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杂交稻亩产再创新高、“海牛号”深海钻机谱写新篇、全球首列时速160公里商用磁浮列车正式下线……创新,一直是湖南的鲜明底色。
“十三五”以来,湖南扎实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重大创新成果持续涌现,交上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有一组创新数据,不得不提。
接下来,观潮君带来一批湖南创新密码,等你揭开。
解密:4
政策保障是关键
2020年5月,湖南创新领域再传喜讯:国务院办公厅通报了2019年真抓实干督查激励名单,湖南省2项科技创新真抓实干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这是“十三五”以来湖南省科技创新工作4年4次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科技创新能否实现高效发展,政策保障是关键。
5年来,湖南围绕创新创业全链条,完成了高新技术《条例》、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法《办法》、长株潭自创区《条例》、湖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等4部地方性法规的修订、制定,创新创业的法治保障进一步加强。
在科技计划管理、研发奖补、人才评价、专家服务团组建等方面先行先试,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拿出“真金白银”,实施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行动计划,2019年全省研发投入总量达787.16亿元,投入强度由2015年的1.43%提升到1.98%,提升幅度居全国第二、中部第一,是全国唯一研发投入总量和强度排名同步提升的省份。
一项项政策的落地,一个个奖补的引导,极大地激发了各地的创新积极性,三湘大地上,创新氛围越来越浓。
解密:97
科技人才为支撑
创新的氛围越浓,创新的成果越多。
“十三五”以来,湖南重大创新成果持续涌现,解决了一批“卡脖子”问题。
超级杂交稻不断刷新“中国产量”,超级计算追踪密切接触者,服务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低速磁浮、CJ6动车组等轨道交通装备支撑“交通强国”建设;
全球最长臂架泵车、最大吨位履带起重机、“海牛”深海钻机、“鲲龙2000”采矿车等大国重器,助力国家超级工程;
飞腾CPU、麒麟操作系统、国科微固态硬盘、景嘉微GPU等,形成自主可控软硬件生态体系,为我国信息安全保驾护航……
科技成果的背后,无疑需要人才作为支撑。
湖南组织实施“芙蓉人才行动计划”,构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博士后、湖湘青年英才、科技领军人才、湖湘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全覆盖的人才培养支持体系。湖南省两院院士总数达79人。
出台了省级科研经费管理“二十条”、首个省级层面的人才评价管理办法等政策,深入推进“四减”和九项减负行动,为科技人才松绑赋能。
同时,布局建设“两山两区”、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突出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依托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院所科研优势,集聚全国乃至全球创新资源,强化创新协同,在生物种业、智能制造、自主可控等领域组建国家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平台,致力于打造永不落幕“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
2016-2019年4年获国家科技奖励97项,居全国前列,充分彰显了湖南省科技创新的丰厚底蕴和巨大潜能。
解密:8621
良好环境是催化剂
创新的氛围越浓,创新的势头越猛。
经过5年的增量提质行动,湖南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8621家,是“十二五”末的4倍多,近三年在全国排名每年提升1位。
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技术合同成交情况逆势上扬。2020年,全省高新技术增加值增长10.1%,比GDP增速高6.3个百分点;全省共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11741项,首破万项,实现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735.9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12%和49.98%。
良好的环境是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增加的催化剂。
自2018年10月湖南成为全国第10个获批建设的创新型省份以来,全省围绕创新型省份建设的重大使命,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省委、省政府召开大会对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进行部署和动员;《湖南创新型省份建设实施方案》出台,明确提出了分2020、2022、2035年“三步走”的建设目标,确定了十大重点任务,创新型省份建设快马加鞭。与创新型省份建设密切相关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高速增长。
同时,近年来,湖南布局建设了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和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吸纳了146家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和金融机构入驻。大力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双创载体”,推动科研仪器开放共享。
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让想创新能创新的人有机会、有资源、有舞台,让各类主体的创新创造潜能得到充分激发释放,汇聚成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能。
唯创新,不止步。当前,湖南省正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我们相信,新的起点,在创新驱动下,湖南高质量发展的势头必将更加迅猛。
来源:观潮的螃蟹
作者:观潮君
编辑:刘经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