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藏粮于地!湖南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衡山探索”

来源:观潮的螃蟹 编辑:刘经纶 2020-12-22 21:52:18
时刻新闻
—分享—

图片

12月16日至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总结2020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1年经济工作。

观潮君注意到,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划出了八项重点,其中第五项是关于农业的,“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核心是保障粮食安全。

湖南是全国闻名的“鱼米之乡”,是端稳“中国饭碗”的重要支撑力量。所以,这项重点于湖南而言意义更显重要。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在袁隆平、邹学校、官春云、印遇龙、刘少军、刘仲华等六位院士的带领下,湖南种业在全国都叫得响,科研实力不言而喻。

今天,观潮君重点要跟大家聊一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农业部署的另一个重点,耕地,看湖南是如何探索和落实“藏粮于地”的。

图片

▲经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衡山县集中连片的耕地。

衡山县“四两拨千斤”的秘诀

衡山县地处湖南省中部,湘江中游西岸,因“五岳独秀”的南岳衡山而得名。衡山县的全县耕地面积34.36万亩,相对而言并不算突出,但却是全国知名的产粮大县,2019年粮食产量近22万吨,为湖南扛起“产粮大省”政治责任贡献了重要力量。

那么衡山县是如何做到的呢?这需要从高标准农田建设说起。

衡山县现有耕地面积34.36万亩,但常年农作物种植面积却在70万亩以上。常见的如,双季稻和水稻油菜轮作模式,但这对基本农田的土壤肥力、水利设施,有相对更高的要求。

而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正是衡山县“四两拨千斤”的秘诀。

观潮君先跟大家普及一下什么是高标准农田:高标准基本农田是一定时期内,通过土地整治建设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宜机械化耕作,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

这两年,衡山县成立了以县长亲自担任组长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小组,以“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为目标,注重实效,精心布局,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高质量发展。

图片

▲衡山县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打造秀美宜人的田园风光。

衡山县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告诉观潮君:“2019年衡山县完成了2.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已进行了验收考评,2020年的目标是2.67万亩,目前正在全面建设中。”

在衡山县,观潮君看到,为了扛起粮食安全责任,建设高标准农田,当地党委政府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投入了非常大的物力、人力和财力。

衡山县2019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范围涉及白果镇、萱洲镇、开云镇、福田铺乡、永和乡等5个乡镇16个行政村,建设高标准农田2.6万亩,项目建设总投资达4399万元。同时,县财政专项安排1000万元资金,对项目区外的乡村急需修建的项目统筹安排,进行“填平补齐”,既解决了当地农民的燃眉之急,又为高标农田建设项目锦上添花,完善项目建设内容。

2019年衡山县完成土地平整数百亩,土壤改良2.325万亩。新建泵站1座,新建拦水河坝1座、加固改造11座,疏浚沟渠1.204公里,完成衬砌渠道22.264公里,修建塘堰(坝)40座,渠系建筑物4座,完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400亩,修建田间道路12.453公里,修建岸坡防护工程230米。

长长的排水沟纵横交错,平整的生产路穿插田间,原生态块石护坡整齐分布在沿河两岸。勾勒出一幅“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河畅通”的乡村美景。

在永和乡的龙凤村,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让龙凤村沃柑生产基地负责人刘冬洋赞叹不已。

“以前,我们为了灌溉,又费钱又费力,还达不到想要的结果,现在政府帮我们铺设管道进行滴灌、喷灌,仅灌溉一项每年就可以节省成本十万元以上,而且通过精准施肥,每年产量可以提高20%,产品品质也大幅提升了。”刘冬洋说,现在成本低了,沃柑的产量、品质高了,价格更好、收益更好,日子也越来越红火。

图片

▲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今年湖南春耕生产中,机械化率显著提升。

“岳北粮仓”的蝶变之路

白果镇素有“岳北粮仓”之称,是衡山县的主产粮区,水稻是传统的主要农作物。图片

“以前河道不畅通,到了雨季两岸都是水,整陇田都淹了。”

“田头边都是泥巴,路不好走,尤其是下雨天,弄得一身泥。”

“干旱季节,为了给自家田里浇水,都不知道扯了多少皮,打了多少架。”

提到过去,白果镇的村民频频摇头。

农田的基础设施好不好,其影响的不仅仅是农业生产,甚至直接波及到基层的有效治理。

在白果镇紫楼村,穿村而过的一条水渠因为年久失修,易旱易涝,让村民们怨声载道,但几届村委会都没能把水渠修好。

2016年,村委会换届选举,村民们长期沉淀的不满终于爆发,直接导致村委会换届失败,一时间引发社会关注。

2019年,在以县长为组长的衡山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领导小组的推动下,白果镇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田革命”。

白果镇总投资2035.24万元,5250米沿山灌排渠道得到了彻底整治,修建了2500米的田间渠、4416米田间路、7口山平塘、4座电灌站,完成了2000亩农田节水管灌工程,种植绿肥1万亩。

“高标准农田建设就是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国家战略,最大限度地提升衡山县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保障能力。”衡山县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说。

衡山县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建设完成后,该区域农民的双季稻种植热情更加高涨,而且由于基础设施的完善,耕作中机械化率得到显著提升,农业现代化明显加速。

“经测算,每亩可以在现有基础上增产67.4kg以上,其中,早稻平均增产35.1kg/亩,晚稻平均增产32.3kg/亩。”衡山县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告诉观潮君,2019年衡山县完成了2.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理论上每年可增产1752.4吨。按优质早稻2460元/吨,优质晚稻2700/吨,项目区每年仅水稻生产一项就可以增加467.68万元的产值。

在建设过程中,针对工作人员少、施工面广、监管兼顾难等实际情况,衡山县联合项目所在乡镇政府、项目村,整合监管资源,创新监管方式。

在衡山县委县政府的统筹下,全县各个部门之间协同作战,形成了合力。衡山县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从“田里”跳到了“田外”,从一项具体的工程变成了全局性的工作。

“三生统一”的高标准综合建设

观潮君注意到,衡山县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不光要质感,还要颜值。

在衡山县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当地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并非将建设的目光只聚焦在生产环节,而是统筹了生产、生活、生态,进行的是高标准综合建设,做到“三生统一”。

“县委县政府定下的思路是,要全面思考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助力乡村振兴上的新思路,确保新时代农田建设取得新突破。”衡山县农业农村局一负责人说。

在项目区内的山竹村、双全新村,耕地“路成网、田成块、地平整、渠通畅”,洋溢着现代化大农业的“高标准”气息。而新修建的生态水渠,不光是为了灌溉和排涝,更是当地“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在水渠经过的人口密集区,透水步行道、凉亭及园林拱桥,勾勒出一幅唯美的田园水墨画。

图片

▲在高标准农田中进行水稻收割的农机。

在生态渠的建设中,还专门设计了生物通道,方便动物的迁徙繁衍,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来的大生态系统。

衡山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对观潮君说,衡山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让农民能愉悦下田劳作,舒适地享受田园生活,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在衡山县,农田与生态绿色同步。路渠塘工程遵循自然规律,讲究天人合一,大力推广生态工程技术,少硬化、不填塘、慎砍树、禁挖山。科学建设排灌系统,合理控制地下水位,保护田沟生物种群,打造农田“人工湿地”。

同时,衡山县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注重园林景观同步,因地制宜打造宜居宜业的田园风光,生态休闲成为衡山县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最靓“颜值”的加分项。

在湖南,除衡山县外,桃源县、浏阳市等地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样可圈可点,衡山县只是湖南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个缩影。

观潮君从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与农垦处获悉,2019年,湖南投入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共60.9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364万亩,同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32万亩,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2020年,投入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63.4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390万亩,同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2万亩。

“我们开展农田建设‘百日大会战’,通过现场交流、强化调度、分片督导、奖优罚劣等多种方式,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建设任务。”农田建设与农垦处主要负责同志告诉观潮君,湖南还在全省推广“政府监督、专业监理、群众参与”的三位一体监管模式,确保农田建设真正达到“高标准”。

湖南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力地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0年,湖南粮食总产量达到603亿斤,疫情影响下不降反增。

今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对春耕生产的重视力度空前,一方面增加了双季稻的播插面积,另一方面提升了耕作的机械化率,通过稳面积稳产量,扛稳产粮大省的政治责任。

但观潮君认为,近年来,湖南高标准农田建设打下的坚实基础,恰恰是让这些工作在关键时刻得以顺利落地见效的关键性因素。

来源:观潮的螃蟹

编辑:刘经纶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