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年来,济南携手湘西前行,投入财政援助资金累计11.08亿元,社会捐款捐物折合2亿元,合作发展扶贫产业项目349个,带动25.5万贫困人口脱贫。完成土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任务0.47万亩,调剂资金总额14.1亿元。先后促成28家济南企业赴湘西投资建厂,共建园区8个,累计投资3亿余元,直接带动贫困人口1万余人。
《光明日报》10月12日05版。
山东济南历城区农业技术人员张峰在湖南湘西保靖县现代农业示范园查看大棚蔬菜生长情况。资料图片
湖南湘西,“惹巴妹”扶贫车间创办人谭艳琳(左)在传授编织技术。黄明摄/光明图片
山东济南历城区中医院副院长邢建廷在湖南湘西保靖县中医院挂职。图为他正在为村民义诊。资料图片
2016年,山东省济南市和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两地因东西部扶贫协作结缘。济南以全面助力湘西脱贫攻坚为主线,紧紧围绕组织领导、人才支援、资金支持、产业合作、劳务协作等主要任务,做了大量务实有效的工作,两地间扶贫协作工作呈现出协作力度逐年加大、形式内容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更加健全的新局面,携手迈出沉稳坚实的步伐。
4年来,济南携手湘西前行,投入财政援助资金累计11.08亿元,社会捐款捐物折合2亿元,合作发展扶贫产业项目349个,带动25.5万贫困人口脱贫。完成土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任务0.47万亩,调剂资金总额14.1亿元。先后促成28家济南企业赴湘西投资建厂,共建园区8个,累计投资3亿余元,直接带动贫困人口1万余人。
2020年年初,湘西州7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1.加强产业惠民 多措并举助脱贫
“现在我每年种辣子就可以收入1万多元,再攒劲种几年,相信以后日子会越来越好的。”湘西州泸溪县兴隆场镇烂泥田村59岁的贫困户邓武刚,过去生活有些拮据,2019年他用新技术种植了3.8亩辣椒,收成很不错。
兴隆场辣椒是泸溪县的优势传统产业,盛产的特色品种“泸溪玻璃椒”,红亮透明,辣味适中、口感佳,深受市场消费者青睐。
济南市章丘区与湘西州泸溪县紧抓辣椒产业不放松,2018年,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安排援助资金345万元,用于标准化育苗、大棚建设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补贴,带动当地贫困户种植辣椒1651亩,并在标准体系、质量管控、品牌建设等关键环节上出实招,提高了协作的精准性、针对性和有效性。2019年,济南章丘区安排100万元援助资金,在泸溪县小章、兴隆场等乡镇种植辣椒5.18万亩,年产量达7000多万公斤,年产值2.6亿元,带动3.2万贫困村民增产增收。
4年来,济南和湘西两地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重点和突破口,立足两地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现实条件,大力开展产业合作。围绕茶叶、油茶、百合、猕猴桃、柑橘、烟叶等湘西8大特色产业,投入援助资金6.13亿元,实施椿木坪万亩黄金茶、惹巴拉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园等207个产业项目,惠及25.5万名贫困群众。
同时,济南、湘西两地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实施“定员、定点、定向、定岗”免费技能培训,促进贫困人口实现就业脱贫增收。其中,通过济南市技师学院“轨道交通湘西班”、永顺吉利班、保靖龙骧巴士班等定向培训贫困家庭500多人;开展月嫂、育婴师、缝纫工、手工编织等各类培训班52期,培训贫困劳动力2003人,基本实现贫困群众培训即有岗可上。
在扶贫协作过程中,两地还注重加强干部培养、就业培训以及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培训等方面的合作。4年来,在济南市的大力支持下,湘西州积极组织贫困村党组织书记、“两新”党组织书记、医疗卫生教育农业人才等赴济南市进修,开办中青干部培训班、农业技术骨干、医疗卫生队伍等培训班,共帮助培训党政干部1000余人次、专业技术人才5000余人次。
2.立足当地特色 培优文旅产业
9月17日至21日,首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在济南举办。受济南市邀请,来自湘西州的10家文旅企业精心筹备线上线下2000余种产品参展,涵盖文化旅游创意、非遗技艺、传统特色美食、景区旅游等多领域。布展精致、商品精美的湘西展区以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民情风俗为宣传背景,彰显了“神秘湘西”的主题特色。
展会期间,湘西展区热闹非凡。黄金茶、竹编工艺品、苗银制品、织锦挂画、手工鞋垫、蒿菜粑、湘西腊肉等备受游客青睐,苗绣团扇、湘西农副特产等商品很快销售一空。湘西神土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与4家经销商成功签约。
苗绣作为苗族传统的刺绣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两地扶贫协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济南针对湘西产业特点和文化特色,建设了湘西七绣坊等扶贫车间,让湘西的传统产业更有活力。
走进花垣县石栏镇的湘西七绣坊苗服饰文化有限责任公司,董马村贫困户向隆妍等10多名苗族妇女正在精美的服饰上刺绣。这个由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扶持50万元成立的扶贫车间,有签约绣工486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7人。这些妇女或在车间,或“足不出户”在家刺绣,每月增收2000多元。
该公司负责人石佳说,大力发展民族文创产业,既满足了贫困农民就近就业的愿望,更让传统苗绣焕发出新的生机。目前,公司在北京、长沙和济南等地有4家实体店铺,仅济南店铺2019年销售额就达40多万元,还接到120万元的大订单。2018年,公司苗绣服饰应邀到法国巴黎走秀并被抢购一空,国外知名品牌服装设计师伸出橄榄枝主动寻求合作。
济南、湘西两地文化旅游部门大力推进旅游扶贫协作,积极开展“济南万人游湘西”活动。通过财政直接补贴模式,开通两地间直飞航线,推出双飞四日游精品线路和湘西研学游精品线路,吸引济南市民游湘西,通过客流促进消费,带动群众增收。
济南、湘西两地还出台济南市民游湘西优惠政策,刺激市场消费。济南市民到湘西旅游凭本人身份证可享受27个景区门票全免、12个景区门票半价、1个景区本地人票价的优惠。2019年,湘西接待山东游客73.36万人次,其中济南游客7.16万人次,综合旅游收入达1.06亿元。
3.社会力量参与 泉城义工作用大
今年9月,作为2020泉城义工赴湘西精准扶贫志愿服务团的一名成员,来自济南职业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彭元闯和他的12名伙伴一同组成了“泉城义工精准扶贫人才支援泸溪小分队”,被分配在泸溪县幼儿园。
20岁的彭元闯性格开朗,喜欢小朋友。出发前,彭元闯决定带着自己最喜欢的吉他前往湘西,给孩子们带去歌声、带去快乐。在这里,他每天到不同的班级给孩子们上音乐课,为他们表演吉他弹唱,受到孩子们的喜爱。
“做志愿者帮助别人是非常快乐的事情,有这样的活动我都尽可能报名参加,但这次作为泉城义工来到湘西,却让我感受到更加特别的意义。”彭元闯说,“特别是当孩子们把我围成一圈,抬起头认真地看着我,跟着我一起唱歌时那种渴望的眼神,深深地打动了我。在这一个月的时间内,我要发挥好作用,教会他们更多歌曲,弹奏更多好听的曲子给他们听。”
2017年以来,泉城义工主动担当,成立赴湘西州精准扶贫志愿服务团,从人才支援、消费扶贫、社会捐助、远程教育、建立济南湘西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联盟等多方面开展工作,以实际行动投身济南市、湘西州扶贫协作,用工作成效助力湘西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2019年1月,受交通不便、持续低温冰冻天气、市场等多方因素影响,湘西椪柑严重滞销。为切实缓解湘西果农燃眉之急,泉城义工联合济南时报、济南市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联盟、湘西柑橘办共同发起“情系湘西·爱心‘椪’撞——深山滞销椪柑义卖”活动,共销售椪柑7000箱,销售额达35万余元。近年来,泉城义工持续开展对湘西农特产品的爱心购买活动,累计购买各类农产品价值100余万元。
泉城义工还通过发动市民参与,积极助力湘西农特产品展销。2019年11月,泉城义工在济南举办“体验湘西”活动周,7天时间到访游客达20万人次,湘西黄牛肉、豆腐干、木锤酥、腊肉、腊肠、糍粑等湘西特产一度脱销,湘西企业的订单纷至沓来。2020年1月,泉城义工再次开展湘西农特产品展销活动,销售额近100万元。
在开展帮助湘西销售农特产品、人才支援、支医支教活动的同时,泉城义工还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开展了济南市、湘西州东西部扶贫协作远程教育活动。截至目前,泉城义工已派出275名义工开展人才支援,直接向湘西捐赠现金64万余元,通过消费扶贫销售湘西农特产品500多万元,通过远程教育系统培训湘西州贫困人口200多人次。
技能培训与精准扶贫有效对接
湖南省湘西州花垣职业高级中学,来自山东的教练员王东锋坐在驾驶室,发动机轰鸣,挖掘机动臂挖进湿滑松软的泥土,一抓一放,每动一次操作手柄,他都会耐心向学员们传授原理。
这是由山东济南和湖南湘西两地职业院校合作开办的2020年第一期挖掘机、装载机操作工培训班的教学现场,共有102名建档立卡户、低保户学员,将在两个月的培训时间里通过专业教练员的指导,学会挖掘机、装载机操作技能。
2018年,济南先后向湘西捐赠两台价值210万元的挖掘机、一台价值35.5万元的装载机,并委派专业老师开展短期培训,向湘西花垣建档立卡贫困户学员提供免费技术培训服务。
济南、湘西开展扶贫协作后,两地制定实施了劳务扶贫协作框架协议。为提高湘西建档立卡贫困人员职业技能水平,两地人社部门围绕“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的目标,发挥职业教育独特优势,帮助当地群众提升职业技能,早日脱贫致富。
为实现劳动技能培训与精准扶贫有效对接,培训班全力打造挖掘机、烹饪、汽修三个拳头专业。对不能在湘西参加培训的焊接、数控加工、计算机、车工等专业,还可到济南免费参加培训。
今年48岁的学员麻腾虎,是花垣县雅酉镇扪岱村村民,因腰椎间盘突出,劳动能力降低,靠在家养猪勉强养活一家老小。“2019年下半年我因突发高血压住院治疗,错过了培训时间,所以今年这个入班机会对我来说很重要,也很及时。”
比起其他学员,石毅算已有一定挖掘机驾驶基础。“以前在工地跟着朋友边开边学,懂操作,但不细致。”他告诉记者,受疫情影响,自己在花垣县城的生意受到冲击。作为全家唯一劳动力,他看到村里的挖掘机培训班通知,马上就报了名。“前些年在花垣开挖掘机一个月就有几千块钱收入,学这门手艺,很值。”
双龙镇板栗村的杨在芝,是为数不多的女学员之一。因父亲患病需长期住院,在外打工的杨在芝2017年回到花垣,一边照顾父亲,一边带孩子,还报名参加村里的创业致富项目,和其他村民一起开荒种桑树。由于桑树种植只在4月至9月,她希望多学一门技术在农闲时补贴家用,让日子越过越好。
截至2019年年底,济南、湘西两地多次开设免费培训班,有285名建档立卡户学员培训结业,并在石家庄、厦门等城市的建设工地顺利实现就业。
不仅仅是职业培训,自2016年以来,济南与湘西紧密联系、积极对接,开展多领域、多层次扶贫协作,为湘鲁携手扶贫协作写下生动注脚。
仅2019年,济南援助湘西资金达3.08亿元,在产业合作、人才支援、社会帮扶等方面,深入推进扶贫协作。济南、湘西互派党政干部47人、专业技术人才454人(次)挂职交流。截至2019年年底,已实施各类项目84个,惠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万人,带动2万余名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记者 龙军 赵秋丽 冯帆)
在大山深处埋下艺术教育的根
讲述人:济南市南上山街小学赴湘西州龙山县支教老师 逯娟
2019年8月,我来到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支教,同行的还有5位“姊妹花”艺术支教团成员:济南市市中区少年宫主任隋岩、育贤小学音乐教师曹维英、六十八中音乐教师赵璇、实验初中音乐教师翟羽佳、胜利大街小学音乐教师张雪莹。
我们怀揣梦想而来,要弥补山区音乐教学的短板,要用音乐在孩子们心里打开一扇窗,要用歌声在济南与湘西之间架起艺术教育的桥梁。
龙山县的茨岩塘小学地处偏远,是一所红军小学,90%的学生是留守儿童,很多孩子上学要走一个多小时才能来到学校。我们为这所学校量身打造了一件“特殊礼物”——由张雪莹老师创作的校歌《红色茨岩》。
当我们真正走进这所学校时,才知道这所学校没有音乐老师,没有任何音乐教学设备,空荡荡的教室里除了桌椅,就是一块安安静静的黑板。提前做好的课件、练过的钢琴伴奏、录制好的校歌MV,所有精心做好的教学准备,全都用不上了。于是,我们六个人分头走进教室,一句一句教孩子们唱歌,两节课的时间,全校300多名学生学会了学校第一首校歌。
那天下课后,孩子们围了上来,有的拽着我的衣服,有的让我再唱首歌,他们发自内心的依恋让我们感动又心疼。为满足孩子们的愿望,我们拿出看家本领,组织了一场“校园音乐会”。
还没建好的操场土坯台子是舞台,全校师生是观众。《我和我的祖国》《我爱你中国》《沂蒙山小调》……我们给孩子们唱了一首又一首,孩子们眼睛那么亮,笑得那么开心,挥动着小手使劲给我们鼓掌。支教生涯中,那一幕成为我最难抹去的记忆。在我们的演出生涯中,那称得上是最简陋却也绝对是我们最动情、最投入的一场音乐会。
为了在当地教师队伍中植入艺术教育的根系,我们组织了一场面对全县260名教师的艺术教育专场培训,从商定课题到组织备课,从美育意义到音乐教研,从教学设计到教学方法,从学生艺术素养提升到教师专业成长,短时间内我们打磨出了5节示范课。
当课后我们被老师们团团围住细细追问的时候,当收到一个又一个结对子请求、微信好友信息时,我明白了这虽是培训的结束,却是更深意义上帮扶的开始。
远跨千里,在龙山的工作虽然辛苦,但我们的心是快乐的、幸福的。今天,我们“姊妹花”在孩子们心里洒下了艺术的种子;明天,我们期盼着、等待着那颗种子生根、发芽,在大山深处开出最美丽的花。
(记者赵秋丽 冯帆 龙军采访整理)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赵秋丽 冯帆 龙军
编辑:姜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