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个月的男婴因母亲两次贩毒与其分离17年 “爷爷”是他学会的第一个词

来源:潇湘晨报 作者:满延坤周凌如 编辑:马丽红 2021-06-26 09:31:14
时刻新闻
—分享—

潇湘晨报记者 满延坤 周凌如 通讯员 邓伊善 株洲报道

1岁多的文文学会的第一个词语不是“妈妈”,而是“爷爷”。

2020年7月的一个下午,因再次贩毒,文文的母亲程某被株洲市公安局石峰分局禁毒大队民警带走,那时的文文刚刚10个月大。他的生命是母亲为了逃避处罚给的。他成年前一个又一个重要时刻,被判处17年有期徒刑的母亲程某注定会缺席。

6月24日,石峰分局禁毒大队副大队长李志勇告诉潇湘晨报记者,文文11岁同母异父的哥哥平时沉默寡言,对旁人十分冷漠,唯独对文文疼爱有加。

今天是“6·26”国际禁毒日,希望大家不要吸毒,敬畏生命。

母亲贩毒被抓他被带到公安局照顾

“他完全不哭不闹,喂他什么都吃,让人心疼。”因无人照顾,曾在石峰禁毒大队睡了一晚的文文,时至今日一直让李志勇揪着心。

随着民警推门而入,株洲一出租屋内,熟睡的文文与11岁的哥哥峰峰醒了,一台老旧的电扇还在嗡嗡地响着。这一天是2020年7月28日,正准备出门与“下线”做毒品交易的程某被警察带走。

看着母亲被警察带走,峰峰脸上没有一丝慌乱与害怕,取而代之的是一副麻木的神情,这样的场景,他已经见过多次。

程某与前夫生下峰峰。文文的父亲与程某没有办理结婚手续。不幸的是,程某与文文的父亲都染上了毒瘾,为了“以贩养吸”,两人选择铤而走险。

2020年6月,程某与文文父亲因贩卖毒品获刑15年。程某因尚处于哺乳期被暂予监外执行,但是她又开始干起了“老本行”。

母亲被抓后,兄弟俩的命运发生了改变。石峰分局禁毒大队副大队长李志勇说,民警通知程某家属,可家属表示只愿意带年龄大的孩子回去照顾。没办法,民警只能暂时照看文文,给文文买来了奶粉、尿不湿、水果,给文文洗澡,将他抱在手里一边哄睡一边工作,禁毒大队内勤室成了一个临时的婴儿房。

文文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乖巧,不怯生”。“一个长得非常可爱的小孩,我们民警轮流抱着他,玉米粥和面包他都吃。”李志勇说。不仅如此,民警们在与文文说话时,他会用眼睛去追随民警,也会对着民警笑。

冷漠的哥哥只对他疼爱有加

2020年12月,程某因贩卖毒品,被合并执行有期徒刑17年,剥夺政治权利一年。

17年有多长?对文文而言,意味着在他成年前,“妈妈”只是一个称谓。当别的孩子躺在妈妈怀中哭闹撒娇、喝着母乳时,文文的落脚点却不知在何处。父母也会缺席他今后的成长道路,他与重获自由的母亲再次见面,或许已是他成年之时。

李志勇回忆,文文的哥哥峰峰有着超出同龄人的成熟。2020年7月28日晚,民警带着程某一起回到她母亲家,想要托付两个孩子。可早已对女儿失

望透顶的娘家人,怎么也不肯留下两个孩子,“拼命将孩子往外赶,峰峰没有哭,一直抿着嘴忍着,看得出来十分委屈,一直憋着一股气”。

峰峰是个沉默寡言的孩子,对旁人十分冷漠,唯独对弟弟疼爱有加,他会时常摸着弟弟的小脑袋,却不会和旁人多说话。“他很早就懂事了,知道自己的母亲吸毒,可能在心里设了一道防线,所以才会表现出那样。”李志勇回忆。

爷爷没有抚养资格但十分想抚养

2020年8月6日,文文被工作人员送到株洲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随后在医院检查了身体后,8月10日,文文被委托给株洲市儿童福利院的工作人员照顾。

“可爱”,这是当地福利院与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对文文的第一印象,也是最深刻的印象。

“他是一个非常可爱、好看的孩子。”株洲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办公室副主任旷凌卿仍然记得文文的样子,扑闪扑闪的大眼睛,晃着小身子爬呀爬,不时举起白嫩嫩的小手,小嘴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

“文文的爸爸和妈妈没有办理结婚手续,他也没有上户口,理论上我们只能将他交给外婆抚养。”旷凌卿回忆,文文生活在福利院的一个多月里,一直有专门的护工照顾他。考虑到孩子跟随家人一起生活会更好,工作人员不断做着文文外婆的工作。文文的爷爷一直催促着文文的外婆,虽然他没有抚养资格,但却有抚养意愿。同年9月24日,文文的外婆来到福利院接走了孩子,然后将孩子交由文文的爷爷抚养。

为了真正帮到文文,尽快解决文文的抚养问题,旷凌卿主动将事情揽了过来。他一遍遍地奔波,帮文文办出生证、做鉴定、落户口等等。

当旷凌卿再次见到文文时,是在他爷爷的家中。“一岁多的文文,更加活泼开朗了。稚嫩的小童音,甜甜地叫着爷爷。”旷凌卿告诉记者,与大多数小孩不同,“爷爷”是文文来到这个世界上学会的第一个词语,不是“爸爸”,也不是“妈妈”。

(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文中未成年人均为化名)

链接

外人的关怀远比不上父母

像峰峰、文文这样的孩子,公安局和未成年人保护中心都接触过许多。

“吸毒、贩毒的父母,留给孩子的阴影,除了缺失陪伴、周遭异样眼光、缺陷的童年等,甚至还有身体上的损伤。”株洲市公安局石峰分局禁毒大队副大队长李志勇回忆,在办理毒品案件中,有一种普遍的情况是,妇女会为了逃避法律惩罚而生育。毒品的危害甚至会通过母体传给孩子,“有些孩子生下来,会比正常的小孩更容易狂躁”。

潇湘晨报记者搜索发现,安徽商报曾报道过类似案件,三年怀孕五次,合肥的未婚女毒贩每次被抓总怀孕。

而这些缺失父母关爱的孩子过得怎么样?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孩子的物质生活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心理还是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哪怕是一个三岁的孩子,他都会有超出常人的孤独、极端和敏感。因为一切未知的恐惧,都需要他们自己面对。”株洲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王莉萍提到了一个有着类似遭遇的女孩。女孩名叫乐乐,母亲因吸毒被强制戒毒,父亲因刑事犯罪获刑,9岁的她只能跟随姨妈生活。

那段时间的乐乐似乎并不缺少关爱。姨妈给她提供物质生活保障,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社工、志愿者们,会邀请乐乐参加夏令营,关心她的学习和生活,关心她的情绪和心理。

但乐乐却很少开心,她不听话、撒谎、冷漠,常常让人无奈。对于乐乐来说,最想回到的地方,却是一间破烂的出租房。在乐乐的请求下,王莉萍陪着乐乐回去过一次。王莉萍说:“那是一间临时搭的阁楼,厨房的地上有很多蟑螂和死老鼠,大门无法上锁。可是对于乐乐而言,这个地方是她的家,里面有爸爸妈妈的痕迹。”

让王莉萍印象最深的是乐乐的两次最开心的时刻。一次是去戒毒所看妈妈,全程表现得非常开心;一次是乐乐爸爸出狱后,带着乐乐来未成年人保护中心表达感谢。“小女孩围在爸爸身边自然地撒娇,整个人都柔和了。有爸爸在身边的孩子,真的完全不一样,她脸上的笑容,是发自内心的灿烂。”“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在父母的关爱和陪伴下长大。”(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文中未成年人均为化名)

来源:潇湘晨报

作者:满延坤周凌如

编辑:马丽红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