农荟”大直播丰收节专场在多个网络平台同步直播特色农产品,共同营造三湘大地丰收大联欢的喜庆氛围。
节日是社会记忆的载体、是文化发展的结晶、是时代精神的投射。中国是农业大国,农耕文化源远流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朝耕暮耘、勤劳致富,“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这是中国农民最朴素的“艰辛并快乐着”的时刻。
9月22日,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湖南主题活动在湘西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启动。
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既是赓续文化传统,又充分彰显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对农民的关爱。节日的设立顺应了新时代的要求、顺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营造了重农强农的浓厚氛围,极大提升了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
揆诸历史,无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时期,作为人口中的大多数,广大农民任劳任怨,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改革时期,广大农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端稳中国饭碗蹚出了一条新路。1978年一个冬夜,小岗村18名农民搞起了“大包干”,开启了农村改革的进程,农民群众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粮食生产连续丰收。党的十八大以来,粮食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1.2万亿斤以上,让我们在国际上有了充足的底气。尽管如此,我们依然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提倡厉行节约,这不仅是对“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深刻体认,而且是对数亿农民辛勤劳作的最大尊重。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18位农民在“包产到户”契约上按下手印,从此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丰收节,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这是对中国农民的最高致敬,也是“三农”工作成效的时代窗口。它折射着农业的发展,见证着农民的喜悦、乡村的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推进“三农”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湖南坚决贯彻党中央各项部署,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迈进。2014年至2019年,湖南粮食产量稳定在600亿斤左右,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0060元提高到15395元。
前几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调研时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扛稳粮食安全的重任,稳步提升粮食产能,全面压实耕地保护责任,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坚决遏制各类违法乱占耕地行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地制宜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要落实“四个不摘”,建立健全防止返贫长效机制,深入研究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无疑是湖南“三农”发展的根本指针。
9月1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沙洲现代农旅示范基地,了解扶贫产业发展和增收情况。
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三湘农民齐心协力共克时艰,扛稳了粮食安全重任,确保了生猪稳产保供,三湘大地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芙蓉国里瓜果飘香,蔬菜、水果、油料、烤烟、茶叶、水产等大宗农产品生产良好。这些凝聚着三湘农民辛勤与汗水的农产品,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人民安居乐业提供了重要保障。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是我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衔接过渡的特殊时期。实现这些战略目标,惠及的是农民,奋斗的主体同样是农民。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丰收节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就在于倾听农民呼声,坚持农民广泛参与,更充分地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他们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巨大推动力。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时来天地皆同力,丰收节里话菖蒲,伟大时代图振兴,这是收的姿势,春的萌芽。
来源:观潮的螃蟹
编辑:刘经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