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瓷都“握手”世界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张咪 李景兰 彭丽娜 陆杏聪 编辑:杨雁霞 2020-10-12 09:10:44
时刻新闻
—分享—

“中国陶瓷之都”授牌仪式。 王志翔 摄

瓷博会引来众多外商参展。 宋丹 摄

一方山水孕育一个产业,一个产业传承一种文明,一种文明繁荣一座城市,一座城市承载一代梦想。这里是延绵千年的瓷城——醴陵。

9月28日晚,在2020湖南(醴陵)国际陶瓷产业博览会开幕式上,醴陵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陶瓷之都”荣誉称号。

仅有百余万人口的瓷城,何以谓此名?

传承五彩历史,窥见“独创”底蕴

醴陵陶瓷的生产始于汉,兴于宋,盛于清。

从捏土为陶,到淬火成瓷,到釉下五彩,到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当代国瓷”“红色官窑”。醴陵陶瓷,至今早已承载了千年的使命。

得地利之便,领风气之先,这里早在东汉时期就出现了较大规模的陶瓷制作作坊,这里产生了中国近代第一所陶瓷专业教育学校——湖南省官立瓷业学堂,这里独创了釉下五彩瓷,一举登上“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

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醴陵釉下五彩瓷瓶“扁豆双禽瓶”获得最高优质金牌奖。

该作品是1908年湖南瓷业公司和瓷业学堂陶画班,经过反复研制,采用自制的草青、海碧、艳黑、赭色和玛瑙红等多种釉下颜料,运用国画双勾分水填色和“三烧制”法,生产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釉下五彩瓷器,瓷质细腻,画工精美,五彩缤纷,在釉层覆盖下栩栩如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

1909至1915年间,醴陵陶瓷作品曾四次在海内外博览会上荣获金奖。新中国成立后,醴陵陶瓷曾作为人民大会堂等国家重要场所专用瓷,更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公务活动礼品赠送给多个国家的元首,因此享有“国瓷”的美誉,在国内外久负盛名。

“醴陵釉下五彩瓷在中国陶瓷里面是独树一帜的,这是中国陶瓷史上创新的一个方面。”著名古陶瓷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耿宝昌先生曾这样说。

醴陵独创的釉下五彩瓷,平滑光亮、晶莹润泽,具有饱满的水分感,纹样五彩缤纷,艳而不俗,淡而有神,无毒、耐酸碱、耐磨损,永不褪色。

1976年,醴陵承担了毛主席纪念堂专用瓷的光荣任务,共生产釉下彩花缸、茶具等用瓷1091件。其中的花缸以“芙蓉国里尽朝晖”为主题,用蓝色芙蓉花表达湖南人民对毛主席的深切怀念。

此后,醴陵陶瓷从北京奥运会走到上海世博会,从香港回归走到国庆盛典,醴陵陶瓷一次次展示出让人惊叹的制作水准和超凡的艺术魅力。

2008年,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醴陵陶瓷史,其实是一部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奋斗史,醴陵陶瓷不仅是一种产品,更是一种文化,它属于醴陵,也属于株洲、属于湖南,更属于中国、属于世界。

开拓全新视角 绽放“千亿”雄姿

底蕴深厚的文化积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使得醴陵陶瓷产业绵延千年而不衰。

追梦!筑梦!圆梦!从古至今,这方土地上的人们从未停息过铿锵前行的步伐。

千年窑火,生生不息。近年来,醴陵市在大力发展日用瓷、电瓷等传统主导产品的同时,还不断开拓全新视角,积极向先进陶瓷、陶瓷艺术、陶瓷文创文旅方向延伸,做强做精陶瓷产业链,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醴陵现已形成年产值达700余亿元、从业人员20余万人的现代陶瓷产业集群,陶瓷产品包括工业瓷、日用瓷、艺术瓷三大类4000余个品种。其中,电瓷产量占全球的三分之一,日用瓷产量占全球的十分之一。

醴陵先进陶瓷产业集中区形成了以超高压、特高压电瓷为主,电子陶瓷、新型环保陶瓷、高温耐磨陶瓷等产品为辅的发展格局,现有省级陶瓷新材料企业46家。

其中,醴陵华鑫电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电压等级最高、产值最大的空心瓷绝缘子生产企业,公司研发的特高压互感器瓷套和核电机组出线瓷套填补国内空白,成功替代德国、日本进口产品;湖南阳东磁电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电网超高压支柱和线路绝缘子重点采购企业。

醴陵陶瓷产业呈现出新产业、新业态竞相并发的态势,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2015年以来,醴陵已连续成功举办5届瓷博会,累计吸引海内外2300余家企业参展,成交额近100亿元。本届瓷博会上,醴陵还举行项目集中签约,签约重点项目36个,合同引资120亿元。该市正在运用会展经济打响“醴陵品牌”,加快向世界靠拢的步伐。

醴陵陶瓷企业在德国柏林、英国伦敦等欧美地区和非洲设立了境外营销点30多家。华联瓷业在非洲、南美等国家设立境外营销公司。新亚陶瓷在迪拜“阿里法塔151层”设立陶瓷经贸中心……

该市还大力推动电子商务与陶瓷产业的深度融合,建设电商产业园,为电商企业及创业者提供一站式服务,鼓励企业积极应用电子商务,为学生和社会等电商初创群体提供免费办公场地和设备、优质货源和电商及创业辅导等,开展形式多样的电商培训,为个人创业提供支撑。

而今,醴陵拥有“醴陵陶瓷”“醴陵釉下五彩瓷”“醴陵红瓷”3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醴陵瓷器”1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华联、红官窑、陶润等9个中国驰名商标,醴泉窑、银和等44个湖南省著名商标或名牌产品,1个国家出口名牌产品,华联、陶润、港鹏等16个马德里国际商标,9家省级品牌试点企业,5家省级品牌示范企业。

陶瓷,成就了醴陵,富裕了人民,繁荣了城市。全市650余家陶瓷企业,产品远销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成为举世瞩目的“中国陶瓷之都”。

下一步,醴陵将大力实施以“一所、一院、一馆、一谷、一会”为核心内容的“五个一工程”,即湖南省陶瓷研究所、湖南工业大学醴陵陶瓷学院、醴陵陶瓷博物馆、中国醴陵国际陶瓷产业博览会。努力将醴陵打造成千亿陶瓷产业集群发展引领区、先进陶瓷产业创新发展先行区、传统制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醴陵,因瓷而生,为瓷而兴,正带着“中国陶瓷之都”这一新的使命与担当,与世界“握手”“相依”。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张咪 李景兰 彭丽娜 陆杏聪

编辑:杨雁霞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