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湘潮 百年颂丨刘少奇率中央工作组到湖南开展农村调查:蹲点农村“当群众的小学生”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梁可庭 编辑:马丽红 2021-04-12 11:09:30
时刻新闻
—分享—

1961年,刘少奇率中央工作组在湖南开展为期44天的农村调查。这次调查为5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作了准备,为有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对推动湖南各项工作的纠“左”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4月10日,记者循着春的脚步,来到位于长沙县青山铺镇的天华山。春风吹拂,满山荡漾着柔软的新绿,展现着勃勃生机。

(4月10日,长沙县刘少奇天华调查旧址,讲解员为小学生进行讲解。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傅聪 摄)

走进山脚下的刘少奇天华调查纪念馆,讲解员罗萍正在为长沙市天心区怡雅小学的学生们讲述刘少奇爷爷在天华大队搞调查的故事。

时间回到60年前的4月,当时的天华山,山坡光秃,阴冷荒凉,一切都让前来调查的刘少奇心情沉重。

1959年至1961年,全国范围内粮食连年减产,国民经济处于严重困难时期。为探究经济困难之因,寻求脱困之策,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毛泽东、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带头深入各地进行调查研究。

1961年4月2日至5月15日,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家主席刘少奇来到湖南,先后赴宁乡和长沙县的东湖塘公社王家湾大队、广福公社天华大队、花明楼炭子冲大队,开展了为期44天的农村蹲点调查。

为了了解最真实的情况,44天中,刘少奇有33天吃住在农村,开了20多个座谈会,走访了11个生产队,和基层干部群众个别谈话上百次,从中发现问题、解剖麻雀。

在宁乡县东湖塘公社王家湾生产队,刘少奇看到一个猪场挂着“万头猪场”的招牌,里面却仅有几头老母猪,骨瘦如柴,无精打采。为了弄清真相,他当即决定在猪场的饲料房里住下来,这一住,就是6天6夜。

调查中,有一次刘少奇在路边发现一堆已经干了的人粪,没有臭味。他拾起一根柴棍,拨开那堆粪,仔细观察,发现里面尽是不能消化的糠和粗纤维物,不禁摇头叹息说:“假如有粮食,老百姓怎么还去吃糠、吃草根。农民吃饭已成了问题,问题大啊!”

(4月10日,游客在长沙县刘少奇天华调查旧址参观。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傅聪 摄)

刘少奇率领的中央调查组一行在天华大队呆的时间最长,解剖得也最深入。

4月12日,刘少奇在时任湖南省委书记张平化的推荐下,来到当时的“红旗大队”长沙县广福公社天华蹲点调查。

开始几天,群众不敢讲真话。4月15日,刘少奇采取“两工换一工”(即两个中央调查组工作人员下田劳动,换1个社员来开会)的办法,从田里叫来8个社员开座谈会。

座谈会开始前,他诚恳地说:“我们这次下来,是来当群众的小学生的,你们一定要讲真话,讲心里话。好话、坏话都要听,就是骂我们的话,包括骂我这个国家主席的话也要听,要把基层最真实的情况反映给中央。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

在老百姓面前,年过花甲的国家主席取下自己的蓝布帽,露出满头白发,毕恭毕敬地向乡亲们深深地鞠了一躬。刘少奇的诚恳与真心,终于打开了老百姓的话匣子。

在调查研究中,刘少奇发现,公共食堂的问题、房屋问题,是当前农村存在的共性问题。

天华大队共有15个公共食堂,社员集中食宿,但人均口粮仅300多斤,社员生活极度困难,严重影响生产积极性。深入扎实的调查,使刘少奇得出应解散公共食堂的结论。

关于农民住房问题,刘少奇得知为办居民点大量拆毁或占用民房的情况后,告诫基层干部:人必有屋,鸟必有窝。他反复同干部、群众座谈研究解决住房问题的政策方法。

在这次农村蹲点调查中,刘少奇针对农村公共食堂、供给制、粮食、社员住房、山林、公社工业和农村手工业、商业、民主和法制等问题,采取走村串户、约人谈话、田头聊天、临时检查、实地观察、走访老农、慰问病人等多种方式,真正深入群众,准确地掌握了当时农村的实际情况,如实向毛泽东和党中央作了汇报,为中央《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的及时出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推动国民经济调整与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5月开始,张平化、周里等时任中共湖南省委领导纷纷下基层开展调查研究,促进了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在湖南的贯彻落实。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保证,也是转变干部作风、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执政能力和施政水平的不二选择。当前,面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员领导干部更应继承和发扬重视调查研究的光荣传统和作风,深入基层一线,“当群众的小学生”,真正听民声、解民忧。

湖南率先停办公共食堂

1958年至1960年,湖南农村共办了43万多个公共食堂,在食堂就餐人数占农村总人口的98%以上。但实践证明,这种硬性条件办起来的公共食堂弊多利少。在毛泽东、刘少奇率领的中央工作组支持指导下,湖南率先开始停办公共食堂。

1961年初,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毛泽东的秘书、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胡乔木率领中央工作组来到韶山。在深入群众了解情况后,胡乔木听到了百姓们的真实呼声:“公共食堂再不能办下去了。现在社员们吃的是辣椒叶、南瓜花,连山里的葛麻藤根都快吃光了,再办下去会饿死人的。”“什么水肿病、干瘦病,实际上都是饭吃不饱饿出来的病。”

胡乔木感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他将这次调查的有关情况向毛泽东写了汇报材料。4月12日,在中央工作组蹲点帮助下,韶山公社韶山大队旺冲生产队经过群众充分讨论和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后,决定解散公共食堂,并写出了报告。刘少奇也十分赞同解散公共食堂的意见。随即,韶山公社在全国率先解散了全公社211个公共食堂中的204个。接着,长沙县天华大队也解散了部分公共食堂。

4月16日和4月28日,中共湖南省委先后转发了胡乔木关于在韶山公社解散公共食堂的报告和《韶山公社党委关于公共食堂问题的报告》,指示“我省各地都应采取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解决公共食堂问题以及其他各项政策问题”。

此后,全省各地的公共食堂迅速解散,并按政策划给社员自留地,允许群众在房前屋后种树、开荒,鼓励发展家庭副业。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梁可庭

编辑:马丽红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