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民网丨攸县新时代文明实践:让群众“打开心门 走出家门”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 作者:覃璇子 编辑:冯竞萱 2020-11-22 09:30:36
时刻新闻
—分享—

  人民网长沙11月21日电 茶余饭后,“小广场”聚集着村民,大家跳着广场舞,奏着民族乐器;“小书屋”里孩子读书、老人练字;“小讲堂”传播十九大精神、科普生活小常识……这是湖南株洲攸县上云桥村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一角剪影。自从这里的广场改建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以后,村民们慢慢习惯了打开心门、走出家门,拥抱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广场舞、歌唱、书画等活动成了休闲娱乐的新“时尚”。

  上云桥村的变化并不是孤例。2020年,湖南株洲攸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被确立为国家级试点,工作得到进一步提升。以“健脑、强身、富民”为内涵,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打造志愿服务品牌项目,特色鲜明,功能完善,效果明显。阵阵文明新风吹来,涤荡着古老的“梅城”,令人耳目一新、精神焕发。

  夏昭炎夫妇。覃璇子 摄

  乡贤文化激发文明新风尚

  缕缕秋风吹过,卷起落在地上的黄叶。满头银丝的两位老人越过溪上石墩,木门吱呀一声推开,开放式讲堂映入眼帘;堆满书籍的阅读室里,三三两两小孩安静地翻起书页。这正是老人夏昭炎夫妇多年坚持创办书屋的成果。

  2004年,湖南科技大学退休文艺学教授夏昭炎回到老家攸县石羊塘镇谭家垅村居住,与夫人杨莲金一同创办农家书屋。

  “当初回乡看到村民们闲暇之余都在打牌,精神文化缺失很大,还有不少小孩也围在旁边。这样的场景让我感到很痛心,就想尝试改变这样的境况,让村民们从牌桌回到书桌。”夏昭炎说。

  2009年,夏昭炎开始创办农家书屋,筹集了2000多本书,挨家挨户通知村民来看书;2011年,他办起了老年学校和少儿假期学校,为村民讲课;2016年,他在周边村组设立了5个农家书屋分馆,方便周边邻村的孩子借书。

  这一路走来,十多年过去了,村子面貌的变化让夏昭炎感受颇深。打牌的人少了,看书的人多了;吵架的人少了,愿意包容的人多了。在他的感染下,每年都有一批学生志愿者前来支教,每年都能收到大家捐赠的书籍,知识伴随着爱心传递汇集在书屋,乡风乡貌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滋养,农村文化渐渐繁荣发出嫩芽。

  乡贤是乡村宝贵的资源,乡贤文化是一股不可忽视的乡村文化软实力。据悉,攸县乡贤打造的一些阵地和工作先后获得多项荣誉,比如:乡贤馆所在的高桥农家书屋荣获“全国示范农家书屋”,获评“第七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新时代乡贤夏昭炎被评为“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

  2017年石羊塘镇谭家垅村的攸县首家“乡贤馆”揭幕,乡贤馆以乡贤为楷模,以乡情为纽带,弘扬优秀传统,培育文明乡风。一股向上、向善的力量在夏昭炎的带领下向邻里蔓延。

  门前三小——小书屋。覃璇子 摄

  “门前三小”激发基层自治新活力

  “只要天气晴好,晚上我们就会出来跳跳广场舞。身体得到锻炼了,心情也舒畅了。”村民宁春燕说。

  “以前村子里的环境脏乱差,大家都纷纷想搬出村子,如今,小广场建起来了,村舍街道也打扫干净,大家相处更加和谐,很多村民又搬回来了。”上云桥村村支书彭润明感慨万千。

  2017年底开始,攸县大力推进“门前三小”工程,坚持党建引领、文化传承,创新社会治理新模式,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门前三小”指的是家门口的“小广场”“小书屋”“小讲堂”,其中小广场用于文体健身,小书屋用于书籍借阅,小讲堂用于基层宣讲。

  据悉,“门前三小”工程,是继“乡村大舞台”之后,攸县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又一举措。在实施“门前三小”工程建设时,各村(社区)党组织拟订详细方案,充分利用家族祠堂、祖屋、闲置民房等场所,因地制宜,筑好坪、选好人、定好屋后再提出申请,在审核验收达标后,县相关部门为小广场配送篮球架、体育健身器材、音响“三大件”,为小书屋配送书籍和书架,为小讲堂配送课桌椅和党建读物,专门制作红色讲堂标识。还精心制作一墙一幅画、一画一风景、一景一主题的党建文化墙,让党建文化墙成为传递党的声音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目前,攸县借助“门前三小”阵地已经开展理论宣讲2100多场,送电影戏曲1500多场,培训、义诊、法制宣传等1800多场。

  “门前三小”为群众积极宣讲时事政策,切实传播了党和国家的声音,有效打通了农村宣讲的“最后一公里”;也为深化干群关系、和谐邻里关系、激发基层自治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小广场跳出了大健康,小书屋读出了大天地,小讲堂讲出了大道理。”春联街道党工委书记黄华畅说。

  攸悠我行APP。吴辉兵 摄

  “志愿化”激发民众参与积极性

  为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攸县结合自身县域特色,确定以志愿服务为主要方式,全面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在打造的“攸悠我行”APP中,志愿服务队通过发布项目进行志愿服务,按活动时间积分。志愿者就近导航圆梦,有效确保群众需求更加精确精准。目前“攸悠我行”APP已注册用户已经达到16391人。

  “志愿服务活动每次发布不到2小时,名额就报满了,每次要参加志愿活动都需要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普通干部胡京荣介绍。

  除了线上发布志愿活动以外,还有丰富的线下的志愿活动。2020年,攸县社会各阶层自发成立志愿服务队400多支,并且还打造了一批品牌项目,比如:民政局“善行天下·攸民同行”、团县委“攸小青在行动”、市场监督管理局“食者无忧·安行天下”、网岭镇“爱心100”等。

  为了进一步激发志愿活力,攸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创新推出了积分制,建立了“终身积分、礼遇褒奖”的长效机制,按志愿服务项目制和案例制两种模式进行积分。在积极动员党员干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基础之上,还要求60岁以下的党员干部每年必须获得30分以上的志愿服务积分,把积分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干部提拔使用和评先评优的前置条件。党员干部的志愿积极性提高,带动了普通民众的主动参与,“志愿化”在群众之间掀起高潮,实现了志愿服务由党委政府主导向群众主动参与的巨大转变。

  上云桥村村支书彭润明说道:“每周我们都会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12户五保户、2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及41户低保户提供送餐、上门义诊、打扫卫生等活动。”志愿行动,暖心他人,每个志愿者都在用行动诠释着对于社会与生活的热爱。一件件暖心之举如一块块拼图,汇聚在一起呈现出一幅乡村和谐振兴图。

  在文明实践新征途中,百姓感受着乡风民俗的点滴变化。丰富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渐成燎原之势,正逐步打通着宣传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文明实践之花的淡淡芳香正沁润心田,让攸县焕发出文明新气象。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

作者:覃璇子

编辑:冯竞萱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