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24年7月3日,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在广州开学,点燃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农民运动的星星之火,从这里培养出来的农民运动指导人才,将革命的火种播撒到了全国各地。
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后,为了培养农民运动的骨干,根据共产党员林伯渠的建议,国民党中央执委会第39次会议通过农民运动的实施方案,决定自1924年7月起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
第一届农讲所由共产党员彭湃担任主任,共有学员38人。讲习所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既开设基础理论课、专业课,如《帝国主义》、《社会问题与社会主义》、《中国农民问题》等,也开设军事训练课程,还组织学生深入农村调查。
农讲所实际上是共产党人负责,起着主导和核心作用。在共产党人彭湃、毛泽东等相继主持下,从1924年7月到1926年9月连续举办了六届,为广东、广西、湖南、河南等20个省培训了近800名农民运动骨干。
1926年5月,在北伐战争前期,全国各地300多名革命青年长途跋涉,聚到这座位于广州中山四路42号的庭院,来参加毛泽东任所长的第六届农讲所。这届农讲所,是学员最多,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届。学员按地区组织了10多个农民问题研究会,研究各地农村状况,到广东海丰参观实习,编印了《农民问题丛刊》52种。毛泽东还为此写了《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作为序言,全面地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从事农民运动的经验,特别是彭湃领导海陆丰农民运动的经验,明确提出了“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的重要观点。
农讲所培养了大批农民运动干部,他们毕业后奔赴全国各地,宣传革命理论,发展农运组织,开展武装斗争,在全国播下了革命的星星之火,在中国革命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说是农民革命大本营”。
来源:芒果云
编辑:姜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