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凌晨,常益长铁路动走右线特大桥成功上跨已运营乌山联络线。
25日凌晨,室外气温接近7℃左右,让人感觉几分寒意,常益长铁路长沙段动走线施工现场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两座6000吨的桥梁开始以每分钟1°的速度缓慢转动。经过110分钟,常益长铁路动走右线特大桥成功实现“大挪移”,这标志着常益长铁路上跨已运营乌山联络线这一重点控制性工程被彻底打通,为后续铺轨、线路开通打下坚实基础。
常益长铁路动走右线特大桥转体梁长70米,重量达6000吨,需要在近40米高的墩柱上,逆时针转体38°。中铁十一局常益长铁路项目一分部总工程师袁恺告诉记者,高铁速度快,对纵坡和半径的要求极高,为了安全、速度和舒适度,一般尽量要求平缓。此次转体梁的坡度是23‰,基本上接近目前高铁规范中的极限了。此外,曲线半径只有500米,转体高度近40米,施工难度国内罕见。
袁恺介绍,此处转体桥与乌山联络线“紧紧相依”,桥墩距离既有铁路线最小距离分别为4.26米、0.977米,且每天有多次列客、货列车通过,安全风险极高。项目部加大投入,在跨栏底部及侧面设置封闭兜底进行安全防护,采用养护液对梁体进行24小时养护,防止物体进入既有线。
“两座转体桥梁体跨度较长,曲线半径分别为500米和600米,梁体弯度大,重心偏离桥墩中心,这在国内尚属罕见,作为转体桥‘核心支点’的球铰,对不平衡力矩十分‘敏感’,稍有不慎,会在施工中造成倾覆,难度极大。”项目经理陈冠琪说。
为了顺利完成转体,项目联合设计院和多所知名院校开展技术攻关,反复论证评审方案,利用BIM技术建立桥梁模型,模拟转体施工,计算出重心横向偏移量,同步调整球铰中心位置,确保施工过程中梁体的稳定性,利用建立精测网,使球铰的施工精度控制在毫米级。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陈焕明 刘环环 王佳凯 唐业堡
编辑:冯竞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