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百年前爆款“陋室鸣”,打开了洞庭湖的闸门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周和平 编辑:高芹 2021-02-04 09:12:32
时刻新闻
—分享—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2月4日讯(全媒体记者 周和平)“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读罢让人对其笔下的“陋室”心生敬意。

在长沙老城区,有处陋室更是吸引了世人的目光,这就是长沙市芙蓉区修业学校(以下简称“修业学校”)的《湘江评论》编写旧址,一处起居兼办公的陋室。

1919年,青年毛泽东在长沙的修业学校担任教员时,在该陋室创刊并主编了《湘江评论》。该刊物以宣传最新思潮为宗旨,传播马克思主义,前后出刊仅4期,却是五四时期进步期刊中思想性、进步性最突出的刊物之一,为创建中国共产党湖南早期革命组织做好了思想准备。正如《湘江评论》创刊宣言所说,“打开了洞庭湖的闸门”。

红色追寻 自写自编自排版,陋室诞生“爆款”刊物

穿过斑驳阳光下的一条条老巷,在长沙老城区天心阁附近,近日记者找到了《湘江评论》编写旧址所在地——修业学校,如今这是一所闪耀着红色光芒的老牌小学。走入校门,《湘江评论》大型主题雕塑在阳光的辉映下格外抢眼,上面呈现的是《湘江评论》创刊号。

《湘江评论》编写旧址就在学校的简易楼下。走进其间,迎面所见的是一张简易木床,发黄的蚊帐,老式印花被,沉淀着沧桑的岁月。从床往里靠窗户的另一头,则是一张老式书桌,一把椅子、一盏油灯,摆着各种资料,这是青年毛泽东伏案编写《湘江评论》的陪伴,也是他当教员办公之用。解说员甘翠介绍,《湘江评论》编写旧址在“文夕大火”中被烧毁,现在看到的,是按当时情形的复原。

时间回转到100多年前的1918年,其时青年毛泽东从湖南第一师范毕业不久,他所创立的新民学会正掀起赴法留学的风潮,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勤工俭学的他,也有着赴法留学的打算。但在1919年4月,接到了家中母亲病重的消息,他立马赶回了长沙。是时,毛泽东初入社会,要服侍母亲,也亟需一份工作缓解经济困难,于是接受湖南第一师范同学周世钊的邀请,来到修业学校担任历史教员,这也是他人生中的第一份正式工作。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在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军阀大潮中,毛泽东觉得急需办一份刊物,并与新民学会会员、时任湖南省学生联合会主席的彭璜等人商议。随即,创办《湘江评论》的提议得到了省学联的同意,决定由湖南省学生联合会主办,聘请毛泽东当主编。

据相关史料记载,《湘江评论》要出版的前几天,预约的稿子常不能收齐,毛泽东只好自己动笔赶写。他白天事情多,来找他谈问题的人是此来彼去,写稿常在夜晚。他不避暑气的熏蒸,不顾蚊子的叮扰,挥汗疾书,夜半还不得休息。文章写好了,他还要自己编辑、排版、校对,有时还得自己到街上去叫卖。有一天,易礼容去看望他,太阳正照在他的夏布蚊帐上,易礼容无意中揭开蚊帐,不料惊动了臭虫,它们在用作枕头的线装书上乱窜,每一只肚皮饱满,饱尝了主编毛泽东的血。

1919年7月14日,《湘江评论》创刊号破啼问世。“时机到了!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洞庭湖的闸门动了,且开了!浩浩荡荡的新思潮业已奔腾澎湃于湘江两岸了!”在创刊宣言中,毛泽东发出了时代强音,主张以平民主义来打倒强权,主张民众大联合,实行“呼声革命”。

《湘江评论》创刊号开印2000份,当天全部售出,第二天增印2000份,却仍不够。如此热销的刊物,在当时称得上“爆款”。

红色记忆 出版四期被查封,却成为中国革命的指路明灯

据记载,《湘江评论》问世后,从7月14日至8月4日,陆续出版4期,每周不落。作为主编,毛泽东撰写了41篇稿件。《湘江评论》所刊文章,眼光独到,视野开阔,生动活泼,笔墨酣畅,这种敢说敢言、贴近时局的文章,受到广大青年人的欢迎。《湘江评论》创刊号寄到北京后,李大钊认为这是全国最有分量、见解最深的刊物。胡适评论毛泽东的《民众的大联合》“确是现今的重要文章”。 《明德旬刊》在创刊号曾形象地描绘:“就像太阳升起来了,照亮了我们的眼睛;警钟响起来了,震动了我们的耳鼓,启聋发聩,指示了我们前进的方向……湖南的青年站起来了,在《湘江评论》的启发下,做推动新文化、新思想的先锋,一齐向反帝反封建的前线……”

第五期尚未出版发行,却因抨击封建军阀黑暗统治、打倒强权政治、解放思想、冲决网罗的言论和主张,惹怒了当时的湖南军阀张敬尧,《湘江评论》被查封。但就在这种窘困生活中,青年毛泽东的思想探索进入最活跃的状态,《湘江评论》的影响力延续至今,被称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中国革命的指路明灯。

红色传承 百年学校人才辈出,引领有为少年走上新征程

100多年过去,《湘江评论》的革命精神在修业学校薪火相传。

“秉承修德敬业的校训,修业学校师生一直行走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教育的路上。”作为一所百年红色学校的“掌门人”,修业学校校长陈风华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100多年来,修业学校名人辈出,走出了朱镕基等一大批出类拔萃的人才。1972年,学校被湖南省文物局定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湘江评论》创刊100周年,修业学校环境得到全面提质改造:布局了《湘江评论》主题雕塑、《湘江评论》陈列馆和学校校史馆、主题党建文化园等红色主题教育硬件,打造成红色教育基地;完善了红色楼道文化建设,让学校的每个角落都成为孩子们接触校史的好去处;班牌和队角都设计成《湘江评论》雕塑形状,实现了儿童世界与学校红色文化的温暖对话。走进修业学校,如同走进一条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长河。

陈风华告诉记者,让红色精神代代传,在活动育人方面,学校每周一的晨曦舞台通过升旗仪式,把红色主题教育植根到学生常态教育中。按年级推进百舸体验营拓展课程,围绕一代伟人毛泽东在长沙走过的足迹,分年级开展爱国主义体验活动,让学生受到红色洗礼。每周三夕会时间,通过“红色大讲堂”引领学生走近毛泽东、徐特立等校史人物,通过讲述红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校史人物光辉事迹和红色精神,激励学生 “承伟人之志,做有为少年”。红色校园活动则通过经典吟诵、红色版画和书法、红色舞蹈和课本剧表演,用艺术的形式展现校史文化和人物精神。同时借助传统节日,开展红色舞台剧、新年音乐会等活动,培育学生具有家国情怀的修业特质。

“课程育人,锦上添花。” 陈风华介绍,学校校本课程《校史拾贝》按年级目标内容编写,既保证一至六年级学生有层次有梯度地开展校史内容学习,又实现了校史文化的全员普及,让红色教育开启了修业学校育人的新征程。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周和平

编辑:高芹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