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全球农批中心(一期)开业,现代化智慧化市场让市民轻松淘好货。
走过24年风雨的红星农副产品大市场,呼应时代需求,不断加速转型升级步伐。均为红星实业集团供图
“新红星见!”
重重拉下门店卷闸门,在红星农副产品大市场水果交易市场打拼了12年的龚云辉,乐滋滋地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出“邀约”。随后驾着满载水果的货车,朝9公里外的红星全球农批中心驶去。
这是一个在红星实业集团发展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日子:2021年1月16日零时,老水果市场关闭,同日现代化的红星全球农批中心(一期)在雨花区跳马镇开业。从老城区到青山绿水间,陪伴了长沙市民24年的“菜篮子”“果盘子”迎来最华丽的转身。
仔细梳理红星市场群的成长脉络,不难发现,24年来从1.0版的传统市场,到2.0版的综合性专业市场群,再到如今3.0版现代化智慧型农批中心,红星一直与长沙转型创新的脚步同频共振。
蝶变的背后,是勇者无畏,是智者善谋,是善行者立。此刻,让我们走近红星,见证它不断向上的风采。
1 叫响“农字号”品牌,红星写就产业传奇
“这就是我们红星过去与现在的浓缩版!”走进近800平方米的红星村史馆,立基创业的艰辛、改革发展的路径,在件件实物和张张图片中得以重现。
“一人打米、二人打铁、三人制粉、四人翻砂。”这是红星村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流传的顺口溜。彼时,位处长沙东南的红星村田地少收成薄,穷则思变,村办企业开始萌芽,但也仅限于纸箱厂、粉厂、矽砂厂等。
如何破壁突围,走出村庄发展、产业转型的新路子?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沿海地区的先行先试成为红星的创新模板。一次从温州考察归来后,红星村迅速行动起来,并抓住当时长沙没有上规模家具批发市场的商机,投资500万元于1994年打造了红星井湾子家具批发城。
改革的“星星之火”,让红星的活力迸发。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湖南确定实施长株潭一体化发展战略,位于长株潭融城核心的红星村,决定投资2000余万元建设农副产品大市场。思路一出,一片哗然。“我们祖祖辈辈种田种菜难以营生,现在花这么多钱搞农副产品大市场,有什么钱赚?”“搞家具批发市场刚好一点,莫头脑发热,把老本都丢了。”虽然村民们一时难以理解,但红星村支部班子精准看到发展大市场是大势所趋,一方面积极开导村民,一方面加紧立项建设,1997年红星农副产品大市场应运而生。
摸着石头过河,要的就是果敢与创新。在省、市和雨花区的扶持下,红星农副产品大市场确立了减免租金的“三年三步走”计划,吸引商户入驻,并迈出办会展的关键一步。1999年,在红星搭起的土台子上,湖南首届农博会开锣;2002年,拓展了以农副产品为主题的红星国际会展中心。农博会规模一届比一届大,如今已举办22届,从挂着“地方牌照”的小展会,步步提升为具有“国际范”的大平台。
呼应城市发展要求,踏准时代节奏,让红星农副产品大市场加速蝶变,一跃成为湖南乃至中部规模最大、设施最全的农产品交易集散地,拥有了包括水果、蔬菜、粮油等在内的9个批零兼营专业市场。
2 老市场超负荷,转型势在必行
买肉买水果买蔬菜买花卉去哪儿好?长沙“老口子”都会指向红星。
红星究竟有多“红”?数据是最好的证明:这里的水果交易量占长沙的90%以上、肉食交易量占长沙的70%以上。其作为辐射中部六省的头部农副产品集散地,不仅是湖南的“菜篮子”“果盘子”,也是湖北等周边省份的重点采购点。去年,市场总交易量为468万吨,交易总额约361亿元,位居全国农批市场前列。
56岁的曹青理居住在市场附近的红叶小区,从1997年开始就是这里的常客。“红星的水果蔬菜价格实惠、质量好,不光是我们这些就近居住的人,好多市民都是从很远的地方坐公交车赶来,一买就是几大袋。”
而对在此打拼多年的商户来说,红星更是实现梦想的舞台。1992年冬,为偿还父亲治病欠下的债务,20岁的刘文辉从沅江乘船至长沙谋生计,成为了一家市场内的搬运工。“不要工资,只要求‘有口饭吃’。”
1993年,在长沙站稳脚跟的他,成为一名水果小商贩。此后刘文辉先后在长沙多个市场搞水果批发,并于2005年进入红星大市场稳定经营。“在这期间,红星给了我很多支持。”刘文辉说,在这里他的生意越做越大,人脉越来越广,“现在一年可以销售水果2万吨以上。”
20余年弹指一挥间。随着城市发展,这个给无数人带来暖意的市场,却慢慢因超负荷而无法承载与日俱增的吞吐量,光阴的磨砺也让市场基础设施日趋老旧,商户经营环境逼仄,运货车辆的进出更常为周边道路带来拥堵。红星大市场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2015年,为彻底解决传统市场场地狭小、交易模式落后、交通拥堵等问题,长沙市启动“三大市场”外迁计划。在市、区推动和扶持下,红星农副产品大市场迁建选定新址,雨花区跳马镇白竹村内,占地2000亩的红星全球农批中心开始拔节生长。
3 新红星来了 家门口“淘”全球水果
“这里是我们奋斗多年的地方,现在,我们朝着更好的未来奔去。”1月15日,不少在红星打拼多年的商户,在微信朋友圈里用一组老水果市场和红星全球农批中心的对比照,晒出自己事业发展的新起点。
这一天,作为老红星首个搬迁的专业市场,老水果市场的商户们集体完成了“搬家”。将货物装上车、认真清扫好老市场内的门面,拿起相机为打拼多年的地方留下最后影像,商户们既感慨又充满期许。
“设施齐全、交通便利!”驱车从老红星市场大门出发,经湘府东路、红旗南路,不到15分钟就到达红星全球农批中心,这里紧临京港澳高速和长沙绕城高速,无论是交通还是配套,都让大伙赞声不断。
今日开业的红星全球农批中心(一期),占地约800亩、总投资20亿元,由水果交易区、加工配送中心、冷库、配套公寓楼和商业街等组成,超千家商户入驻。其欲打造成“中部果业航母”,水果日交易量将逾万吨。
“1997年1月,红星农副产品大市场开业;2021年1月红星全球农批中心(一期)迎客,跨越24年的时空呼应,既代表红星精神的传承,也意味着新梦想的启航。”红星实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罗跃动情地说。
如果将井湾子家具批发城看成红星市场1.0版、农副产品大市场视为2.0版,那么,现代化智慧化的全球农批中心,则是当仁不让的3.0版。
走进其间,每栋楼严格划分了区域,白色的墙体、蓝色的顶部,显得时尚而整洁。贴着“红星农产品智能共配”字样的小货车停放在加工配送区,它们是最聪明的“搬运工”。
这里有着“智慧大脑”,投资近5000万元的农批综合体信息化管理平台,数据库覆盖全场交易、管理、服务链条,能为客商提供溯源、报价、销售等信息,提升商户的产销对接能力,实现上下游高速沟通。而市民们则可通过“线下实体采购+线上电商”运营模式,一站式淘遍国内外优质农产品。
这里有着更精彩的未来。罗跃介绍,分三期建设的红星全球农批中心,其余两期建设也在积极推进,其中项目二期占地约500亩,将成为“智慧生鲜中央仓”,打造集采购交易、加工配送、电子商务、展示展销于一体的多元综合性产业服务链;项目三期占地约700亩,定位为“国际品质会展商业集群”,规划建设会展中心和住宅生活服务区两大区域。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迎着浩荡的时代春风,红星将在更宽广的舞台、更精彩的赛道上绽放光芒。
小贴士
为方便市民大批量采购果品,目前长沙的21路和290路公交线路已延伸至红星全球农批中心。据了解,21路公交从槐树塘社区出发,经原线从粟塘小区延伸至红星全球农批中心往返运行。290路公交从天心环保公交站场出发,经原线从粟塘小区延伸至红星全球农批中心往返运行。
货车进场路线:从长沙绕城高速白竹收费站下高速,由红旗路转时代阳光大道,再转新平路,即可到达红星全球农批中心(一期)。
来源:长沙晚报
编辑: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