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衡东县吴集镇南山村南山小学,文端云为学校里唯一的学生上开学第一课。组图/通讯员彭斌
△9月1日,衡东县吴集镇南山村南山小学,文端云和学生举行升国旗仪式。
9月1日,在上完新学期的第一天课后,衡阳市衡东县南山村南山小学唯一的教师文端云打了两通电话。2日早晨,秋季开学唯一的学生没有去上课,文端云也没有像往常那样步行上班。往年这时候应该是他最忙碌的日子。
到了放学时间,文端云又给学生的奶奶打了一通电话。交流几句后,他的心稍微放下了些。在这所学校持续了43年的坚守,暂时落下帷幕。
一支粉笔,三尺讲台,教书育人,孜孜不倦。生于斯、长于斯的他在家乡的小学奉献了43年的教学时光。
在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村里人纷纷外出打工,学生越来越少,老师也越来越少。今年9月开学,他带的四名学生有三名已经转学。因为不希望唯一的学生没有同龄玩伴,他联系学生的奶奶帮学生也转了学。
“村里30%的人基本上都是我的学生”
衡阳市衡东县吴集镇南山村是文端云的家乡。村子北临湘江,地处深山,地理位置十分偏远。1978年,文端云高中毕业后通过民办教师考试,进入南山小学担任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当时的南山小学还是一所村办中学叫“太阳中学”)。“隔壁有两个村的学生,都在我们学校读书。”中学部和小学部学生加起来有两百多人,教师也有十几位。
村里当时没有马路,只有一条人行道,交通极为不便。文端云每天早晨从家出发,步行5到6分钟去学校。他坚持在早晨7点半到校,哪怕后来学生人数越来越少,这个习惯也没有改变。“学校8点半开始上第一节课。但是课前安排了学生打扫教室卫生,还要备课,这都要时间。”下午3点放学后,文端云留在办公室批改作业、处理学校事务。
1987年,中学改办成村联校,附近几个村子的学生都来这里就读。文端云回忆,那是南山小学规模最大的时期,小学6个年级的学生加起来200多人。“村子里30%的人基本上都是我的学生。”
曾多次收到县城小学邀请,但都被他婉拒
随着多条铁路、高速路贯通,许多人在政策的鼓励下开始外出打工。村民们赚了钱,回村盖起新楼房。还有一些村民从此带着家人离开南山村,去生活更便捷的县城安了家。
“很多人出去打工了,学生越来越少。”
因为南山村地理位置偏远,许多老师都不愿前来任教。文端云也曾多次收到县城条件更好的小学希望他去教书的邀请,但都被他一一婉拒。“当时学生家长和村干部都极力挽留我,不希望我被调走。”
随着学生越来越少,老师们也渐渐地调去了别的学校。直到8年前,文端云成了南山小学唯一的教师。他开始一人负责所有科目的教学:语文、数学、科学、音乐、美术……教数学是文端云的老本行。而其他科目,由于村小条件有限,他只能照着书本上的知识向学生们讲解,再在黑板上进行板书。经年累月地在黑板上用粉笔板书,他的粉笔字显得苍劲有力。
文端云唯一教不了的是英语。在上级部门的安排下,他只带一、二年级的学生。学生们到了该学英语的三年级,就会转学去其他的学校上课。
今年,文端云已经59岁了。他原计划9个月后退休,没想到几名学生相继转学离开了南山小学。“本来打算在这里退休的。去年学校的房顶还重新刷了蓝漆,当时是真没想到。”
再过几天,他就要去新岗位报到,重新站上讲台
今年上半年放暑假前,文端云带了四名一年级的学生。他原计划9月1日开学时在校门口迎接这四名学生,没想到左等右等,只等来了唯一一名学生。“我一问才知道,其他三个已经转学了。”
即使只有一名学生,课依然要上。文端云带学生在操场上举行了升旗仪式。他升旗,学生敬礼,师生二人同唱国歌。回到教室,文端云拿出准备好的教案,开始向学生讲解生命与安全知识。
下午放学后,文端云犯了愁。他一方面珍惜自己的教师工作,另一方面不想看到学生没有玩伴、孤零零的。
一番考虑后,他给学生的奶奶打了电话,劝说她将孩子送往条件更好的洣桥完全小学。学生奶奶同意后,他又打电话将情况反映给吴集镇教管中心。第二天,学生就转学去了洣桥完全小学。在南山小学43年的教学生涯似乎画上了句号,这让文端云感到有些遗憾。
吴集镇教管中心主任罗永说,文端云会在近期入职洣桥完全小学,继续教授小学数学,直到明年退休。“南山小学作为一个教学点不会撤掉,会并入洣桥完全小学。学校还有一个幼儿班,以后会按实际情况和学生需要决定是否重新办学。”
再过几天,他就要骑摩托车去洣桥完全小学报到,重新站上讲台。在南山小学教了43年书的文端云,依然有种说不出的怅惘。
来源:潇湘晨报
编辑: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