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田间地头,铁犁翻田,机器轰鸣——穿行在洞庭湖粮食主产区湖南省益阳市,眼前一派忙碌的春耕景象。
小麦返青,放眼望去,300多亩沃野仿佛铺上一层浅浅的绿地毯。
“看,长势喜人!”山东省邹平市明集镇西宋村,种粮大户宋明泉流转经营1900多亩地。过去几年,他还时不时种些山药、西蓝花等经济作物,今年则全部种上了小麦。
明集镇6.1万亩土地,经政府引导,按照100亩至2000亩不等的规模,流转给298个大户种粮。一批农民合作社等服务主体相继涌现,对耕、种、管、收等环节,实行全流程或“菜单式”托管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不断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近年来,各地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发展土地流转型和服务引领型规模经营,有效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等问题。截至2020年底,全国纳入名录系统家庭农场超过300万家,农民合作社超过220万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超过90万个。
高起点上保障粮食安全,深入推进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是重要着力点。“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从华北平原、江淮平原,再到洞庭湖平原,一路探访,感受深切的,是各地提高粮食生产组织化程度的新探索、新举措,是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新活力、新动能。
家庭农场更有活力,农民合作社更加红火
“一旦出现黄苗、弱苗,要看是不是得了纹枯病和麦蜘蛛病。3月15日至4月初这个时间段,病虫害防治最关键……”山东省齐河县葛庄村,农民郭云在田间地头进行了一场小麦植保直播,吸引一大批“粉丝”。
开直播、操控无人机,46岁的郭云得心应手。大家忍不住问:“您真是农民?”她笑而不答,拿出一张新型职业农民证书,上面写着“农民助理农艺师”。
走进郭云的云馨家庭农场,这里有培训室、农机库房、食品加工车间。展柜里,陈列着各种证书、奖杯和奖牌。郭云最看重的是“省级示范家庭农场”这块牌子。
农机补贴,资金扶持,技术培训……郭云历数家庭农场一路成长享受的政策红利。2016年时,云馨家庭农场只有40亩地;现如今,已拥有40余台大型机械,流转经营土地500亩。
今年,郭云又有新打算:再上马一条桃酥生产线,同物流企业合作建一个物流中转站,延长产业链,融合一二三产业。
同齐河县一样,各地强化指导,把符合条件的种养大户、专业大户纳入家庭农场名录,开展精准支持、精准服务,着力把农业规模经营户培育成有活力的家庭农场。
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合作社是需要突出抓好的重头戏。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加大对运行规范的农民合作社扶持力度。
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真武粮食种植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正在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
作为真武村党总支领办的合作社,真武合作社流转经营全村1900多亩土地,约定入社成员收益以每亩500斤粳稻实物计价保底加二次分红,各类政府补贴归农民所有。折算下来,村民去年流转一亩地能分到900多元。
今年以来,合作社大力推进转型升级,将土地二次转包给种粮能手,租金每亩每年800元。真武村党总支书记戴尔庆说,转型后,合作社腾出手来,专注向种粮大户提供种苗供应、机械设备、粮食烘干、仓储、农资供应等服务。
从连云港市来到扬州市种地的李长猛,2013年起就在真武合作社担任田间管理员,打理460亩地。元旦刚过,李长猛就与真武合作社签下1000亩土地的管理协议。
着力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各项扶持政策措施正在加快实施。江苏省计划将水稻收入保险试点推广至全省33个产粮大县;山东省将制定实施全方位的政策体系、服务体系、保障体系,推动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湖南省进一步统筹财政资金,以奖补资金支持农民合作社建设服务场地、采购设施设备、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推进品牌塑造。
产业类型日趋多样,合作内容不断丰富,服务能力持续增强……锚定健康规范发展发力,农民合作社越办越红火。
社会化服务更健全,小农户种地更省心
田间地头,铁犁翻田,机器轰鸣——穿行在洞庭湖粮食主产区湖南省益阳市,眼前一派忙碌的春耕景象。
位于赫山区的益阳中亿农机合作社智能育秧工厂里,稻谷芽香扑鼻。“恒温恒湿环境,确保出芽率达到95%以上。”合作社负责人俞聪介绍。
“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今年,湖南省大力推动350万亩早稻专业化集中育秧社会化服务,力争全省早稻专业化集中育秧面积达到1000万亩以上。
工厂外,一辆辆叉车正在将一垛垛已经完成催芽的芽盘装车。“今年要为两万亩稻田完成谷种催芽,其中公司流转经营的土地1600多亩,其他都是为周边种植大户和小户提供服务。”俞聪说。
当前,我国小农户数量占农业经营主体98%以上,小农户经营耕地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70%。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壮大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投入品、技术、装备导入小农户。高起点上保障粮食安全,健全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成为各地的自觉行动。
在江都区,小林家庭农场负责人张小林记忆犹新:从去年底到现在,自家农场已经开展两次集体技术交流活动。他特意点开微信朋友圈,向记者展示最近一次的活动——今年2月28日,江都区农业部门组织农机专家来到小林农场,开展一场100多人参加的植保作业实地指导。
“这台高地隙植保机,两侧的喷洒杆展开,两分钟就能完成一亩地的植保作业。”张小林指着机库里停放的一台崭新农机说,这是那次技术交流活动之后自己花6万元购置的,服务农场和周边种植户。
“从种子到大米,集中育秧、烘干、加工等10个作业环节,可以按需下单。”在湖南益阳市资阳区十代全程水稻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负责人姚清明一脸自豪。
这家联合社带动7家农民合作社参与提供服务。“一个合作社干好一个环节,联合起来能够最大程度降低服务成本,扩大服务面积,提升服务效益。”资阳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
在湖南省长沙县,也有类似的“田保姆”。“种了几十年田,都没现在这样省心、轻松。”谈起去年在村里开始推行的“大包干”服务,长沙县安沙镇万家铺村姚塘冲组农民杨维芳连连点赞。
“从一粒种子到一堆谷子,全流程服务。”长沙县天健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泽峰说。
“去年每亩田全流程服务费580元,而交付的稻谷每亩基本都在1000斤以上,比自己种还划算。”杨维芳说,去年合作社来推广,组里还有几户不太想加入,到今年3月初,全组村民已全部签约。
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统防统治……各地正多管齐下发展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不断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龙头带动更有力,农民种粮更有奔头
一粒小麦,可以加工成十大类500多种产品,让人大开眼界。从面粉到液体蛋白饲料,从食品加工、养殖到医疗、新能源,一条完整的小麦全产业链,在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清晰呈现。
“得益于滨州中裕这家龙头企业连起的全产业链,一吨小麦增值了4000元左右。”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委书记郭良说,在这条全产业链背后,有着35万户小麦订单种植户。
滨城区秦皇台乡张马村村民张洪国2019年加入中裕合作社。合作社免费供种、免费播种、免费收割,并以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回购小麦。
此前,张洪国种植30亩小麦,一年收入2.5万元。有了合作社的专业指导、销售保障,他放开手脚干,去年种植面积扩大到60亩,收入达到6.9万元。
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关键在于让农民种粮有钱挣。这不仅需要稳定和加强种粮农民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更需要种得好、卖得好。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各地完善农业产业化带农惠农机制,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引导粮食生产提质增效。
在江苏省射阳县,新组建的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射阳大米集团去年正式投产,与种粮大户、村集体合作组织签订种植优质食味稻谷品种20余万亩,通过统一品种、统一耕作、统一机插秧、统一收割,带动全县3000多户农户。
“公司平均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0.2至0.3元的价格收购优质原粮,这意味着每亩地可增加效益300元。”射阳大米集团总经理徐苏阳说,今年将再上一条大米加工生产线,形成500万吨大米的年加工能力。
除了通过粮食品种品质品牌提升促进农民增收,各地还在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上做文章。
在齐河县,针对粮食产业的补链强链行动正在深入推进:加紧建设省级现代粮食产业园,全县新建6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重点培育28家食品加工龙头企业……“紧贴市场,补齐短板、拉长长板,推动粮食产业全链条升级,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齐河县委书记孙修炜说。
在全国,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健全生产、加工、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全产业链,正呈蓬勃发展之势。
产业强,粮食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趋势,让农民种粮更有奔头,也让14亿中国人端牢饭碗更有底气。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侯琳良 姚雪青 申智林
编辑:秦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