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华社丨解决农业用工难,洞庭湖畔这样干

来源:新华社 编辑:张立 2021-04-14 19:29:35
时刻新闻
—分享—

新华社长沙4月14日电(记者周楠)13日,春雨蒙蒙,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新桥河镇毛家山村的农田里,8台旋耕机轰鸣着,把沉睡了一个冬天的土地翻耕开来。打碎的青草夹杂在泥土里,散发着春天的芬芳,站在田埂上的种粮大户郭跃辉笑了起来,“我种了400亩田,往年这个时候请不到人,愁得睡不着,今年有了‘十代’服务,再也不用担心了。”

随着农村劳动力加速转移和农业用工成本大幅提高,农业用工难在我国各粮食主产区日益突出。作为全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洞庭湖平原的春耕春播正如火如荼进行,记者采访了解到,当地的产粮大县想了很多办法,破解农业用工难,保证春耕生产又快又好开展。

资阳区多次获评“湖南省粮食生产标兵县”,当地农民有种植双季稻的传统,但近年来劳动力短缺也对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带来影响。“区委区政府把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起来,创办了‘十代’全程水稻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整合力量,合理配置资源,为广大种粮主体提供社会化服务,有效减轻了用工难带来的影响。”资阳区副区长王刚告诉记者。

“十代”全程水稻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负责人姚清明介绍,联合社有各类农机300余台(套),有农机手及修理人员28名,日机耕能力2800亩、机插能力2100亩、机收能力950亩以上。他说:“这些机械和人员效率很高,但散布在各个合作社,做完自家的事情,大部分就歇下来了,一些中小农户缺乏劳动力,对社会化服务的需求很强烈。现在政府整合力量,开展‘十代’服务,把两者对接起来,问题就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决。”

郭跃辉、姚清明所说的“十代”服务,即代购种育秧、代翻耕、代抛插、代测土配方施肥、代统防统治、代收割、代烘干、代储藏、代加工、代销售。“只需提前打电话,就可以购买全程服务或任意一项服务,机械化作业效率高,一台机器顶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劳动力。”姚清明说。

王刚告诉记者,有了“十代”服务,资阳区更有底气了,今年的粮食计划播种面积比去年增加2.01万亩。

而在益阳市大通湖区,针对成本高、耗时耗力的水稻育秧,当地政府通过引导、组织集中育秧来破解用工难题。

在位于大通湖区千山红镇的全自动智慧育秧工厂,看着长势喜人的水稻秧苗,种粮大户熊娇军告诉记者:“3月到4月进行浸种育秧,是天气比较冷的时候,过去要穿着羽绒服下田,很多人不愿意干这个活,每年早稻都要到处求人帮忙。”

湖南省近年来大力推广集中育秧,政府出资奖补专业人士育秧,降低粮农的育秧投入。“育秧大棚原本没有纳入财政补贴范围,现在政府鼓励双季稻生产,也纳入了补贴范围,大家种水稻的积极性更高了。”熊娇军说。

而在长沙的望城区,为了破解用工难题,当地最近办了一件非常新潮的事情——无人农场正式运行。

在望城区高塘岭街道新阳村的无人农场,只要按下启动键,一台无人驾驶的组合式旋耕机就会沿着机耕道下田作业,农场里还有无人驾驶的插秧机、抛秧机、植保机……

在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说,过去犁地,在高强度的劳动下,一个劳动力和一头牛,一天最多耕2亩地,而使用无人驾驶的旋耕机,3个小时可以翻耕50亩地。他说:“无人农场是机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高度融合的作品,是对‘谁来种田’的一种求解。”

来源:新华社

编辑:张立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