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长江荆江段,一座1054米长的大水闸,像长龙般静卧在长江与虎渡河交汇处,你知道吗?在1954年和1998年的特大洪水中,正是南北两道这样的水闸,构成了保卫武汉和江汉平原的最后一道“安全闸”。
这就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荆江分洪工程,1952年6月20日,它胜利完工。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上起湖北枝城,下至湖南洞庭湖口的荆江河段,由于地势平坦、河道弯曲,水流宣泄不畅,是长江水患最严重的地方。1949年前的300多年间,荆江大堤溃决过34次。新中国一成立,党和国家领导人就把治理荆江水患放在长江防洪体系建设的首位。1951年冬,毛泽东亲自审阅并批准长江水利委员会向中央报送的荆江分洪工程建设计划。1952年4月5日,工程全面动工兴建。
4万工人、16万农民、10万解放军汇聚到荆江沿岸,30万建设大军争分夺秒,要赶在汛期之前完成工程。当时机械化程度很低,浇灌混凝土需要大量碎石子,没有碎石机,砸石小组通过流水作业,人工把山头采下来的大石块捶成一两寸口径的小石子,人均每天碎石1.4立方。
5月,毛泽东为工程题词:“为广大人民的利益,争取荆江分洪工程的胜利!”在巨大的鼓舞之下,无数建设者们肩挑背扛,夜以继日,艰苦奋战。成就“父子英雄”“夫妇模范”“兄妹光荣”“师徒双立功”等传世佳话,彰显了广大军民的惊天伟力。
1952年6月20日,位于荆江分洪工程南端的黄山头节制闸和分洪区围堤同时竣工,工期仅75天,比原计划提前15天。
节制闸和分洪区围堤共同组成一道防洪屏障,在泄洪闸分流长江来水的情况下,又可以确保洞庭湖地区数以百万人口和广大农田的防洪安全。1954年,荆江分洪工程首次使用,经受住了百年罕见大洪水的考验,确保了荆江大堤和武汉市的安全,发挥了江湖两利的显著效益。
荆江分洪工程建成近70年来,葛洲坝工程、三峡工程等长江流域控制性水利工程相继建成投入使用,但它仍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重要水利枢纽,担负着配合上游三峡水库组成长江远期防洪系统,解决长江特大洪水危害的重任。
来源:芒果云
编辑:杨雁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