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阳:农田也上“全托班”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陈加宁 2021-04-01 09:47:57
时刻新闻
—分享—

①农机正翻耕农田。 唐毅 摄

②联合社植保无人机正在作业。唐毅 摄

③整齐摆放的植保无人机。 邢玲 摄

④去年春耕时节,年轻的女农机手正操作水稻有序抛秧机插田。曹玮 摄

⑤精量石灰旋耕施撒一体机在田间匀撒石灰。吴胜琳 摄

⑥联合社代育秧基地,农民正忙着开沟。 吴胜琳 摄

邢 玲 钟 凯 黄世玉

当城镇化不断加速,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单向度外流,乡村呈现“993861”现象;当“80后”不想种地,“90后”不懂种地,“00后”不问种地……谁来种粮、怎么种粮,成为时代之问。

2020年6月,益阳市资阳区委区政府组织辖区内数家农业生产合作社,创办资阳区水稻“十代”全程服务联合社,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组织专业的机械设备和队伍,为种粮大户和散户的水稻生产提供全程社会化服务,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缺乏问题,推动现代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推广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

谁来种粮?他们来!

资阳区新桥河镇田庄湾村村民匡才保爱种田、会种田,种了一辈子田。近年,随着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他种的田越来越多,成为了区里的种粮大户。但,已经50多岁的他,渐渐干不动了。

“也不单是自己干不动了。”匡才保说,近些年,每到农忙时节,他很难请到帮工,请来的人也都是五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每次我得提前跟人家约定好,干活别霸蛮,万一发了病,我真的负担不起。”他还说,现在请人也不划算,最多的时候,要请二三十人帮忙,每人一天的费用就要235元。再者,很多机械自家也买不起,遇上寒露风、连日雨水天气,只能看着稻谷烂田里。

“我流转来的农田,很多都是别人不愿意种了的。我们两口子舍不得它们抛荒,便都流转了过来。可眼下,我们越来越没力气种,儿子又不愿意种,我孙子就更不用说了。那将来谁来种田咯?”这两年,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匡才保心头。

去年6月9日,资阳区水稻“十代”全程服务联合社成立。“联合社以自愿加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以规模经营为依托,以利益联结为纽带,建立水稻社会化服务组织联盟。主要开展水稻‘购种育秧、机械翻耕、机械抛插、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机械收割、稻谷烘干、储藏、加工、销售’等‘十代’社会化服务。通过龙头带动,独立经营,联合发展,合理分工,各展所长,实现要素融通、合作稳定,产业增值,农民受益。”挂牌仪式上,区里领导的话,字字句句都进了匡才保的耳朵。

“就是说,从育秧到出米,我们通通帮忙代办了。你们坐在家里等着收干干净净的大米就成。”联合社负责人姚清明描绘的画面,也美得让人心动。

匡才保当即决定,将自家流转的378亩农田的机械抛插、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机械收割、稻谷烘干、储藏、加工、销售等“八代”托付给联合社。自家的收割机和旋耕机也加入联合社,服从统一调配,这样不但没有耽搁自己的农田,又利用自家机械挣了“外快”。

那一天,联合社有7家合作社加入,分别是益阳市资阳区旺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益阳市资阳区中正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益阳市资阳区建红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益阳市资阳区新瑞农机专业合作社、益阳市资阳区农鑫农机专业合作社、益阳市资阳区飞骏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益阳市资阳区喜安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其中包括50余个家庭农场。“基本上全区每个村都有一个代办点,农户只需在家打个电话,就可以下单购买全程服务或任意一项服务。”姚清明说。

农田托管划不划算?年底仔细算账后,匡才保一拍大腿:“这托管,真的要得!”

“去年要不是将粮田托管到联合社,几台收割机一起上,抢收稻谷,运回去直接上烘干机,只怕我会赔惨。”直到现在,匡才保都在庆幸自己的“英明”决定。

姚清明介绍,2020年,联合社社会化服务总面积达130.5万亩次。此外,联合社通过种子、农药、化肥、农膜等集中采购,既满足了各加盟合作社的生产需要,又服务了周边农户。

怎样种粮?全程机械化!

匡才保找不到人帮工,联合社就找得到?姚清明哈哈大笑,手往身后一指:“我找它们帮忙。”

他的身后,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烘干机、植保飞机……一字排开,像列队的士兵,只等一声令下,就能奔赴战场。

这些“士兵”,在去年夏收的战场上,就立下过赫赫战功——

去年7月,因超长汛期影响,往年最迟到7月15日湖区早稻就要机收完毕。但直到7月16日,资阳全区还有两成早稻没有收割。资阳区农业农村局发动区内的资阳区水稻“十代”全程服务联合社等,组织了1000多台收割机,加上区外紧急支援的100多台收割机抢收,终于在7月18日前将所有早稻抢收完。

抢收之后还得做好抢烘工作。资阳区农业农村局和乡镇政府又组织180多台烘干机加班加点对大户机收稻谷进行烘干,并动员散户合伙将早稻送到联合社进行代烘干服务。

晚稻抢插在同时如火如荼进行。截至7月16日,由于水灾等因素影响,全区还有四成农田未能插秧。资阳区农业农村局派出6个技术小组深入6个乡镇,对受灾严重的田块,指导农民抢种晚稻早熟品种。需要补插的田怎么办?资阳区农业农村局从“十代”全程社会化服务联合社代育秧基地调运早已准备好的200多亩秧苗,满足4000多亩大田晚稻补插。到7月26日,资阳区26.46万亩早稻全部收割完毕。早稻平均亩产376公斤,总产稻谷9.95万吨。

姚清明介绍,联合社现有各类农业机械300余台套,主要包括旋耕机35台、高速插秧机49台,联合收割机28台、稻谷烘干机组91台套、植保飞机28架,机动喷雾器105台、仓库50000平方米、大米生产线2条;有农机手及修理人员28名,有5人获得农机维修工资格证,3人获得职业资格证。联合社日机耕能力2800亩、机插能力2100亩、日统防统治服务8000亩以上、日机收能力950亩以上、日烘干能力达到3500吨以上,年大米加工能力5万吨,粮食仓储能力8万吨。去年,联合社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95%。

“除了育秧这一环节,我们实现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姚清明说。目前,联合社正在抓紧建设智能化育秧工厂,可为4000亩大田提供秧苗,为全区的粮食生产提供更加专业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保障。

怎样种好粮?讲科学!

粮食有人种的问题解决了,但怎样才能种出好粮食呢?资阳区水稻“十代”全程服务联合社去年做了两个示范:

联合社服务的所有农田,在翻耕时都匀撒了石灰。资阳区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王荣华介绍,这样可使土壤中大部分重金属离子发生沉淀,有效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提高粮食品质。去年,见证了联合社这一做法的村民们,今年纷纷找上联合社帮忙,精量石灰撒施旋耕一体机应运而生。这种机器在旋耕同时使石灰在耕层中均匀分布,提高了石灰施用效率,并减少了重复作业次数,节约了燃油。按作业8小时,每亩撒石灰100公斤计算,每天可以作业80亩,撒石灰近8吨。此外,通过GPS、智能芯片、传感器、红外光电器等高科技设备配合智能控制系统,可实时调整撒施石灰的精准,这种设备也可精量施撒肥料。

同时,为改良土壤、提升地力,资阳区农业农村局指导联合社在提供“十代”服务基础上,特别增加了低茬收割稻谷、机械打捆稻草等服务项目。低茬收割稻谷使二化螟基数每亩减少了2000条,并带离稻草中聚集的重金属。机械打捆稻草能杜绝农作物秸秆焚烧,有效减少空气污染,还可提高稻草资源化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

去年,联合社服务的农田,秸秆资源化利用提高15%以上,农药化肥使用量减少3%以上,耕地地力也得到提升,农户双季稻亩均增收320元。

“十代”代什么?答案都在这里

邢 玲 钟 凯 黄世玉

益阳市资阳区水稻“十代”全程服务联合社主要开展水稻生产“十代”社会化服务,包括购种育秧、机械翻耕、机械抛插、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机械收割、稻谷烘干、储藏、加工、销售等。那么具体是如何实施的、又给农户带来了哪些福利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代购种育秧

通过联合社代购种和集中育秧,不用农户自己管理,在技术操作上实行统一整田、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浸种催芽、统一播种盖膜、统一秧田管理,专人负责技术指导,有利于种子消毒、催芽、施肥、打药等关键技术的全面落实。解决了农户分散育秧技术难到位的问题,促进了育秧水平整体提升。同时,通过集中育秧,每亩秧田可节约用工1至2个,节省成本150至300元,每亩大田可节省育秧成本10至15元,较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劳动力短缺、散户育秧成本较大等问题。去年,联合社在全区代购种育秧面积为8500亩,为农民节省成本12.75万元。

代翻耕

一般散户种植面积小,无需购买大型农机设备。一些种植大户因资金或农机驾驶技术等原因,难以购齐所有农机设备。“十代”联合社通过抱团取暖,以机耕服务低于市场价15元/亩,为农户提供机械翻耕,减少了劳动力的投入,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双季稻生产,并使农户能腾出更多时间外出打工增加收入。去年,联合社在全区代耕面积为7.8万亩,为农民节省成本117万元。

代抛插秧

目前手工洗插秧虽然基本淘汰,但人工抛秧仍耗时费工。联合社通过引进高速插秧机、抛秧机,抛插效率比人工抛插提高10倍以上,在春争日、夏争时的春插双抢季节,每季可缩短抛插时间4天左右,可促进水稻早活蔸、早分蘖,降低早稻秧龄过长和晚稻受寒露危害造成减产的风险。据农业农村部门估算,晚稻每提早一天抛插,增产幅度在15公斤左右。去年,联合社在全区代抛插面积为7万亩左右,晚稻抛插时间平均按提早3天计算,总增产可达2200吨,增收可达760万元左右。

代测土施肥

联合社充分发挥技术优势,运用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在测土配肥的基础上科学施肥,促进作物养分吸收,避免盲目施肥,减少资源浪费,在降低农户生产成本的同时,也减少化肥对环境的污染。科学施肥还可帮助土壤综合肥力逐步提高,每亩大田节约成本9元,增加产量5%,实现农业节本增效。去年,联合社在全区代测土施肥面积为18万亩,为农民节省成本162万元。

代统防统治

病虫害绿色防控是当前发展粮食生产的瓶颈之一,联合社在农业部门的指导下,准确测报病虫发生情况,科学用药,采用高效低毒农药,降低农药残留,确保稻谷优质高产。农户每亩可节约用药成本5元,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去年,联合社在全区代统防统治面积为22万亩,为农民节省成本110万元。

代收割

联合社以低于市场价10元/亩的价格,为农户提供机收服务。通过发展农业机械化收割,提高水稻生产效率,节约人力资源成本,拓宽农民增收途径。去年,联合社在全区代收割面积为4.2万亩,为农民节省成本42万元。

代烘干

联合社通过低于市场价10%的价格,提供稻谷烘干服务。不仅不受天气影响,且效果好、效率高,降低了人力成本投入。农户烘干稻谷每亩可节省10元,有效破解了双抢期间劳动力紧张,晒谷成本高,效率低,且受天气影响大,稻谷容易发生霉变等难题。去年,联合社在全区代烘干量为12.9万吨,为农民节省成本129万元。

代储存

联合社通过向农民提供代保管等服务,使农民收获的粮食得到及时处理、妥善保管,大幅减少农户储粮损失率。同时及时向农民传递市场信息,疏通交易渠道,为农民适时适市适价卖粮创造条件,增强议价能力。综合统计可实现为农户减少粮食储存用工费用25元/亩。去年,联合社在全区代储存量为10.8万吨,为农民节省成本540万元。

代加工大米

联合社以相对市场价减少20元/亩的价格为农户进行大米代加工,提供专业化的清理、干燥、分类等服务,大幅度提高粮食保质能力。同时按市场需求分等定级、分仓储存、分类加工,有效保障粮食质量,为实现优质优价、增加绿色优质粮食产品供给创造条件。去年,联合社在全区代加工量为2000吨,为农民增收8万元。

代销售

联合社通过怡生优米、益蛙、炊誉、益粒明等品牌建设,整合产后服务资源,形成完整的服务链,提升农业的专业化水平,促进农村第三产业发展,提高服务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农户每亩可增收100元。去年,联合社在全区代销售量为7.5万吨,为农民增收150万元。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陈加宁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