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就在雪峰住,冰糖橙红甜四方;我家就在沅水边,风吹稻浪甜四方。侗苗芦笙唱甜蜜,红色路上思甜蜜……”一曲《甜甜的怀化》,道出了怀化人的心声。假如要在湖南选一个最“甜”的市州,非怀化莫属。新时代的怀化,从产业到百姓,讲述一个个甜甜的故事,留下奋力前行的掷地足音。同样,作为湖南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的邵阳,也行走在拼搏之路上。
“20多亩猕猴桃是我的摇钱树”
2018年以来,怀化先后开通了中欧班列、中亚班列,地处内陆腹地的怀化变身开放的前沿,让世界尝到“怀化甜”。依托科技创新,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快速成长。2020年,怀化市政府兑现财政奖补资金共1.1亿元,充分调动了创新主体投入的积极性。现全市各类创新平台总数达422个,其中国家级11个、省级68个、市级343个,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速形成。
交通延伸,甜蜜的产业也在延伸。通过生态创新融合发展,依托民族风情和青山绿水,将民俗文化转化为资源,将山货转化为特产,“多旅融合”让甜甜的怀化走出大山,千亿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正在形成。目前怀化全市120多个水果品种,年产量近100万吨,占全省三分之一。中秋时节,史称“五溪”的怀化,满目是甜甜的水果、甜甜的笑脸。
“20多亩猕猴桃是我的摇钱树。”杨顺春是怀化芷江侗族自治县新店坪镇长征村村民,5年来,在驻村扶贫工作队和帮扶干部的带领下,他靠贴息贷款发家致富,如今已实现网上销售,产品发往全国各地。在猕猴桃果园,幸福洋溢脸上。“我还有40亩软籽石榴,10月后再准备套种黄金梨,希望三年收益再次翻番。”杨顺春笑着回答。
贯彻新发展理念,走新时代绿色发展之路,成为怀化坚定不移的追求。怀化持续开展产业及产业园区3年倍增行动及3年提升行动。目前,怀化工业园区(集中区)从无到有逐步壮大。今年“五溪人才行动计划”在去年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落实,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团队选择怀化这片热土。
修通脱贫路,邵阳走出“深闺”
在邵阳,又是另一番景象。30秒组装1台智能电饭煲、1分钟冲压1个电饭煲内胆……8月12日,邵阳经开区的拓浦精工智能制造(邵阳)有限公司正在加足马力生产。“虽然受疫情影响,但是今年上半年已接到国内、日韩、东南亚等地300万台电饭煲订单。我们上半年的产量是200万台,所以正在增加生产线、扩招工人。”该公司相关负责人章新主介绍,“拓浦精工”建成了国内第一条批量生产的厨电工业4.0柔性生产线,产品销往国内外,目前400多人在此就业。
2014年以来,邵阳多渠道引水,为脱贫攻坚备足“子弹”。争取项目,交通先行。邵阳争取国家大项目,武冈机场建成通航,二广高速、沪昆高铁、怀邵衡铁路等相继通车,南连粤港澳,北接亚欧大陆桥,融入长江经济带。搭起“强韧骨架”,疏通“毛细血管”。修通条条脱贫路,走出“深闺”天地宽。7年来,全市完成农村公路建设和提质改造1.2万余公里,水泥路修到贫困户家门口。
决战脱贫攻坚,关键在精准施策。邵阳市委、市政府冷静分析:8个贫困县,穷的原因几乎一致,就是产业太弱。没有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产业,老百姓如何脱贫?2014年起,邵阳市委、市政府提出“产业兴邵”,着力打造“沪昆百里工业走廊”,实施“主导产业培育、基础设施提升、发展动能转换、营商环境优化”四大工程,“软硬兼施”推进沪昆高速沿线7个省级工业园区连线成片,辐射广大贫困地区。目前,“百里工业走廊”已吸纳就业20多万人,技工贸年总收入达2000亿元。
2020年以来,邵阳全市已落实产业扶贫资金10.37亿元,新增产业扶贫项目469个,使用财政扶贫资金实施的产业项目达到2645个。全市共有199个龙头企业、2971个专业合作社、3510名种养大户、992个家庭农场与近20万户贫困户建立完善了利益联结机制,带动70余万贫困人口增收。
来源:潇湘晨报
作者:李琼皓 黎棠
编辑:姜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