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一饭,关乎国家安危、人民幸福。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粮食生产数据显示,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202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13390亿斤,比上年增加113亿斤,增长0.9%,产量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这一组丰收的数字,令亿万网民兴奋。据红网舆情智库平台数据统计,截至12月14日17时,全网相关结果约1,220,000个,微博话题讨论量超8200万次,全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中国粮食为什么能等话题引发舆论热议。
舆论聚焦我国粮食特殊之年夺丰收
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蝗灾以及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影响,今年我国粮食生产喜获“十七连丰”实属来之不易,这一成就背后原因和意义引发媒体关注。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刊发报道或评论《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读懂粮食丰收的“中国智慧”》称,中国靠的是党和政府一以贯之重农兴粮的政策给力,靠的是“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的坚强信念,靠的是守住耕地红线的制度屏障,靠的是“藏粮于技”、守护粮食安全的决策智慧,靠的是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撸起袖子加油干!
环球时报、海外网、长城网等《1.3万亿斤,中国丰收增进全球粮食安全》《全球粮食危机下“十七连丰”,中国饭碗很稳》《“十七连丰”,中国为什么能?》认为,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蝗灾以及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影响,全球粮食危机进一步凸显。联合国发布预警指出,世界或面临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在此情况下,全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将有效增强中国应对全球粮食市场价格波动和粮食安全危机的信心和底气,也将为全球粮食安全增添更多确定性。
观潮君认为,全国粮食再获丰收,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对粮食安全主动权、耕地红线、粮食储备调节等重要问题都作过深刻阐释。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指出,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国各级政府积极应对疫情、洪灾等因素影响,抢抓农时,通过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等方式进一步保障粮食安全,这些都是全国粮食实现丰收的重要原因。
粮食安全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网民对粮食再获丰收的消息也感到欢欣鼓舞。观潮君注到,在微博平台,#全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国粮食产量连续6年保持1.3万亿斤以上#等相关话题阅读量超8000万次以上,网民纷纷点赞称:粮食丰收是特大好消息,以后依旧要珍惜粮食,为袁爷爷和农民伯伯们点赞。
端牢中国饭碗贡献“湖南力量”
观察君注意到,2020年,全国31个省(区、市)中26个粮食实现增产,其中湖南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755千公顷,粮食总产量均3015万吨(603亿斤),同比分别增长3%、1.3%。粮食总量继续位居全国前列,持续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做出重要贡献。观潮君认为,湖南取得这一优异成绩背后,主要有以下因素。
一是努力实现扩面增产。
据红网报道,今年以来,省、市、县、乡、村“五级”党委书记亲自抓粮食生产,稳住农业“基本盘”在三湘大地上形成了普遍共识。在7月份的“双抢”期间,省领导又多次召开会议,压实市县乡各级各有关部门责任,激发地方政府抓粮食生产持续动力,强化晚稻生产农资保供,夯实了晚稻生产的物质基础。在春耕生产阶段,湖南就早谋划、早准备、早部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通过扩大双季稻种植、优化种植结构、提升机械化率、扩大规模经营等方式,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理念为方向,科学确保水稻扩面积、稳产量。同时,坚守耕地红线,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
二是走机械化农业之路。
今年,我省着力推广机械育、插(抛)秧,组织3000多家现代农机合作社开展农机专业化服务。据农机服务中心调度,今年湖南省早稻机械化栽种同比增加109.1万亩,增幅为12.84%,预计全年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将达到77.45%。
湖南日报刊文称:在今年的夏粮生产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的时候。新农技、新农机的运用,也让粮食生产走上了依靠提升单产实现增产的内涵式发展之路;基础设施改善、耕地质量提升,把保障粮食安全的能力根基夯得更实。
三是坚决制止粮食生产浪费。
日前,湖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关于开展爱粮节粮坚决制止粮食浪费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地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综合举措推进节粮减损工作,坚决制止粮食浪费。同时,为鼓励农民恢复扩大农业生产,湖南省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提高粮食收购价格,进一步调动种粮大户和农户积极性。
观潮君认为,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将为国家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提供坚强支撑。湖南将牢记作为“九州粮仓”的重要职责,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全力以赴做好粮食生产工作。
来源:观潮的螃蟹
作者:观潮君
编辑: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