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红·正青春——星火传承耀百年”宣讲活动现场。
6月16日,湘潭市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评议活动。
“小小讲解员”的讲解引人入胜。谭浪 摄
湘潭县乌石镇:在百年老学堂前,听老党员讲党史忆党恩。(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湘潭市委宣传部提供)
在宣讲课堂上,一群年纪七旬、八旬、九旬的老党员对话“60、70、80后”。罗韬 摄
江山多娇,英雄折腰。
在湘潭这片红色热土上,孕育伟大领袖毛泽东,诞生开国元勋彭德怀,走出罗亦农、黄公略、陈赓、谭政等老一辈革命家,有418名新中国成立前的革命烈士、873名抗美援朝牺牲烈士收录在册。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是湘潭一贯的精神追求。而党史学习教育,更加重了这份自觉、夯实了这份坚定。
在“走在前列、树立标杆、引领风尚”的目标指引下,湘潭市创新打造党史学习教育“四大品牌”——“村社课堂”“湘潭红·正青春”“党史故事小舞台”“四为一帮”大走访。在火热的学习与实践中,“一心一意跟党走”的政治忠诚、“一根钢钎插到底”的坚强堡垒、“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民本情怀,在这里,被诠释得更为生动具体……
“村社课堂”
——让党史学习教育冒热气、接地气、聚人气
“中国革命的航船,从这里扬帆起航……”7月2日下午6时,岳塘区宝塔街道长塘社区党总支微信群像往常一样“热闹”起来。大家纷纷打卡学习,写下学习感悟。
湘潭有21万余名党员,党的基层组织9300余个。60岁以上老党员7万余人,绝大部分在社区、村镇。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在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具有湘潭特色的“村社课堂”以五彩斑斓的形式,在全市各地“遍地开花”。
“五每”模式,便是长塘社区党史学习教育“村社课堂”的新探索。
“五每”,即每天下午6时,在党总支微信群学习5道党史知识题;每周五下午4时30分,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带头开展党史学习半小时;每周六上午10时,社区工作人员以“长塘人话党史”为主题,在朋友圈、微信群分享一种伟大精神或一个党史小故事;每个支委成员、年轻党员分享一篇学习心得体会;每个党员公开承诺“我为群众办实事”一件。
“我虽已退休,但理想信念不‘退’,党性意识不‘退’,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退’!”“我很自豪自己是助力抗疫的志愿者,能有机会为国家和人民奉献绵薄之力……”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一封封心得体会陆续交到了长塘社区党总支书记刘银艳的办公桌上。
在公开承诺“我为群众办实事”环节,党员们也争先恐后踊跃行动起来:成富英承诺组织本支部党员对辖区内的“三无”小区进行卫生大清扫;王娟承诺为社区居民进行义诊;罗欢承诺协调解决小区污水井盖缺失等民生问题……“小课堂”传播了“真善美”,更挑起了“大担当”。
“党史知识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书本中。我们开设‘村社课堂’,就是希望不断丰富学习形式,让党史学习教育真正‘听得到’‘看得见’‘摸得着’。”刘银艳说。
从室内到户外、从无声到有声、从书本到实践,一个个各富特色的“村社课堂”如雨后春笋,在湘潭破土而出:岳塘区霞光社区以“凉亭微党课”的形式把党史学习教育带到社区党员群众身边;湘潭县石桥村将“村社课堂”搬到田间地头,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宣讲党史知识,为种植大户抛秧30余亩……
身边人在身边课堂讲身边事,冒热气、接地气、聚人气的“村社课堂”,成为干群纷纷点赞的党史学习教育新载体。指引和激励莲城儿女奋勇前行的精神“火炬”,在课堂内外点燃、在莲城大地传递,映照着红心向党、信仰如磐。
“湘潭红·正青春——星火传承耀百年”
——将红色火种播进青少年心中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大家知道我唱的是什么歌吗?”
“知道知道,这是小革命英雄王二小的故事!他牺牲时,还只有13岁……”随后,情景舞蹈《呼唤王二小》在舞台上演,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放牛娃王二小为了八路军后方机关、为了几千老乡,把敌人带进埋伏圈,自己却不幸牺牲的感人故事。
这是6月28日,湘潭市未成年人“传承红色基因·童心向党”暨“湘潭红·正青春——星火传承耀百年”主题集中展演活动中的一幕。
当天,乐队演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朗诵《可爱的中国》、舞蹈剧《花儿朵朵颂党恩》、故事《瑞金红井的故事》、合唱《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轮番上演。孩子们演在其中,学在其中,深情满满。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湘潭市以共青团员和少年儿童为主要对象,采取精品思政课课堂学、红色地标实践学、免费阅读自主学、“党史故事我来讲”互动学、情景演出体验学等方式,打造“湘潭红·正青春——星火传承耀百年”微宣讲品牌。
时间拉回到一个多月前,5月12日,由湘潭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湘潭红·正青春——星火传承耀百年”宣讲活动在火炬学校举行。省委巡回指导组成员、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和火炬学校100多名师生一起,听讲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坚定未来道路。
“火炬学校前身是霞城书院,周恩来等革命先辈曾在此留下光辉足迹。在这个特别的地方,和大家一起,尤其是和同学们一起,开展这么一场丰富多彩、内涵深刻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意义重大。”湘潭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曹炯芳为大家讲了第一课。
宣讲课堂上,一群特殊的“70、80、90后”对话“60、70、80后”。在医疗岗位工作了53年的全国劳模、76岁的党员周仕钧,与“70后”党员、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赵建成一起,回顾各自坚守一线岗位的经历;93岁的湘钢第一批建设者周静安,与“60后”党员、全国劳模、兵器大国工匠罗军,谈起了大国工匠精神;87岁的一等战斗英雄、抗美援朝老兵尚瑞尧,与“80后”党员、曾荣立公安部个人一等功的民警刘骁锋,誓言永远保家卫国。
“爷爷奶奶们讲的故事非常感人。我的梦想是当一名科学家,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火炬学校学生朱泓瑞说。青少年学子热血澎湃,从小立下栋梁之志、积蓄报国之能。播种在青少年心中的红色火种,更加温润耀眼。
“党史故事小舞台”
——用家门口的红色资源传播大道理
韶峰巍巍,韶河汤汤,苍松翠柏掩映下的毛泽东广场庄严肃穆。7月3日,广场一侧的“党史故事小舞台”活动正在举行,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聆听。
“共产党人的信仰在哪里?在毛主席一家六烈士的凛然大义中,在罗亦农就义前的视死如归中,在中共湘潭城区特别支部书记杨昭植‘将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的矢志不移中,在‘韶山五杰’之一钟志申‘共产党人杀不完’的铮铮铁骨中……”台上,志愿者们声情并茂,讲述信仰的力量。
台下,青年游客李志国听得热血沸腾,频频点头称是。“从来不知道党史还可以这么讲,很生动、很过瘾、很振奋,非常受教育。”他说。
两个月前,韶山拉开“党史故事小舞台”的大幕,一支由党员、团员、中小学生和志愿者组成的宣讲团成了讲党史故事的主人公。
“首批报名宣讲的志愿者就有170多人,目前还在增加。不仅上台者积极,听者也非常踊跃,有许多游客还直接现场‘点故事听’。”韶山市委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主任庞新梅说,“目前‘党史故事小舞台’已举办30多场,小小舞台成了红色教育的热门‘打卡地’。”
历史的馈赠,给湘潭留下丰厚的红色文化遗产,仅红色资源遗存就有300余处。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种革命精神、每一件革命文物,都是学习党史知识、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教科书。
湘潭用好“家门口”的红色资源,用活书本上的红色故事,以游客、流动人员为主要对象,在“五区”(即景区、街区、园区、厂区、校区)灵活设置宣讲基地,打造“党史故事小舞台”。以本土英雄模范优秀事迹、地方党史、脱贫攻坚、防疫抗疫等为宣讲内容,把“我们想讲的”变成“群众想听的”,把“百姓想听的”融进“我们要讲的”,让党员群众“听得懂、愿意听、记得牢、悟得透”。
在湘乡市东山学校,讲解员深情讲述少年毛泽东在东山学校入学、求学和成长的故事;在彭德怀纪念馆,《冰雕连的故事》给游客带来强烈的心灵震撼;在雨湖区金庭学校,抗美援朝夫妻老兵田开蓥、叶慕兰与孩子们追忆往昔。“小舞台”还被搬上城市公交,乘客在公交车厢里学习党史小故事,党史学习教育随车渐渐远行……
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让有故事的人讲故事,用榜样的力量感染人,用身边的鲜活事实取信人,用接地气的方言土话拉近人……湘潭的“党史故事小舞台”,展示的不仅是这片红色土地一脉传承的精神谱系,更是宣讲者的庄严宣告与铮铮誓言,是聆听者的情感认同与价值追求。
“四为一帮”
——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走深走实
7月2日,开车来到市委机关大楼办事的市民伍爱民,再也不要像以前一样兜圈子到处找车位。“自从便民停车区启用,我们老百姓来办事更省心方便!”他说。
在4月27日湘潭市召开的精神文明建设表彰暨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推进会上,湘潭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曹炯芳提出“要为办事群众留车位”。随即,市委办、市政府办、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市政协机关等多家机关单位在醒目位置开设便民停车区。此外,即将建成开放的市民之家也在积极筹备,对车库进行科学分区,确保一经开放,车位能最大程度向办事群众开放。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是首要、“行”是关键,“效”是标准。湘潭市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契机,在摸准“急难愁盼”清单的基础上,把办实事内容归类细化为“我为企业解难题”“我为群众排忧愁”“我为基层优服务”“我为乡村振兴助帮扶”“我是志愿者我来帮”的“四为一帮”活动,并且同步推行网格负责制、联点走访制、定期调度制、清单销号制、群众评议制等“五个制度”。
目前,“我为企业解难题”活动帮助20余家企业融资近亿元;开展“一对一”入企送政策、送培训、送服务389次;促成产学研合作意向144项。“我为群众排忧愁”活动,为群众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4805个,新建农村户用厕所6593个,提质改造中小学教室灯光照明170间。
“我为基层优服务”活动,出台了村(社区)就近办事指导目录,推动“老年人优待证办理”等5个事项在村(社区)“一站式”办结。“我为乡村振兴助帮扶”活动,提质改造农村公路47.277公里,完成乡村振兴重点实事11个,整改返贫问题5个。“我是志愿者我来帮”活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00余场次,参与志愿者1万余人,服务群众5万余人,解决群众困难2960余个。
6月16日,一场针对群众集中反映学位、床位、车位、厕位等“四位”问题的“我为群众办实事”评议活动举行。
“我家住鹤岭镇,想让孩子上公立幼儿园,但附近只有一家公立幼儿园,规模较小,难以满足附近幼儿就读需求,请问有没有什么办法解决?”
“湘潭的病床总数是达到了国家要求的标准,但是市里有好几家医院都‘一床难求’,想请问如何解决就医床位结构性紧缺的问题?”
“许多机关单位设置了便民停车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确实有效解决了群众停车难的问题,但是我们担心这样好的便民措施会不会一直坚持下去?”
“我们现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而农村厕所不卫生、不方便问题是一大短板,请问有哪些举措帮助农民解决这件‘烦心事’?”
活动现场,市教育局、卫健委、交警支队、城管局、农业农村局等单位负责人现场答问,由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网友代表组成的50人群众评议团当场“打分”,4个问题解决的满意率均在85%以上。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党员干部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从最困难的群体着眼、从最突出的短板抓起、从最现实的问题出发,与人民“根连根”“心贴心”“肩并肩”,上下同欲,携手共进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
伟人故里红烂漫,莲城百姓笑开颜。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肖畅 张友凡 童庆
编辑:杨雁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