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央视网丨湖南浏阳:信息铺路三级联动 创新城乡医共体建设模式

来源:央视网 编辑:杨雁霞 2020-12-15 14:16:41
时刻新闻
—分享—

摘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契机,浏阳市聚焦医疗领域信息孤岛、数据不共享等突出问题,2018年率先在湖南省推行就医“一卡通”,整合全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信息系统、数字化医院信息系统和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成立全市统一的“一卡通”人口健康大数据管理中心,构建了市域医疗卫生系统互联互通的数据集成共享平台,实现全市42家公立医疗卫生机构、26个系统之间数据信息的调阅共享,成功打造了“一卡通就医、一站式服务、全区域信息共享、全周期健康管理”的就医环境。

央视网消息:58岁的廖先生家住湖南浏阳七宝山,11月1日晚,他在打扫卫生时突然中风,嘴巴歪斜、吐字不清,四肢失去力气,经家人紧急送往附近的乡镇医院——集里医院后,到院18分钟就进行了检查和溶栓治疗。溶栓治疗这在过去的乡镇医院是不可能实现的,往往要送到市内的中心医院才可能救治,极可能延误病人的最佳救治时机。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民心。这种“快”得益于近年来浏阳市推广的以对口支援为平台,以签约服务为手段,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分工协作、三级联动的城乡医疗共同体建设新模式。

浏阳市人民医院远程影像中心

让信息多跑路 群众少跑腿

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契机,浏阳市聚焦医疗领域信息孤岛、数据不共享等突出问题,2018年率先在湖南省推行就医“一卡通”,整合全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信息系统、数字化医院信息系统和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成立全市统一的“一卡通”人口健康大数据管理中心,构建了市域医疗卫生系统互联互通的数据集成共享平台,实现全市42家公立医疗卫生机构、26个系统之间数据信息的调阅共享,成功打造了“一卡通就医、一站式服务、全区域信息共享、全周期健康管理”的就医环境。浏阳市各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均可调阅居民以往所有诊疗信息,有效减少重复检查,降低就医成本,提高诊疗效率。

就医“一卡通”平台也使居民就医时彻底告别了过去反复办卡、买病历本、重复检查的情况,除取药、检查和候诊三个环节需要适当排队外,挂号、缴费、取报告等其他非医疗行为无需往返排队,减少了群众就医环节和等候时间,真正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有效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截至2020年10月15日,“健康浏阳”微信公众号绑定用户数达19.4万人,累计调阅电子健康档案72.16万次,累计交易额达5050.39万元。

浏阳市集里医院

大手牵小手 小手连民心

合作、共赢,在浏阳,医联体被视为这一理念的典型体现。2008年前后,浏阳市就开始了各类医联体的探索,鼓励规模医院扶助乡镇卫生院。当地采取“大手牵小手”的方式,要求浏阳市人民医院、浏阳市中医院、集里医院、妇幼保健院这四个“大手”必须至少牵一个“小手”,很多乡镇卫生院就受益于此。

集里医院是浏阳市乡镇医院中单体最大的医院。院长陈小玲介绍说,2019年,集里医院门诊量49.8万人次,收治住院5.69万人次,总收入3.68亿元。医改前,这在集里医院是难以想象的。1994年,集里医院的门诊量仅1.85万人次,收治住院仅87人次,业务收入仅为43万元。那时候的集里医院占地面积狭小、设施设备落后、医院职工少,服务能力差。为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给乡镇卫生院注入活力,浏阳市大胆创新,加大扶持力度,将集里医院转型为一所具有专科特色的综合型医院,参照公立医院进行管理。

集里医院壮大后,又开始牵更小的“手”。医改前,浏阳市北区乡镇中只有北盛镇中心卫生院有眼科,很多村民看眼病都得到市里去。今年5月,集里医院与沙市镇卫生院联合开办眼科门诊,集里医院向沙市镇卫生院投入数百万元购置相应设备,还派驻两名医生轮流值班、培训,目前门诊每月收入能有2万多元。

这几年,集里医院通过积极帮扶基层卫生院,先后与柏加、龙伏、中和镇卫生院等9家医院结成医联体,在内部管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技术提升等方面给予了实打实的帮扶,并以医联体互动、分级诊疗、绿色转诊通道、“两病管理”为切入点,为患者提供快捷、安全的转诊平台,使当地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分级诊疗制度也真正得到有效落实。

医联体模式得以持续的背后,是帮扶双方的共赢——被帮扶医院收治不了的病人通常都会优先转诊到帮扶医院;乡镇医院的做大做强也倒吸了市级医院主动争取、积极寻求医联体合作,大家都争着去“牵手”。这几年,浏阳市人民医院先后与辖区6家中心乡镇卫生院组建医疗共同体,并在2017年建立区域医学影像会诊中心,连接了全市32家乡镇卫生院,通过专业光纤,实现影像的无压缩、实时传输,给乡镇卫生院提供更加精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建议,成立三年多以来共会诊了2万多例病例,收治的病例数也逐年增加。

浏阳市大瑶镇中心医院

两大抓手 促双下沉双提升

浏阳市以医联体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两大抓手,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格局。针对市域内疾病谱、外转病种排序、基层医疗机构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先后建成紧密型医联体29个、散型医联体27个,其中科室共建21个、专科联盟4个、远程医疗2个。市级公立医院先后下派基层正副院长20人、科主任等骨干力量30人,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和患者就诊“双下沉”。2019年双向转诊“上转下”明显增加,基层门急诊人次增长9%,手术台次增长14.8%。

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上,浏阳市组建以全科医生为主的“3+X”标准化家庭医生服务团队258个、院村两级家庭医生工作室200个。突出医疗服务职能,实行“1+N”组合式签约(卫生院与一家以上的县级公立医院建立帮扶指导和双向转诊),为基层签约提供技术指导。依托浏阳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模块,居民可与家庭医生网上签约、在线互动,实现签约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收付费制度和签约激励机制,家庭医生绩效工资逐年增长。2019年重点人群签约率达60%以上,签约人群首诊率提升20%、满意率达90%,签约人群首诊率和满意率实现“双提升”。

记者了解到,浏阳市启动综合医改工作以来,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浏阳市共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5家,行政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322家。2019年,全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共完成门急诊人次465 万、出院人次42万,市域内就诊率保持在96%以上,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市”。浏阳市卫健局透露,“2019年全市医疗机构收入28亿元左右,其中乡镇卫生院就贡献了12亿”。浏阳市也先后获评国务院“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第二批国家级示范县”“公立医院综合改成效较为明显的地方”等国字号荣誉。

来源:央视网

编辑:杨雁霞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