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2020长沙网络安全·智能制造大会上,小朋友正在参观体验产品。湖南日报记者 童迪 摄
11月29日,2020长沙网络安全·智能制造大会现场,展览展示了一批最前沿、最顶尖、最热门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跟着记者来看看,网络与“智”造究竟是如何为我们的生活赋能?
家里的电用得明明白白
“一交电费好几百,电都用到哪里去了?”这是几乎每个家庭都会碰到的困惑。国网湖南信通公司技术发展部主任陈运生说,这一问题很快就能得到解决。
在国家电网展区,陈运生指着一个黑色的小盒子介绍,这是国家电网目前正在研发的非介入式负荷辨识终端,仅一盒抽纸大小,安装在电表前端,只要电表跑起来,这个小盒子即可自动识别负荷电器的种类。
如此一来,家里的冰箱用了多少电,吸尘器耗电量有多大,就像查看手机里各个应用程序消耗的电量情况一样,居民家里不同家电的用电情况,也将一目了然,让居民的每千瓦时电都用得清清白白。
据了解,这一终端目前已开始试点,有望在2至3年内在市场推广应用。
机器人将为居民爬楼送餐
走在场馆内,饿了渴了不用着急,一辆绿色的无人车招手即停,扫码付款,即可买到饮料或零食。这是长沙行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移动无人售货车,可在公园景区等地为游客随时随地提供服务。
行深智能运营副总监邓菘说,目前公司研发了4种无人车,其“超影系列”的末端物流配送无人车,已在湘潭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学校推广应用,可将驿站的快递,“无接触”直送至宿舍楼下。
记者注意到一款体型袖珍的白色无人车,前轮小,后轮大,“肚子”里似乎装不了多少货。据邓菘介绍,这是公司正在研发的“布衣系列”微型服务机器人,别看它个头小,爬楼、上电梯却很利落,在楼宇间穿行,送杯咖啡、递个文件夹的活都难不倒它。
“预计明年年初,我们就可以享受到这款机器人的贴心服务了。”邓菘说,它不仅可为办公人士减少因琐事而浪费的时间,也能为居家没有电梯的老人提供便利。
把汽车系统装进车轮里
未来出行有什么新花样?湘江新区给出答案。大会开幕以来,湘江新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展“吸粉”无数。
通过仿真技术,湘江智能把3.2公里路段搬进了展厅,看一眼智慧公交站电子站牌,各线路有几辆车、分别在哪个站点等实时数据一目了然;手握方向盘,踩下油门,坐上希迪智驾的远程控制驾驶舱,小朋友也能体验一把模拟远程驾驶的快感……
没有方向盘却能90度自动原地转向,舍弗勒智能驾驶科技(长沙)有限公司带来的“新概念小车”让围观市民啧啧称奇。
奥妙都在轮子里。舍弗勒展厅现场负责人向记者展示了车轮的剖面图,线控、制动以及电驱动系统,“三合一”集成在轮子里。
“未来,您的汽车只需4个轮子加上1个底座悬架就能组装完成。”舍弗勒展厅现场负责人介绍,这套高集成化、高安全性、可操控的系统,受到不少汽车整车企业欢迎,不久就将落地应用。
数秒获知检查结果,移动ICU提高救治效率
伸手、张嘴,只需对着机器人做两个动作,健康检查结果便出来了。在湖南超能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展位,一款针对幼儿园每天晨、午检而研发的“超能小虎”机器人吸引了不少人前来体验。
“太牛了,还会看病。”跟着父亲一起逛展的轩轩迫不及待地要体验。“请伸出双手”“请张开嘴巴”,轩轩按照语音提示完成操作后,只见体温、身高、体重、手检、口检、外伤、咳嗽、指甲等8项数据显示在屏幕上,这时家长的手机也收到短信通知。整个过程只需数秒时间。
“家长收到短信后,既知道孩子已安全到园,也掌握了孩子的健康情况。”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机器人拥有体重秤、头部摄像头、口腔摄像头、体温探头等结构,对6岁以下儿童常见的“手足口病”“疱疹”“流感”等常见的幼儿传染病有较准确的监测和识别,“所有检测项目都是非接触完成,这样可以避免交叉感染。”
在中国电信展台,一款“5G+移动ICU”急救车吸引了不少观众围观。该急救车将病人的生理监测数据实时共享到医院,病人到院后不用重复做检查,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救治效率,“通过5G北斗信号定位,还能实时了解急救车的位置和路况,优化路径。”工作人员介绍,该急救车已在湖南郴州试用。
冰箱教你炒菜
门锁成为管家
“冰箱不仅能教你炒菜,还会提醒你,里面的橙子还有1天就要过期,要尽快食用……”在某智慧家居展台,工作人员正在向观众介绍一款智能冰箱。这款冰箱不仅能识别放在里面的各种食材,还能记住存放时间、保质期还有多久,并为主人提供菜谱教程、饮食建议等,“在冰箱上还实现网上购物。”
360集团展位上的一款智能门锁也成为焦点。“如果租客有涉案问题,后台会向房东推送预警。”360城市智能集团湖南区负责人刘本奇介绍,该产品是一款针对出租房屋设计的智能门锁,其利用人脸识别、大数据、5G等技术,让房东掌控房屋出租权,一旦租客不及时缴纳房租,房东可远程控制门锁,修改门锁密码,并自动提醒房客缴纳租金,“还可通过手机蓝牙获取临时密码一键开门,解决忘带钥匙问题。”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黄婷婷 王晗
编辑:杨雁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