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央广网丨衡阳县:文旅扶贫擘画乡村振兴新图景

来源:央广网 作者:尧遥 编辑:翁子茜 2020-11-07 10:36:43
时刻新闻
—分享—

摘要:浸润蒸阳大地千年的传统文化,为衡阳县脱贫攻坚提供了强劲动力。文旅美乡、文旅兴业、文旅富农、文旅兴县,衡阳县旅游扶贫已累计实现510户1310人脱贫致富,文旅融合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蒸水河畔,船山故里。作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之一,湖南省衡阳县近年来大力支持贫困村保护好、利用好文化遗产,做好文化旅游融合文章,不断探索文旅扶贫新模式,让文旅产业带活乡村经济。

洪市镇是一座由各类传统文化和夏明翰精神组成的红色文化乡镇,镇里的明翰村更是衡阳县的第一大村,也是衡阳传统谷芽糖的产地之一。当地发挥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旅游优势,走“非遗+扶贫”路线,将夏明翰精神与传统谷芽糖融为一体,打造了极具特色的扶贫工坊——“明翰红坊”。

22岁的村民王康因为父亲生病导致家中贫困,当年他只读了一年高中就被迫辍学去外地务工。如今,王康在离家更近的“明翰红坊”里制作谷芽糖,一天工作8个小时。“现在的工作比之前在不锈钢厂轻松多了,一个月工资3000元。”王康告诉记者,家里今年已经脱了贫。

村支书陈长春介绍,“明翰红坊”谷芽糖生产车间长期动态聘用4名贫困劳动力,让他们跟着制糖师一边学一边做。“技术完全熟练后,他们既可以继续留在工厂里工作,也可以回去自主创业。”陈长春说,此举为贫困户自力更生、早日实现脱贫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现在村里一年有近30万元的村集体经济,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

成功把“传统技艺”发展成“扶贫产业”,小小的“红坊”谷芽糖,体现的是红色传承在精准扶贫中的巨大推动力。

王康在“明翰红坊”里制作谷芽糖(央广网记者 尧遥 摄)

红色文化还带动了旅游经济。曲兰镇湘西村是王船山故居所在地,村里以船山文化为核心,连续举办“船山文化夏令营”,发展观光农业,建设湘莲观光园,开发“夫子湘莲”“心湘莲”等旅游扶贫农产品品牌,将文化体验、农业观光、乡村旅游融为一体,打造“湖南省特色旅游名村”“湖南省经典文化名村”。在界牌镇将军村,这里依托秀美的山水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充分挖掘陶瓷文化、红色文化,打造“将军村生态度假”旅游胜地,69户贫困户278人因文旅实现了脱贫致富。

曲兰镇湘西村是王船山故居所在地(央广网记者 尧遥 摄)

蒸水河畔,船山故里(央广网记者 尧遥 摄)

“一个文体活动广场、一个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一个简易戏台、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广播器材、一套体育设施器材、一个宣传栏。”这是衡阳县按照相关规定对全县51个省级贫困村进行文化行业扶贫设定的“七个一”标准。截至2018年底,这51个省级贫困村全部达标,通过了主管部门的考核验收。

小舞台小广场的建设丰富了村民文体生活,年均开展各种村民文体活动300场次以上,参与村民近3万人次;文化活动室、文化宣传栏成为联系群众的桥梁;贫困村的农家书屋也全部得到了升级,更新了乡镇综合文体中心图书12500册、农家书屋图书24万册,尤其侧重配置满足农民发展养种需要的科技类书籍……村民的文化知识增长了,文明意识也不断提升。

文化扶贫走进校园(央广网发 衡阳县委网信办供图)

针对贫困村地处偏远的特点,衡阳县还变“送文化”为“种文化”,在各级文艺骨干培训班的招生中,优先安排贫困村的文艺骨干参加;县文化馆开展广场舞、书画等培训,年均为乡镇培养文艺骨干2000人次,提升了贫困村群众文化生活的“造血”能力。

衡阳县文旅融合公益惠民互动(央广网发 衡阳县委网信办供图)

浸润蒸阳大地千年的传统文化,为衡阳县脱贫攻坚提供了强劲动力。文旅美乡、文旅兴业、文旅富农、文旅兴县,衡阳县旅游扶贫已累计实现510户1310人脱贫致富,文旅融合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来源:央广网

作者:尧遥

编辑:翁子茜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