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丨遍地英雄下夕烟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刘经纶 2020-10-22 07:51:40
时刻新闻
—分享—

遍地英雄下夕烟

■ 选派扶贫工作队是加强基层扶贫工作的有效组织措施,要做到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

■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工作队和驻村干部要一心扑在扶贫开发工作上,强化责任要求,有效发挥作用。

■ 对在基层一线干出了成绩、群众拥护的驻村干部,要注意培养使用,让他们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习近平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刘燕娟

“脱贫攻坚任重道远,无论山高坑深,也磨灭不了我的扶贫之志。既然站在了扶贫工作第一线,就脚踏实地,忠于职守,不忘初心做好扶贫工作。”

这是临澧县停弦渡镇月星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谢飞日记本上的一段感言。几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无数驻村干部的心声。

扶贫路上见真情,遍地英雄下夕烟。在三湘大地广袤农村,一个个驻村干部俯下身子扎根基层,把脱贫攻坚责任扛在肩上,把精准扶贫工作抓在手上。他们不仅下得去、蹲得住,还干得好、有成效,让一个个贫困村旧貌换新颜,成为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的贴心人和领路人。

(5月8日,凤凰县胜花村,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艾政清(右)在扶贫车间调研,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首席记者 郭立亮 摄)

脱贫攻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线扶贫干部就是冲锋陷阵的战士。

“把最能打仗的精兵强将挑选出来,选派到扶贫一线去。”近年来,我省坚持尽锐出战,精准选派驻村干部,要求工作队长是中共党员,省派工作队长从副处级以上或相应层级的企业干部中选派,市县工作队长从科级以上或后备干部中选派,原则上年龄不超过50岁。

因村选人、按需组队,是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我省统筹考虑贫困村脱贫难度与选派单位综合实力、村里主要矛盾与选派单位职能、第一书记个人专长等因素,合理分配工作力量,努力做到因村定人、派需结合。省派工作队全部派往深度贫困县或脱贫难度较大的村;对基础设施差、贫困程度深的村,主要从各级党委常委单位及政府职能部门选派,实现精准对接。

同时,建立驻村工作队伍动态调整机制,结合年度考核和平时掌握的情况,对工作能力不强、作风不扎实、因身体原因不适应驻村工作、家庭确有特殊困难的驻村干部进行集中调整优化。

目前,全省共选派5.6万名干部组成2万多支工作队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实现对贫困村和贫困人口100人以上的非贫困村工作队选派“两个全覆盖”。聚焦今年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村,增派了5286名县以上干部进驻2236个重点帮扶村开展驻村帮扶,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任务。

精锐力量集结到脱贫攻坚一线,真抓实干、无私奉献,成为脱贫攻坚战场的生力军。近两年来,全省各级驻村工作队帮助建强贫困村党组织6900多个,组建农业合作社8400多个,发展特色产业9600多个,创造产值25.4亿元,推动集体经济空壳村由26.1%降至3.7%。

面对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和洪灾的不利影响,各级驻村工作队全覆盖开展贫困劳动力返岗就业、因疫因灾致贫返贫人口排查,建立到户到人的就业帮扶、兜底保障台账,推动217.7万贫困劳动力复工就业,扶贫车间开(复)工率达到99.98%,解决3101户10938人因灾饮水安全问题、812户2437人因灾住房保障问题,有效防止群众因灾致贫返贫,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10月21日,城步苗族自治县蒋坊乡政府礼堂,县就业培训中心教员在课余时间对创业参训人员进行辅导。通讯员 严钦龙 刘雅旎 摄影报道)

这两天,一个展示驻村干部“十八般武艺”的短视频在朋友圈刷屏,短视频主角——常德市鼎城区牛鼻滩镇永福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娄志勇又火了一把。

今年疫情期间,眼看着1万多公斤蔬菜就要烂在地里,万分焦急的贫困户曾凡英找到了扶贫工作队。怎样才能打开销路?娄志勇想到了网络直播。他先在网上观摩了几个比较火的主播,发现他们不仅产品介绍得通俗易懂,各类网络用语也是张口就来。娄志勇一边揣摩,一边做笔记。

直播当天,娄志勇使出浑身解数,不仅详细介绍曾凡英家滞销蔬菜的情况,还介绍了永福村的风土人情等。不到1小时,他就卖出了500公斤大白菜。之后,他又在抖音为其他贫困户推介农产品,在微信群、朋友圈发布信息,解决了一批农产品滞销问题。

近年来,驻村工作队坚持问题导向,着眼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升帮扶成效。各级驻村办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采取政策辅导、案例讲析、现场观摩、以老带新等形式,开展针对性培训。规范省市县三级培训体系,重点抓好新选派驻村干部的岗前培训,解决部分工作队员“不知道干什么、不知道怎么干”的问题。

去年,省派驻村办创新培训方式,分5个片区组织225名省派工作队长现场培训,把培训课题搬到田间地头,邀请一批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老扶贫队长和产业能人与工作队开展交流互动、案例教学,较好地提升了培训实效。截至目前,全省各级驻村工作队新选派队员已全部轮训一遍。

为了及时发现问题并帮助指导解决,各地驻村办每半年对工作队进行1次以上全覆盖走访,现场查看工作进度,督促派出单位党委(党组)定期研究驻村帮扶工作,落实项目、资金、责任“三个捆绑”要求,帮助工作队协调解决实际困难。

有的“驻村不住村、挂名不干事”,有的“帮扶不精准、结对走形式”,有的“两头跑、层层挂”……针对驻村帮扶中的突出问题,我省制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列出驻村帮扶12条负面清单,明确约谈提醒12种情形,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去年,全省累计约谈提醒驻村干部900多人次,召回不胜任驻村工作人员300余人,对600多名党组织关系未转到村的工作队员全部整改到位。

(10月20日,嘉禾县坦坪镇黄甲村,工作人员在征求群众意见。近期,该县纪委开展入村督查“回头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通讯员 黄春涛 摄)

接到待命通知,1小时后面对面谈话……考察组的到来,让新宁县水庙镇枧杆山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兼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宋刘斌有点“措手不及”。不过他也很坦然:“突击考试更能考察出真实水平。”

我省把脱贫攻坚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大熔炉”、考察识别干部的“试金石”。今年4月以来,省委组织部先后派出79个考察组,深入122个县市区、21个管理区开展脱贫攻坚干部考察调研,重点考察县乡村干部和驻村干部6000多名,推动省市县三级培养储备干部2000余名、提拔使用500多人。

当考察组一再问起有什么困难和压力时,辰溪县大水田乡杉木溪村包村干部滕建义没忍住眼泪。滕建义每个月要驻村15天以上,妻子在县城任初中毕业班班主任,两人都很难照顾到家里。今年2月,读大学的儿子患了罕见的免疫系统慢性疾病,赴广州多次治疗仍未痊愈,被病痛折磨的孩子平时由外公外婆照料。

得知情况后,考察组及时与县里沟通调整他的分工,并积极争取民政部门临时救助、工会困难职工救助等,加上乡领导班子捐款,累计送去1.8万元慰问金。

加强人文关怀,强化服务保障,我省为驻村干部开展工作提供坚强后盾。提高省派工作队驻村期间伙食标准和通讯补贴,将伙食补助由每人每天30元提高到100元,明确每人每月100元的通讯补助标准。追加60万元专项经费,为省派驻村帮扶工作队员购买总额200多万元的重大疾病和人身意外保险,市县两级参照执行,力所能及帮助驻村干部解决后顾之忧。

强化正向激励。从去年6月以来,全省持续开展“宣传表彰一批、提拔重用一批、约谈提醒一批”工作,在全省各级媒体宣传驻村帮扶先进典型,形成比学赶超、担当作为的良好氛围;加大向派出单位推荐驻村干部工作力度,建议在职务出缺、干部调整时,优先考虑提拔使用驻村干部,在落实职务与职级并行政策、职称评定等方面予以倾斜。

既厚爱,又严管。我省出台21条措施,压紧压实驻村帮扶管理责任,从驻村考勤、工作纪实、纪律约束、考核管理等方面完善制度,确保驻村工作队员驻村到点、在岗履职。

约束和激励并重,推动驻村干部投入扶贫的热情日益高涨,致力扶贫的干劲日益迸发。在即将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全省5.6万驻村干部继续坚守在脱贫攻坚最前沿,发挥中流砥柱、先锋模范作用,用智慧书写历史,用汗水浇灌收获。

(原载《湖南日报》2020年10月22日01版)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刘经纶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