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兴业银行(长沙曙光路支行),银行门牌已全部拆掉,门面上贴着房东的招租信息。记者卜岚 摄
“周末侄女结婚,准备去取个份子钱!”11月13日,45岁的叶女士告诉记者,本来准备去附近的银行网点取钱,却发现经营了十余年的网点难觅踪影,“不知是搬迁了还是关闭了,已经半年没来过了。”
不知不觉中,曾经遍地开花的银行线下营业网点和ATM机,数量开始逐步减少。
中国人民银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二季度末,全国ATM机数量较上季度末减少3.09万台。银保监会金融许可证信息查询平台信息显示,截至11月9日,今年以来已有2891家银行网点终止营业。
家门口的ATM机和网点怎么变少了?
数据
网点裁撤,半年1318家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关停
11月13日,三湘都市报记者走访发现,长沙不少银行网点和ATM机逐渐“消失”在街头。在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也可以看到,每天有不同的社区支行终止营业的批复通知在不断更新。这也意味着,不断有银行网点进入计划关闭。
在位于长沙市蔡锷北路的原中国光大银行(兴汉门社区支行),记者看到,里面的设备已经搬空,门上还贴着停止吸收存款的公告:“支行于2020年6月24日起不再对外营业,所有业务和人员并至光大银行新华支行管理。”
“这个光大银行很早就搬走了,搬迁以后一直空着,可能是这边租金较贵,业务也不太好,所以关闭了。”家住附近的市民陈先生说,附近银行扎堆,“隔壁就是中国工商银行,往下走100米还有长沙银行,完全不用担心业务办理不了。”
和光大银行(兴汉门社区支行)一样,兴业银行(曙光路支行)也在今年终止了营业。
“以前都在这办理业务,印象中这个支行是今年9月搬迁的,听说是因为业务不太好,所以搬到望城区去了。”家住阳光锦城的黄女士介绍,支行搬走以后,如果她需要办理业务,会选择去对面的建设银行。
在兴业银行(曙光路支行),记者看到,如今银行门牌已全部拆掉,门面上贴着房东的招租信息。“要不是这家银行规模比较大,还真没注意到已经搬迁了。”路过的市民朱女士感慨道。
中国人民银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二季度末,全国ATM机数量为105.21万台,较上季度末减少3.09万台,全国每万人对应ATM机数量7.52台,环比下降2.85%。
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共有1318家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关停,剔除276家属于被依法接管的原包商银行网点,还剩余1042家,仅在北京一地就有27家。在关闭的物理网点中,318家为社区支行,也有不少属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运营的网点。
影响
影响较小,线上操作可基本满足需求
ATM机和银行网点的减少,对周边居民的生活有何影响?
在中国光大银行(长沙兴汉门社区支行)附近经营着一家超市的姚先生表示,他很少会去银行办理业务,除非是取钱去找取款机,“现在ATM机确实越来越少了,平时我们都是用微信与支付宝进行转账,就连门店现金使用频率也降低了。一般是老人比较喜欢去银行办理业务,因为手机操作对他们而言较为繁琐。”
“还记得小时候,父母缴纳水电费都要去银行网点办理。如今相关生活缴费,使用电子银行足不出户就能一键搞定。”从事金融行业的白领周晴说,物理网点减少了,和银行打交道的相关业务并没有消失,而是转移到了电子银行办理,比以前还要方便。
周晴掏出手机为记者演示了一下,她熟练地打开了中国建设银行APP,“你看,转账、生活缴费、购买理财等业务,或者直接与客户经理交谈等,这里都能办,而且只需要点一下就好。现在现金用得少了,大部分业务线上都能处理。”
在长沙市人流量最旺盛的芙蓉中路某银行网点,推门而入,扑面而来的不再是过去满屋子一脸焦躁的客户和需要长时间等候的取号单。而是一排排智能化终端机,高柜、低柜统统后移,只有零星的几名客户在终端机前办理业务。
中国银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银行业的离柜率(客户离开柜台办理的业务量与银行总业务量的比率)在不断攀升,2016-2019年银行业的平均离柜率分别为84%、87.58%、88.67%、89.77%,多家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柜面交易替代率在90%以上。
与此同时,网络支付开始越发活跃。腾讯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微信支付月活用户超过8亿,目前微信的商业支付日均交易笔数超过10亿,月活跃商户超过5000万。
探因
成本控制,银行扮演的角色逐渐转型
从“跑马圈地”到关停瘦身,银行网点和ATM机快速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用户取现需求减少,线上操作大幅增加。这是网点和ATM机减少的直接原因,也是商业银行控制成本的需要。”湖南商学院教授尹元元认为,“客户的行为在发生变化,有近八成的客户偏好于在移动终端上处理金融业务,线上更能随时随地获取服务的需求,而这一点网点和ATM机较难做到。”
尹元元表示,“瘦身”的原因还在于,网点的租金和人工成本上涨、硬件维护成本和设备更新投资需求在大幅被动上升,这加大了网点的盈利压力。在今年疫情的冲击下,一些低效率的网点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不得不进行转型。而同时,金融机构也需要降低成本来提高效率,因此传统零售金融业务线上化、数字化转型成为大势所趋。
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也认为,为了能够在未来利差降低等情况下继续维持竞争力,银行业敏捷转型迫在眉睫,“传统金融机构向智能网点转型能显著提升利润。而交易向线上迁移、自助服务技术以及缩小网点布局等也能实现降本增效。”
观点
银行网点仍将是重要的销售渠道之一
如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偏爱使用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线上渠道处理业务,需要前往银行网点柜台办理的业务所占比例逐步减少。银行网点的数量、营业时间和服务内容都发生了改变。
“不过网点不会消失,它仍然是重要的销售渠道之一。”业内人士指出,它会渗透到更多场景中,比如现在建设银行已经落地的“5G+智能银行”,可以提供300余种常见快捷金融服务。智慧柜员机、金融太空舱、智能家居、共享空间、客户成长互动、安防监控等新的应用场景……通过网点智能化改造或智慧银行建设,让柜员由“操作型”向“服务型”转变。
中国农业银行年报显示,农行近年来一直在推动网点转型,降低物理网点运营成本,为此实施了“三减两增一改”,即减网点面积、减柜员、减成本、增营销能力、增风控能力、改运营制度流程。
在2020年半年报中,工行表示,正积极运用5G、云计算、生物识别、区块链、远程视频等技术,赋能网点智慧化转型,持续推进线上、线下与远程银行渠道间的协同融合,尤其是加快远程银行智能应用。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卜岚
编辑:杨雁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