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努力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中彰显湖南新担当
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许达哲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从战略全局高度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在2019年5月召开的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中部地区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作用、使命担当,强调中部地区的成绩要更多体现在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体现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上,体现在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上;强调中部地区发展势头能不能持续下去,能不能在先进技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有更大突破,能不能在高质量发展和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道路上越走越好,关键要做好工作;强调推动中部地区崛起,要突出抓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承接新兴产业布局和转移、扩大高水平开放、坚持绿色发展、做好民生领域重点工作、完善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等八个方面工作要求。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作出部署,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举措;今年4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政策保障等。省委十一届十三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实施意见》,是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细化具体化,我们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行棋观大势,落子谋全局。”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中彰显新担当,湖南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但也存在一些短板弱项。从基础条件看,“十三五”湖南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居中部第3,经济总量稳居全国前十,拥有3个万亿产业、14个千亿产业,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动力3个产业集群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其中工程机械行业营收占全国27%、连续11年居全国首位,中小航空发动机占全国90%以上市场份额;国家科技奖励、高新技术企业、双一流大学、在校研究生数量均居中部第2,“两院”院士总数居中部前列,“十三五”期间研发投入强度由1.43%提高到1.98%,提升幅度居全国第2、中部第1;高铁、高速公路、内河航道里程在中部分列第2、第3、第1,拥有自贸区、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级平台总数居中部第2。从机遇潜力看,除面临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构建新发展格局释放强大内需等共性机遇外,湖南依托“一带一部”区位优势,向北共建长江经济带,向东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向南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向西南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具有联结国内外大市场的发展优势;全省四大区域板块全部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支持把长株潭都市圈打造为全国重要增长极,为湖南发展提供重大利好;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提出打造“三个高地”、践行“四新”使命等重要指示,将湖南在全国的角色定位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伴随“三高四新”战略实施,湖南比较优势将进一步集聚和放大。从短板弱项看,湖南GDP含金量不够高,税收占比仍居中部第6;工业经济发展不够优,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分别居中部第6、第5;市场主体发展不够充分,中国企业500强、民企500强数量均居中部第5;科技投入相对不足,科技支出占比居中部第4,等等。我们既要巩固提升优势、更要清醒认识差距,既要坚定“走在前列”的信心决心、更要增强“干在实处”的危机感紧迫感,做到谋定而后动,厚积而薄发,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
如何把《实施意见》落到实处,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结合湖南实际,最重要的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不懈抓好“三高四新”战略实施,把每一个高地的打造、每一项使命的践行作为湖南落实中部地区崛起国家战略的具体行动,以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的实干实绩彰显新担当。实践中,要注意把握这么几条:一要突出贯彻新发展理念。用心领会中央文件和湖南《实施意见》围绕新发展理念谋篇布局的战略考量,深刻把握新发展理念提出的要求是全方位、多层面的,切实以新发展理念校正发展观政绩观,引领“三高四新”战略实施,更好促进思想观念革故鼎新、体制机制破旧立新、发展面貌焕然一新,真正在贯彻落实中完整把握、准确理解、全面落实,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协同发力、形成合力,防止畸轻畸重、以偏概全。二要突出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实现湖南高质量发展,不只有经济指标一项,而应把高质量发展要求贯穿一切工作始终,落实到现代化建设各环节各方面,覆盖到全省各地区各部门。三要突出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找准湖南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定位和着力点,发挥“过渡带”优势集聚资源要素,发挥“结合部”优势扩大对外开放,从供需两端同时发力,打通堵点、补齐短板,畅通经济循环,着力将湖南打造成为全国大市场的重要节点、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一环,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不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要坚持自力更生、自立自强,但不能以“内循环”为名搞“小而全”,不能以产业链自主可控为借口人为分割市场,不能脱离实际硬干,更不能为了出政绩片面追求规模,不顾条件盲目上马项目。四要突出守好安全发展底线。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深入排查产业链供应链、能源、粮食、科技、社会、数据信息、金融、意识形态等领域风险隐患,妥善应对各种困难局面,提高在复杂环境下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能力。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先进制造业为重点抓产业、强实体。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部地区崛起要建立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湖南制造在中部有地位、在全国有影响,要主动融入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加快推动制造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上不断迈出新步伐、取得新进展。要立足湖南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以实施“八大工程”为抓手,进一步提质升级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努力把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航空动力等产业打造成世界级产业集群,将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打造成国家级产业集群,推动冶金、有色、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提前布局培育一批面向未来的新支柱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围绕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下大力补齐基础零部件等“四基”领域短板,推动重点产业链主配协同发展和就近配套率提升。要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创新,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业,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不断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伴随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一方面制造业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各国纷纷加紧抢抓制造业竞争制高点;另一方面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将加快向新冠肺炎疫情安全稳定、经济恢复快速稳健的地区转移。要充分发挥湖南在交通区位、承接平台、劳动力资源等方面优势,积极承接新兴产业布局和转移,让更多好产业、好企业落户湖南,让更多产业链的关键环节留在湖南。要坚持做强大企业、培育“小巨人”,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让千千万万市场主体成为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强大力量载体。
第二,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推进高水平自立自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居于核心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山河智能考察时指出,企业创新、技术创新是过关过坎必须要做到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要抓住科技自立自强这个战略支撑,以创新型省份建设为统揽,着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在突破“卡脖子”技术、打造国家重器上作出湖南贡献。要坚持“四个面向”,把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结合起来,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自主可控和高性能计算机、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为重点,实施“揭榜挂帅”,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加快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关键问题。要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湖南,加快建设长株潭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争创岳麓实验室,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抓好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建设,推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与培育,壮大湖南战略科技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7月9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上指出,保障种源自主可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必须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心系“国之大者”,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大力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开展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好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省南繁科研育种园等平台,积极培育壮大种业龙头企业,为国家打好种业翻身仗、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贡献湖南力量。要大力实施创新主体增量提质计划和科技型企业“十百千万”培育工程,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创新,促进高校协同创新,深化科研院所改革,培育壮大新型研发机构,全面培塑发展新优势。要优化人才服务支撑体系,聚焦重点优势产业靶向引进“高精尖缺”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推动一切创新要素在三湘大地充分涌流。
第三,以改革开放为动力集聚高质量发展势能。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中部地区“不能老想着争优惠政策,而要勇于开展首创性、差异化的改革探索”。推动湖南走在中部地区前列,归根结底要靠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制胜,必须在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上出实招、求实效。要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依靠改革的办法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要牵住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投融资体制、“放管服”等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完善经济治理体系、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让改革红利真正释放出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部地区要有打开大门搞建设的自信。近年来,湖南开放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升。要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建设好中国(湖南)自贸区,办好第二届中非经贸博览会,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要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签署机遇,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地区合作,扎实抓好进出口平台渠道建设、外贸新业态培育、企业创新力提升、服务贸易创新等工作,支持优势产业和企业“抱团出海”“借船出海”,推动优势产能走出去。
第四,以长株潭一体化为龙头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长株潭是湖南经济最具活力、发展基础最好的地方,也是中部地区和长江中游的重要增长极。要认真实施长株潭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和《五年行动计划》,扎实抓好政策清单、重点任务清单、重点建设项目清单落实落地,大力推进“十同”,全力以赴抓,抓出更大成效来。要正确处理“一体化”和“差异化”的关系,既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让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加快形成统一开放大市场;又注重差异化布局,加强产业分工协作,构建错位发展、特色鲜明、相互配套的产业发展格局。要抢抓长株潭都市圈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的政策机遇,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资源和力量向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的中高端进军,带动周边地区协调联动发展,当好全省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要按照“一核两副三带四区”的区域布局,支持长沙争创国家中心城市、衡阳岳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统筹洞庭湖、湘南、湘西等地区发展,加快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改善老少边穷等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条件。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短板在农业农村、关键在农业农村。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抓实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大力发展精细农业,全产业链打造优势特色产业,持续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下大力解决城乡发展差距问题。
第五,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加快建设美丽湖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部地区崛起必须是绿色崛起。湖南地处长江中游,96%以上的区域都属于长江流域,要扛起“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政治责任,统筹推进长江干支流沿线治污治岸治渔,持续抓好“一江一湖四水”系统联治,突出抓好洞庭湖区四口水系综合整治,深化做实河湖长制,加强水安全保障、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和水文化建设,着力打造“大美湖区”“靓丽湘江”。《实施意见》提出打造湘江“千里滨水走廊”,我们要咬住目标不放松,久久为功用力抓。要以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为抓手,继续推进污染防治“夏季攻势”,深化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协同开展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加强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推动矿业绿色发展,让三湘大地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湖南在中部地区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要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工作中我们既不能认为“峰越高、发展空间越大”、把2030年前当作上马“两高”项目的“窗口期”,也不能搞机械式的“一刀切”,要认真思考研究,及时出台适合湖南发展实际的碳排放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农业结构等优化调整,促进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第六,以人民为中心扎实推动社会民生建设。在中部崛起中实现湖南高质量发展,最终要落脚到创造高品质生活上。要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牢正确的政绩观、发展观、现代化观,既把蛋糕做大、又把蛋糕分好,不断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按照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原则,着力增加高品质公共服务供给,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统一,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心用情做好治水修路、办学兴业、扶危济困等工作,真正把民生实事办好办实、办到群众心坎里去。习近平总书记在基层代表座谈会上指出,脱贫完成后,并不意味着就没有困难面了,没有欠发达了,没有新的贫困了。目前在一部分地区,易地扶贫搬迁的后续帮扶没有跟上,一些群众搬到城里后没有工作,公共设施不配套,有的还要骑摩托车回老家种地,生活不便捷且成本上升,甚至有的又返回到原住地。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采取精准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选自《新湘评论》2021年第17期)
来源:新湘评论
作者:许达哲
编辑:马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