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精准扶贫”首倡之地,湖南牢记总书记的嘱咐,自觉扛起政治责任,各市州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各展特色,到2020年底,全省5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692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767万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全面消除。
●长沙
山水洲城正青春
从“七里之城”到现代都市,从经济总量不足20亿元,一举飞跃到万亿俱乐部;连续12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居中部省会城市首位;率先成为湖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达标市,为全省树立标杆和样板……近年来,迈向全面小康的长沙,坚定、沉稳。距离长沙近500公里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是长沙脱贫攻坚“第二战场”。
“十三五”期间,长沙易地扶贫搬迁完成1078户3481人,所有贫困村提前脱贫出列。2020年,全市4.65万户13.42万名贫困人口告别贫困,1107个边缘户家庭远离贫困;助推龙山等8个帮扶县全部脱贫出列。
●郴州
“钢筋铁骨”奏响红色脱贫壮歌
郴州,湖南南大门,“半条被子”的故事从这里流传。作为全省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有4个深度贫困县、44万多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郴州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把基层党建作为脱贫攻坚第一工程,实施基层党组织能力提升3年行动计划,打出“1+4”组合拳,强基层、打基础、固堡垒。
“十三五”时期,郴州11个县市区全面小康“六覆盖”监测指标100%完成,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绝对贫困历史性消除,罗霄山片区4县均提前脱贫摘帽,全市442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累计脱贫44.1万人,综合贫困发生率由10.7%下降到零,城市困难职工同步完成解困脱困。
●益阳
特色产业谋划山乡巨变
益阳,农业大市,曾经全省6%的贫困人口在益阳,安化县被列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益阳市因地制宜实施“一县一特色、一片一产业”的特色产业扶贫战略,形成了安化黑茶、南县稻虾、桃江笋竹、沅江芦笋芦菇等一批特色产业,并依靠这些特色产业变“输血”为“造血”,带动实现脱贫。
截至2020年末,益阳297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深度贫困县安化于2019年脱贫摘帽。
●湘西州
首倡地就是“主战场”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武陵山腹地,是2013年全国最穷的33个市州之一,湖南11个深度贫困县中,有7个在湘西州。省委、省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举全省之力投入湘西“主战场”。
湘西州也在全省率先成立“攻坚办”,连续七年出台脱贫攻坚“1号文件”,打造发展生产、乡村旅游等脱贫攻坚“十大工程”。
2020年底,湘西州7个深度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湘西州65.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摆脱了困扰湘西州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精准脱贫的“湘西样本”。
●株洲
最早提出消费扶贫概念
株洲,现代化重镇,革命老区热土,2015年尚有茶陵、炎陵两个贫困县。
株洲市使出产业、就业两大“法宝”,带动贫困群众参与产业扶贫;送岗位信息到户、送扶贫车间到村,帮助贫困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在全国最早提出消费扶贫概念;精准筛选大病患者精准救治,不让贫困户因病返贫。
2020年底,株洲市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为脱贫攻坚拼尽最后力气的黄诗燕同志获评“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模范”;株洲市渌口区开展的“脱贫立志、星级创建”入选国务院扶贫典型案例。
●湘潭
全员参与圆梦征途
在湘潭的圆梦征途上,四级书记抓脱贫的责任体系,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动员体系,共同凝聚成无数梦想的强大推力,让消除绝对贫困的滔滔洪流奔涌向前。
为防止返贫,湘潭出台脱贫监测和帮扶机制,识别脱贫监测人口2369人、边缘人口1087人,全面掌握致贫原因、返贫隐患,对脱贫户按“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巩固帮扶,边缘户则给予其扶贫小额信贷贴息、就业培训、公益岗位、危房改造、参加医保补贴等。
2020年,湘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283户,贫困人口饮水问题全面解决,脱贫质量“回头看”问题全部清零,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突破1.3万元,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普查。
●怀化
发展产业,群山沸腾
“十三五”初,怀化全市共有贫困人口87.07万人,贫困村1024个,13个县市区均为省级以上贫困县,其中10个县入列武陵山片区集中连片特困县,是全省唯一的全域贫困市州。
发展产业,扩大就业,提升村民“造血”功能。文化旅游业如今成为怀化重点打造的千亿级产业集群。一批绿色工业产业在怀化崛起。鹤城创业园、中方工业园、溆浦红花园工业园等精准定位,形成产业集群和增长极。
2020年,怀化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所有贫困村全部出列,所有县市区全部摘帽。
●常德
鱼米之乡华丽蝶变
2017年,常德市委、市政府响亮提出“开放强市、产业立市”,实施产业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将最强的力量放到产业主战场、工业主阵地。
鱼米之乡华丽蝶变。“十三五”期间,常德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坚持精准施策、合力推进,整合投入财政资金49.7亿元,建设产业扶贫项目8021个,易地扶贫搬迁3.6万人,新增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3.84万人。
2020年,常德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44.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96个贫困村全部退出。
●衡阳
产业振翅,保障托举
衡阳市是全省脱贫攻坚二类市州,有省级扶贫重点县祁东县,省级贫困村有322个。
近年来衡阳市依托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经济,努力打造“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不断巩固长效脱贫机制。
为贫困人口解决后顾之忧,衡阳首创“一键式”扶贫助学软件,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全面实现了县域内贫困户住院“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协助贫困人口实现异地搬迁。2020年度,衡阳全市32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祁东县成功脱贫摘帽,102662户322375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张家界
打造旅游精准扶贫样本
张家界,偏处湘西北,重峦叠嶂间,广大乡村被贫困深锁。作为首批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张家界一直致力探索创新旅游扶贫模式,打造了旅游精准扶贫的“张家界样本”。2019年6月,旅游扶贫的“张家界样本”走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向世界分享经验。
“十三五”时期,张家界两区两县全部脱贫摘帽,35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累计脱贫249163人,旅游精准扶贫经验在全国推广。
●娄底
“严”“实”落子,步伐扎实
创造性推出“双周调度会”。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稳就业,促产业,脱贫致富谋长远。
“双周调度会”堪称娄底市脱贫攻坚工作的一项创举,逢双周的周四召开,由市委书记主持,以视频会议和现场连线的形式开到乡镇一级,不谈成绩,只讲问题。而易地扶贫搬迁是娄底建市以来最大的民生工程,投入了40多亿元,共建成了289个安置点,68514名贫困户享受到易地扶贫搬迁的好政策。
2020年,娄底43.42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49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永州
借产业转移之东风
永州山脉连绵,山水美,贫困深。
易地搬迁和扶贫车间,再借承接产业转移之东风,永州奋力书写就业扶贫新篇章。结合产业布局,一大批制衣、制伞、电子、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企业进村入镇,一个个扶贫车间遍地开花,极大满足了贫困户“挣钱顾家两不误”的需求。
2019年底,永州市的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13.5%降至0.27%,累计减贫65.9万余人。“十三五”期间,永州5个贫困县、774个贫困村、67.3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帽,8.17万人实现易地搬迁。
●邵阳
持之以恒强产业
邵阳是我省人口最多的市,也是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均占全省六分之一左右。
决战三个“六分之一”,必须打“组合拳”。决战脱贫攻坚,关键在精准施策。邵阳市委、市政府分析得出,全市8个贫困县,穷的原因几乎都是产业太弱。2014年起,市委、市政府提出“产业兴邵”。邵阳市委、市政府统筹资金、项目、土地等资源,举全力脱贫攻坚。
“十三五”期间,邵阳累计投入专项扶贫资金138.7亿元,全市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07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现行标准下114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为全省最多。
●岳阳
巴陵胜状喜无前
岳阳,湖南对外开放的“桥头堡”,一座迅速崛起的开放之城、魅力之城。2014年,岳阳有319个贫困村、40多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走出了52位开国将军的平江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岳阳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坚持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扶贫,建立“条块结合、纵横联动”责任体系,“十大脱贫行动”持续推进,1141支帮扶工作队进村驻扎,10万干部奔赴一线,攻坚克难。
“十三五”时期,岳阳平江脱贫摘帽,全市319个贫困村出列,40.1万贫困人口脱贫。湘阴香杉村脱贫事例入选“中国30个脱贫故事”。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周可 丁鹏志
编辑:马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