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个高地”开启新篇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曹娴 王铭俊 黄婷婷 编辑:陈加宁 2021-03-05 09:26:18
时刻新闻
—分享—


湖南日报记者 曹娴 王铭俊 黄婷婷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研制的轻轨列车,作为中国装备制造的“金名片”进军墨西哥;

中联重科、山河智能、三一重工等企业高端产品成群结队开出湖南,走向世界;

长沙大飞机产业及研发基地开工建设,致力打造世界第二大地面动力学试验平台……

湖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以时不我待的“犇”跑姿态,写下火红的牛年开篇,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2月18日上午,一批价值约1.2亿元的履带式起重机从中联重科麓谷工业园出发,发往全国各地。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首席记者 郭立亮 摄)

液压阀是工程机械的“控制中枢”,其加工、装配的精度直接决定主机控制可靠性、精确度。曾经被国外企业控制的这一“命门”,如今被湖南企业攻克。

3月4日,常德中联重科液压有限公司,10余条智能化液压阀装配线开足马力,自主研制的液压阀源源不断下线,已经用在中联重科80%以上的工程起重机上。

“我们正在研发更精密、更高端的液压阀,努力补齐湖南装备制造业核心零部件配套产业链短板。”该公司技术部副经理李俊说。

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在全球竞争中掌握话语权,成为湖南工程机械的重要课题。

通过政府引导推动,中联重科、三一集团、山河智能等龙头企业建立零部件研发生产体系,一批中小零部件企业快速成长。较高等级的底盘、发动机,液压泵、阀、缸、马达等,陆续研制成功并形成量产,推动湖南工程机械产业逆势而上,稳坐国内“头把交椅”。

(1月12日,长沙山河智能旋挖总装线车间里一派繁忙。“十三五”期间,我省制造强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航空动力三个世界级产业集群已基本形成。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童迪 摄)

“要坚定不移把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做强做优做大。”湖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将先进制造业作为发展实体经济的主战场,持续推进制造强省建设。

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发展壮大,“湖南制造”向“湖南智造”阔步迈进。目前湖南制造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已超过90%,工程机械、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成为两张“国家名片”,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材料等“集聚效应”明显。

不负重托,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湖南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推进先进装备制造业倍增、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智能制造赋能、产业链供应链提升等“八大工程”,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发展,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一年之计在于春。近日湖南集中开工的一批重大项目中,有99个涉及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5G等相关产业项目投资在10亿元以上。重量级项目正孕育强大新动能,为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省工信厅党组书记、厅长曹慧泉介绍,以“八大工程”为主攻方向,努力扬优势,补短板,把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空发动机为代表的几大产业培育成更具优势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把信创工程、新材料等产业培育成国家级产业集群,加快布局智能网联汽车、视频文创产业等领域的未来产业,为“国之大者”贡献湖南力量。

(2月19日,湖南东映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春节后开工首日,几名工作人员正在作业。该公司已建成了一条年产20吨的高导热沥青基碳纤维生产线。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丁鹏志 摄)

航空航天和高端制造领域需求迫切的高性能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被誉为新材料界中的“黑色黄金”。长沙高新区内,就有国内首条生产这种产品的生产线,且从技术到装备都实现了国产化。

“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湖南迅速行动,从着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到加强基础研究、从创新主体增量提质到深化芙蓉人才行动、从创新平台建设到创新生态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推出“七大计划”,为“十四五”科技创新布好局、开好头。

“过去5年,湖南科技创新事业迎来快速发展黄金期,取得前所未有的成效,为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打下坚实基础。”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童旭东在全省科技创新工作会上鼓劲。

(2020年9月27日,龙山县石羔街道中南社区,农民驾驶农机收割超级稻。通讯员 曾祥辉 摄)

超级杂交稻、超级计算机、超高速列车等领域持续领跑世界,航空动力、新材料、深海深地深空等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120余项重大原创成果和前沿技术在湖湘热土诞生。一批创新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一批服务国家战略、引领地方发展的重大创新平台加速布局。高新技术产业保持强劲发展势头,总量即将跨越万亿元大关。第三代半导体、碳基材料、纳米生物、光电信息技术等前沿领域加快部署,为未来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储能蓄势。

我省部署实施100项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加快突破一批颠覆性前沿技术、“卡脖子”技术和填补国内空白技术。同时,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中的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着力实现从0到1的重大科学突破。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通过实施产业领军企业“头雁领航”工程,带动产业链创新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和产学研深度融合。

加快人才和平台建设,抢占技术“制高点”。通过实施芙蓉人才行动计划,集聚高端创新人才,引育青年专业人才。实施创新平台建设计划,聚力“两山两区三中心”建设。

近期,我省还将出台有关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三年行动方案,谋划落实一批重大标志性项目和平台。

(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四至范围和示意图)

“改革给企业添便利,我们终于从繁杂的付汇工作中解放出来了!”近日,湖南自贸试验区首单便利化批量付汇业务落地。招商银行长沙星沙支行为索恩格汽车部件(中国)有限公司成功办理线上批量付汇89050.46欧元,企业经办人直呼方便。

索恩格是长沙经开区的代表企业,因供应商较多,每月对外付汇频次达100余笔。此前,企业办理付汇业务,所需提交单据多,且需逐笔人工审核,办理时限长。

线上批量付汇实施后,企业通过招商银行网银端上传批量付款指令和报关清单,即可完成批量付汇,办理时限从2天变为即时办结。

去年9月,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成为湖南开放发展的“新地标”和“试验田”。

“进展很好”“来势喜人”“令人振奋”!问及湖南自贸试验区目前取得的成果,省商务厅厅长徐湘平用3个词概括。

数字化支撑、全链条金融、全方位服务、立体化物流和省市区三级政策保障体系……湖南正致力营造环境最优、成本最低、效率最快、流程最简、全国最优的自贸试验区服务。

(2月18日,中欧班列(长沙)满载吉利汽车散件出口白俄罗斯。通讯员 朱微 摄)

以改革为动力,我省加快开放崛起步伐。

“十三五”以来,湖南立足“一带一部”区位优势,主动对接、全面融入国家开放开发战略,全省开放型经济蓬勃发展。2016年至2019年,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35.65%,连续突破2000亿元、3000亿元、4000亿元大关。

2020年,受疫情影响,国际经济形势更加复杂,湖南开放步伐迎难而上,开放型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好于预期。全省外贸实现逆势增长,进出口总值4874.5亿元,创历史新高;全年内、外资总额突破1万亿元大关,外商直接投资增幅居全国前列、中部第一。

今年以来,长沙货运北站的中欧班列保持“天班”稳定开行。满载电子产品、零配件、日用百货、纺织品等货物的“钢铁骆驼”从这里开出。2月11日至18日,春节期间,中欧班列(长沙)共计发运班列14列、1292标箱,比去年春节期间分别增长30%、29.6%。

长风浩荡催征程,奋力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湖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扬帆前行。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曹娴 王铭俊 黄婷婷

编辑:陈加宁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