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株洲市炎陵县水口镇的叶家祠,是一座典型的晚清建筑。砖木结构,硬山顶,小青瓦屋面,中间是堂屋,两旁为侧室杂屋,看上去平平无奇。然而,就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祠堂,曾经记录下了90多年前一个秘密而神圣的时刻。
今天的《红色百年》
我们就来说说“水口建党”的故事。
1927年10月15号晚上,地处井冈山余脉的酃县,也就是今天的炎陵县水口镇是一片寂静,镇子东边的叶家祠小阁楼上透出了橘红色的灯光。
灯光下,一名身材瘦高的30多岁的男子庄重地举起右拳,在他的对面,6个年轻人也跟着举起了坚定的拳头,他们一字一句地低声宣誓。
人们不会想到,就在这抹橘红色的灯光里,一件和中国革命密切相连的大事件正在发生——这个简单而庄严的仪式结束后,人民军队第一个连队党支部诞生了!
那个引导宣誓的、30多岁的男子,正是刚刚领导了秋收起义的毛泽东。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在湘赣边界发动秋收起义,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攻打长沙的计划受挫,毛泽东果断放弃长沙,率部队从浏阳的文家市向罗霄山脉中段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转移。
然而转移途中,作战失利加上艰苦的长途行军,士兵情绪低落,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离队而去。部队到达三湾时,只剩下不到1000人。毛泽东深感军队思想建设和组织制度已不能适应革命形势的发展和需要。于是,他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提出“要把党支部建在连上”的重大主张。但是,由于行军打仗,一直没有机会付诸实施,直至来到水口镇。炎陵县档案史志局原局长 、炎陵党史专家张晓建:“三湾改编时虽然提出了连队建党这个原则,但始终没有落实好,在离开三湾时,毛泽东交代各党代表有意识的物色工农士兵出身的入党积极分子,当部队到了水口,发生了一起整排士兵突然逃跑的事件,这个时候毛泽东认为,支部建在连上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1927年10月15号上午,毛泽东主持召开党代表会议,讨论通过了6名新党员,他们是陈士榘(读“举”)、欧阳健、李恒、赖毅、鄢辉和刘炎。当晚,在叶家祠,毛泽东亲自主持了我军历史上首次连队建党活动,为6名新党员主持入党宣誓仪式。如今的炎陵县红军标语博物馆,就复原了当时宣誓的场景。博物馆讲解接待部主任凌方娟:“这里就是复原的当时宣誓的场景,一张红纸上写着中国共产党的英文缩写‘CCP’, 一张写着‘阶级斗争,努力革命,牺牲个人,服从党旗,严守秘密,永不叛党’,这可以说是我们党最早使用的入党誓词。”
当年毛泽东亲自介绍入党的6名党员中,后来有两名成为了开国将领,他们就是陈士榘和赖毅。1977年,开国中将赖毅将军重返故地时,对50年前的情景仍然记忆犹新,他说,“房间里放几张长板凳,靠北墙有一张四方桌,桌边上压着两张下垂的红纸,一张上写着入党誓词,另一张上写着三个弯弯曲曲的外国字。我明白了,马上要举行入党宣誓了。”
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虽然已经久远,但其因具有开创性的重要意义,至今仍在党史上熠熠生辉。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一级调研员彭岗:“水口连队建党,是对三湾改编确定的“支部建在连上”原则的首次具体实践,它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新型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一个创举,从此“军魂”就在连队落了根。”
连队建党叶家祠,从此麾师井冈山。在叶家祠主持连队建党后不久,毛泽东审时度势,最终做出了不去湘南而上井冈的历史性决断。“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历程由此发轫。
从那以后,毛泽东多次出入炎陵:他由此前往茶陵,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他以炎陵中村的“八担丘”稻田为课堂,用了整整7天时间为部队讲政治课,用革命思想武装人民军队;他在炎陵中村乡 道任村,主持了革命根据地第一次插牌分田运动;1928年4月24号,毛泽东和朱德两位历史巨人更是在炎陵十都镇实现了第一次握手,从而迎来了井冈山根据地的全盛时期。革命队伍在党的绝对领导下,历经火与血的淬炼,英勇向前。
一个个红色纪念地,一声声革命号角,让生于斯长于斯的炎陵人民倍感自豪,以史为鉴,革命信念也愈发坚定不移,奋力谱写时代新华章!站在山顶远望,连绵青山叠翠,洣水尽情奔流,衡炎、炎汝等高速公路在脚下纵横,休闲旅游、特色农业发展为炎陵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江山多娇,这片红色热土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来源:938潇湘之声
编辑:马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