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晚,大型史诗歌舞剧《大地颂歌》扶贫干部专场在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上演。全省各个县市区的扶贫办主任、200多支省派扶贫工作队代表观看了演出。
扶贫人看扶贫剧有什么感受?《大地颂歌》已公开演出了4场,记者采访了多位看过该剧的一线扶贫工作者,他们的感受与沅陵县凉水井镇小枫溪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胡明发相同:“剧情和台词很接近现实生活,这部剧演到我们扶贫干部的心里去了。它是我们扶贫工作中的‘加油站’。”
真实的演绎,让扶贫干部感同身受
“我出生于桑植县的贫困山村。在本县当了10年乡镇党委书记,担任县扶贫办主任4年。桑植县的基本情况和十八洞村差不多,《大地颂歌》客观真实地反映了贫困农村想脱贫致富的艰辛历程,反映了奋战在一线的扶贫人的艰苦奋斗和真心付出。”演出结束后,张家界市桑植县扶贫办主任熊基林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演出过程中,熊基林数次落泪。看到村里的年轻人被迫外出打工,他想起了自己的家乡也曾是这样。看到龙书记为了支持村里的产业发展,优先解决老百姓亟需解决的问题,拿出自己的积蓄。他想到工作中遇到的许多驻村第一书记,同样为老百姓的事贴钱贴米,不计付出。“回想参与扶贫工作的这些年,有很多酸甜苦辣。但能为这份伟大的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很值,很自豪。”
“今天有许多扶贫干部来到现场,相对于其他观众,我们的感受更深刻。”常德市石门县扶贫办主任覃事用说,他十分熟悉义务到该县薛家村扶贫的王新法。10月9日上午,他参加了黄诗燕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晚上看《大地颂歌》,他想到奋战在扶贫一线的战友们舍生忘死,热泪盈眶;看到剧中的扶贫故事,感同身受。
“《一步千年》那一幕,仿佛看到了我们郊溪村。我们村118户精准扶贫户,有101户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走出了大山。我们村处于原始次生林,原本没有公路,老百姓能搬出大山真的不容易,像极了剧中的‘小雅一家’。”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小溪镇郊溪村支部书记黄天伦说,这部剧激励他撸起袖子加油干。
艺术的力量,让宏大主题走入人心
“扶贫戏非常多,没想到湖南的《大地颂歌》这个戏可以走到心里来,让我感动,有些地方让我眼眶湿润。”中国文联主席团委员、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表示,在舞台上演绎精准扶贫这样宏大的主题,有艺术的力量,有动人之处,非常难得。
十八洞村是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首倡地。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韩新安认为,《大地颂歌》以十八洞村为缩影,反映湖南乃至全国脱贫攻坚的历史进程和伟大实践,选题精准,思想精深,站位很高。
《大地颂歌》打破了常规的艺术表现手法,将歌、舞、音乐等多种舞台形式集于一体。“艺术贵在创新,难在创新,创新很不容易。剧中有很多创新点。”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张千一说,“如整体的音乐设计,既有新创作的语汇,又让我特别欣喜地看到,剧中非常用心地选用了几首老的作品。合唱突破了传统意义,有一种旁白式带情境、带人物性格的演唱方式。”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傅谨则对剧中的两次“出山”特别赞赏。“一开场,老百姓要出山去打工;最后,大家要搬到新家去,也要出山。第一次出山是因为嫌自己的家太穷,要挣钱只有出去才能改变贫穷。第二次出山是要拥抱世界。富裕起来的中国农民不是把自己封闭在这个山沟里,而是敞开胸怀,拥抱世界。”他说,两次出山的意义完全不一样。因此,前后两次“出山”,是这部戏特别精彩的地方。
丰富的视角,让年轻观众被“圈粉”
“《大地颂歌》既有一种宏大的叙事,又有人物情感的心理表达,还有从儿童视角出发对扶贫攻坚的描绘,放到各个年龄层次,都非常吸引人,对青年观众有引导作用。”中国艺术报社副总编余宁如此评价。
记者注意到,《大地颂歌》首次公开演出以来,走进剧场观看的观众,的确有不少是年轻人,甚至有观众专程从省外赶来。
“还好我来了!之前我在湘遇微信公众号上看了很多报道,里面透露了一些剧情,我有点犹豫要不要来现场。”90后观众佳卉说,“现场的感官体验与观看视频完全不一样,让人沉浸其中。扶贫工作队队员救小雅的一幕,深深揪着我的心,仿佛我就在那个雷雨夜,在泥泞里。留守儿童合唱团唱歌时,全场响起掌声。相亲大会让我们觉得很欢乐。虽然给人的感受不一样,但都传达了坚定的信念。”
“《大地颂歌》讲述了扶贫不只是物质的支持,扶贫需扶志、扶智,我们更需要在教育、医疗、思想等方面去帮助贫困群众。”90后观众郝则冉曾在湘西的一家孤儿院当支教老师。她认为,《大地颂歌》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建议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巡演,让更多城市里的孩子看看大山里的孩子生活的不易。
00后小观众陈文雨则说,无私奉献的龙书记是自己学习的榜样。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刘瀚潞 周林熙 冯宇轩
编辑:陈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