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至,插秧正当时。
4月20日,宁远县柏家坪镇三文洞村,十八漯的梯田里热闹起来,43岁的村民李志茂开着抛秧机在田中来回穿梭,10多位村民手提肩扛,配合挑秧、扶蔸、整理。不久,一丘丘梯田就披上了绿装。
村民说,李志茂为了这150多亩抛荒田,坐飞机往返3次了,机票钱就花了7000多元。
打“飞的”回家种粮?那怎么划算?
眼前牛高马大、说话洪亮的李志茂,打开话匣子,农村人的热情淳朴扑面而来。
李志茂10多岁就出门打工,前些年在青海省西宁市开起餐饮连锁店,闯下了一番天地。去年底回家,他见村后山100亩的冷浸田荒芜了,觉得可惜,决定承包下来改良种粮食。
在镇村支持下,他与村民签订了20年的土地流转合同。村民通情达理,减免了第一年的租金。看到邻村有40亩抛荒田,李志茂也顺便租了下来。
开春以来,李志茂投入80余万元购买耕整机、犁田机等农用机械全套设备,修通了机耕道,开挖了沟渠,请来镇农技员指导改造冷浸田。
“国家鼓励种粮,没亏待我。” 李志茂说,镇村干部帮助流转土地,按每亩100元给予奖励,协调办理贴息贷款24万元,并兑现了粮补。
4月18日,李志茂刚从青海西宁回来,气都没歇一下,就下田抛秧了。
种田要紧,生意也不能耽搁。李志茂决定自己出资金,哥哥李志勇留守出劳力,合作种田。他还聘请村民李同军负责日常管理。遇到紧急农事,自己就打“飞的”回家。
李志茂看到曾经的抛荒田又种上了早稻,很是高兴,期盼着丰收的那一天。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严万达 欧阳友忠
编辑:冯竞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