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每一段革命历史,都是一部彰显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
历史如镜,初心可鉴。延安革命纪念馆是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最早建成的革命纪念馆之一。如今,无数华夏儿女走进纪念馆,重温这段中国共产党在延安领导人民排除万难、创造辉煌奇迹的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延安精神,感受波澜壮阔的十三年延安岁月,触摸革命圣地跳动的这颗“红色心脏”。
守护“精神家园”里的历史足迹
“到延安去,到延安去,老镢头开辟出了新天地;到延安去,到延安去,纺线车摇出了东方的晨曦……”
一首《到延安去》凝聚着无数青年对革命圣地延安的向往。
“展览中许多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增强了展品的动态效果,非常有趣!”7月17日,正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参观的山东理工大学学生骆晓珂告诉记者,观展中她不仅看到了许多未曾了解过的历史知识和人物,更深入了解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伟大历史进程。
革命文物是红色文化的实物遗存,是帮助我们回顾党的百年历史,增强对党的情感认同的重要物质依托,是讲好革命故事,传承革命精神至关重要的载体。6月30日,延安革命纪念馆陈列提升改造后全新亮相,这是建馆以来第十次提升改造。
2021件珍贵文物、900多张照片、29项艺术品场景、30处红色教育空间、40余项科技多媒体展示……此次提升改造,纪念馆运用流线科学化、空间通透化、布局庄重化、展示场景化、手段多样化、研学自助化理念,完整再现了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壮阔画卷、毛泽东思想成熟发展和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光辉历程、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形成的历史进程,为游客送上一份红色旅游的“盛宴”。
每一次历史回眸,都是一次精神洗礼。
毛泽东为中央党校题写的校训石刻“实事求是”,周恩来从苏联带回的“三用”深褐色皮大衣,林伯渠奖给女劳动英雄黑玉祥的“纺织起家”奖状……在延安革命纪念馆,无论是中共领袖、高级将领还是普通士兵、农民劳模,他们身上都闪耀着延安精神的璀璨光芒。
“我们馆藏文物3.6万件(套)、历史照片1万余张。这次提升改造我们坚持用博物馆语言办展,采用事件环绕中心组团设计,在每部分打造一个或多个由核心文物和重点内容组成的中心组团,运用恰当的艺术手法将各部分的标题设计‘丰碑柱’,凝聚展区精神空间,突显延安在百年历程中的重要地位。”延安革命纪念馆馆长茆梅芳介绍。
一个党史陈列,就是一部党史教科书
延安革命纪念馆,本身就是一本厚重的“书”。
1950年7月8日,延安革命纪念馆图书阅览室正式对外开放,同年12月,第一个文物陈列室开放。茆梅芳告诉记者:“此次展出的既有革命文物,还有历史文物和一些古生物化石,年接待观众3600人次。”
自1951年成立以来,延安革命纪念馆历经3次馆址变迁,先后在南关原陕甘宁边区政府交际处、凤凰山麓和王家坪现址办馆。2004年4月,中宣部确定延安革命纪念馆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一号工程”重点项目,启动新馆建设,经过为期5年的建设和陈列布展,于2009年8月28日全面建成并免费对外开放,年接待观众近400万人次。
“一个党史陈列,就是一部党史教科书。”1973年,周恩来总理陪同越南外宾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多次谈到老一辈革命家的功绩,建议多陈列他们的照片。
1980年5月,延安革命纪念馆开始对陈列内容进行第5次大型调整,将原来的7个单元按历史顺序调整为11个单元,展出文物1300多件,照片700余张。延安革命纪念馆原馆长张建儒介绍:“此次调整生动再现了党中央和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丰功伟绩。”
每一次变迁都是一次升华,都见证着一个时代的缩影。
从南关原陕甘宁边区政府交际处到凤凰山麓,再到延河之滨的王家坪,变的是馆址,不变的是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的初心和使命。从几十平方米的陈列室到360平方米的展室,再到10677平方米的展馆,变的是陈展空间和手段,不变的是责任和担当。
1964年7月7日,毛泽东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赴北京汇报陈列工作的时任中共延安地委副书记土金璋、延安革命纪念馆郭启才等同志。
此次接见,更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延安革命纪念馆人。
71年来,延安革命纪念馆坚持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通过10次大的陈列改造,不断提升革命文物展示水平、开拓红色文化传承新途径,积极探索馆校合作新方式,努力打造青少年教育品牌。
“我们将继续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茆梅芳坚定地说。
永远跳动着的“红色心脏”
“大家看,这匹雄姿勃勃的白色骏马首尾长187厘米、高132厘米,它鞍銮齐备,四蹄直立,马头高昂……这就是毛泽东主席在转战陕北时骑过的小青马。”每天,讲解员王园园都会这样声情并茂地为游客讲解。
延安革命纪念馆是王园园“战斗”了13年的“战场”。
最忙的时候,王园园一天要讲八九场,每场两个多小时,每天一杯“胖大海”就是她的“续命茶”,展馆的故事她倒背如流。
延安具有丰富的革命文物资源。3月26日,延安市政府发布了《陕西延安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计划用3年时间将延安建设成为守护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示范城市。
“无论是革命遗址的维修保护,还是革命文物的征集、保护、管理和运用,都是在赓续精神根脉,传承红色基因,守护精神家园。”茆梅芳告诉记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延安革命纪念馆正在用实际行动学习好、研究好、宣传好、践行好延安精神——
拓宽文物征集方式和途径,持续加大文物征集力度;与文物保护专业机构合作,不断推进馆藏文物修复保护工作;重视文物管理保护,大力提升革命文物数字化建设水平;拓展革命文物利用途径,让革命文物“发声”,让历史资料“说话”。
穿过历史的烟尘,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在这片红色的热土上赓续传承,这颗跳动的“红色心脏”,正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李旭佳
编辑:马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