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正北方网|三代人的坚守 一群人的脱贫

来源:正北方网 编辑:高芹 2020-09-23 14:53:46
时刻新闻
—分享—

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马路镇云台山西侧,群山环绕,云雾缭绕,保存相当完整的400亩老茶园依然生机勃勃。在这茶园背后,承载着制茶世家龚寿松一家三代人以茶为业的坚守,也融入了三代人以茶扶贫的真情。9月21日,湖南第九届网络文化节之2020 “决战决胜 全面小康·精准脱贫在三湘”媒体湖南行的记者们走进安化云台山八角茶业,探访三代茶人的扶贫故事。

三代茶人

茶一代:60岁办厂,开辟名优茶加工之路

“正月里来上茶山 二月里来产春茶……”在青云观茶园,一群身着民族服饰的采茶姑娘手提竹篮,正在进行采茶表演。81岁的龚寿松突然放开歌喉唱起采茶歌,像是为采茶姑娘们伴唱。

龚寿松是八角茶业的创始人,他虽年过八十,但走在茶山里,依然精神矍铄,步履矫健。“爷爷做了一辈子茶,现在开始当‘演员’。”龚寿松的孙子龚意成笑着说。

龚寿松一生与茶结缘,种茶半辈子、制茶半辈子,上个世纪50年代他参与扦插繁育的第一代大叶茶种母本“云台大叶茶”,被评为国家级茶树良种。

龚寿松讲述创业经历

60岁时,他开始办茶厂,开辟名优茶加工之路,搭上了茶产业发展的快班车。他没有忘记那些仍在贫困线上挣扎的左邻右舍,先后无偿帮助周边200多户农户改良优质茶园300余亩,义务指导村民对茶叶进行精深加工和无公害管理。70岁时,龚寿松获得“湖南省劳动模范”称号。

茶二代:帮扶9977人,引领全村靠茶脱贫

邓超芝是龚寿松的儿媳,八角茶业的第二代传承人。她出生于安化县马路镇洞马村,该村是国家级贫困村。

2014年,邓超芝决定带领乡亲们种茶脱贫。她回忆:“当时每种一亩茶园政府就补贴1000元钱,我还免费提供茶苗、肥料和技术指导,仍然只有19户人家开始跟着我种茶。”但邓超芝并没有放弃带领乡亲们脱贫的初衷,经过摸索尝试,当年最先种茶的农户在3年后开始产生收益,这也是她开始产业扶贫的前期试点。

邓超芝从龚寿松手中接管茶厂八角茶厂,建立现代化生产流水线,实现了手工制茶到机械制茶的转变。2016年,八角茶业被纳入省级重点产业扶贫企业,肩负起6个村9977人的产业扶贫,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21户,2217人。通过八角茶业的帮扶,贫困户人均拥有茶园基地1.35亩,人均年增收7000元左右。

茶厂车间工人在工作

洞马村贫困户邓武兵,在种茶之前,一家三口全靠他一人打工维持生计,后来,他父亲拿着在八角茶业免费领取的茶苗,开始建茶园,如今茶园进入丰产期,每年光春茶收入就有2万余元,父亲因此被镇上评为了“自主脱贫模范”。

在洞马村,像邓武兵这样的种茶户有100多户,该村靠茶脱贫,形成了全村种茶的局面,村民人均拥有茶园面积0.8亩。

茶三代:创新思维,提出“四方联动”帮扶模式

“爷爷是拓荒者,我们是传承人。”说这话时,龚意成语气中带着一丝骄傲。作为八角茶业第三代传承人,龚意成爱茶、懂茶,深知安化黑茶的价值。

龚意成向媒体团介绍茶业扶贫情况

28岁的龚意成,从小在茶山中长大,耳濡目染,对茶有种说不出的热爱。从母亲手里接手家族茶业的管理后,龚意成利用大学所学的市场营销知识,将互联网思维融入茶业。他是安化黑茶明星茶农,在业余时间通过直播的方式,宣传家乡文化与茶叶。他的抖音号“云台崖的小哥哥”,经常直播手工茶的制作过程、茶叶品饮、茶山美景等,收获不少粉丝。

为了与贫困户建立更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他提出“四方联动”的帮扶模式,即贫困户负责按照茶企的要求培管茶园;村集体负责帮助茶企统筹组织村民采摘鲜叶;茶企负责无偿发放茶苗,提高技术指导,收购鲜叶,并完成茶叶加工,制成产品;村上的党员及在外的企业家负责产品销售。这一模式大受欢迎。

采茶演示

2019年,八角茶业对口双桥村进行精准扶贫。以双桥村为试点,八角茶业充分挖掘该村文化底蕴,为其量身定制同名产品“双桥(茯砖·天尖)精品礼盒”,每卖出一份产品不仅茶企与贫困户受益,村集体经济还可增收5元。目前,已卖出该产品12000份,村集体经济收入增收6万元。实现了从茶园到茶杯全产业链的贯通,将产业扶贫落到了实处。

“我有一个梦想,我想把家乡的安化黑茶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安化黑茶,爱上黑茶。”对于未来,龚意成信心满满。

来源:正北方网

编辑:高芹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