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化创新迎客来——武陵源区以文化助推旅游强势复苏纪实(上)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田育才 编辑:马丽红 2020-12-18 11:21:48
时刻新闻
—分享—

景区,三千奇峰醉了众多游人;城里,土家风情引来四海宾朋;乡村,民俗文化吸引无数目光……截至10月底,今年该区接待游客1037.5万人次,恢复去年同期70%,居全国山岳型同类景区前列。

“真抓实干,多措并举,推动文旅市场全面复苏。”张家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武陵源区委书记朱用文说,从春寒料峭时的清冷到逐渐复苏,再到如今走在全国前列,武陵源推出的系列用文化点亮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举措功不可没。

创新文化载体

杀猪宴、打糍粑、制姜糖…… 12月15日,武陵源区军地坪街道田富村举行的“屋场会”上,一顿“杀猪饭”吸引100多名游客和附近村民前来品尝。

村党支部书记毛成学介绍,这两年,该村立足村情,挖掘民俗文化,发展乡村旅游,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疫情发生时,武陵源核心景区曾闭园拒客,宝峰湖、黄龙洞关门停业,魅力湘西、张家界千古情停业。疫情,对武陵源造成的影响之深、损失之大前所未有。

为应对疫情,武陵源区创新载体,主动将“屋场会”与志愿服务活动紧密结合,组建“文艺轻骑队”,在各屋场巡回表演歌舞、小品、戏曲等,老百姓乐意听、听得懂、记得住,既介绍疫情防控知识,又避免疫情期间群众思想出现波动、社会矛盾隐患增加。

以“屋场会”为载体,深入推进全域旅游建设,机关干部进社区、景区、农家,同坐一张凳,同喝一壶茶,服务群众、沟通交流“零距离”。截至目前,武陵源区共召开“屋场会”476场次,摸排及收集问题582个,解决了群众关注的不动产登记、井盖、路灯等民生问题443个,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就业270多人。

同时,通过组建“文艺轻骑队”,将歌舞、小品、戏曲、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送到他们身边,让“文明经营、诚信待客”理念深入每家每户,切实做到“人人是旅游形象、处处是旅游环境”,游客满意率达90%以上,武陵源区旅游窗口形象更加靓丽。

疫情防控期间,旅游市场“停摆”时,武陵源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创新举措,苦练内功,一步一个脚印,走进充满希望的春天。

黄龙洞景区在全国率先上线无线语音导游服务,让游客游览时保持间距;十里画廊观光电车经多番考察设计,确定重新购置3台新车投入运营;“乖幺妹”土家织锦高薪招聘多名设计师,开发出保温杯杯套、车挂、蛋袋等特色文旅产品……

从1月26日按下旅游“暂停键”,到后来复工复产,宝峰湖于3月5日开门迎客,黄龙洞于3月27日开门纳客……短短一个月,武陵源区在全国创下首批开园迎客、魅力湘西等文化演艺首批恢复演出、没有发现一例新增新冠肺炎病例、国内旅游市场恢复到去年同期70%左右等多项纪录。

挖掘文化基因

“老板,来一份烤鱼,再加10串烤肉。”12月16日晚,武陵源溪布老街人流如潮,美味夜宵香气四溢,吸引着市民、游客前来消费。“刚开始只接受外卖订单,现在生意一天比一天好。”一个烤肉店的老板说。

为弥补旅游夜间“留客难”短板,近年来,武陵源区致力挖掘“夜经济”,刺激经济增长,促进消费升级,打造了溪布老街、魅力湘西、张家界千古情等一批旅游品牌。

疫情发生以来,消费潜力受到抑制。为吸引更多人前来消费,武陵源区定制了夜宵菜单,增加了菜品量,同时通过抖音视频推介、发放代金券等多种形式进行促销。

“‘夜经济’助力旅游‘满血复活’。”武陵源区委副书记、区长郑小胡介绍,该区除发展夜食、夜购、夜娱等,还对“夜游”产品进行提质,特别是对演艺节目魅力湘西的“马桑树儿搭灯台”和“天子山的故事”等红色故事提质升级,通过挖掘“文化基因”吸引中外游客。

同时,创新开展“一日一小景”“三日一直播”活动,借助网络推出“张家界的来历暨其景观特征”“张家界地貌与旅游营销”“向王天子”“贺龙军魂”等网络直播话题,让武陵源旅游“灵和魂”的故事不停摆。

12月17日12时,红色旅游线路精华景点——武陵源核心景区贺龙公园,游客们在贺龙元帅铜像前献花、鞠躬。来自广西的游客蒋先志说,欣赏峰林奇观,感悟红色文化,来武陵源,不虚此行。

今年暑假期间,武陵源区大力发展科普、研学游,及时推出张家界武陵源地质地貌、自然遗产研学游、动植物自然遗产保护科普游等旅游产品,得到市场认可。在系列“利好”推动下,武陵源旅游接待迅速企稳回升。今年截至10月底,全区接待游客1037.5万人次,恢复去年同期70%,实现旅游强劲复苏。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田育才

编辑:马丽红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