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江西,山水相通。
醴陵、湘东,血脉相连。
国家发改委发布《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醴陵、湘东在“国家战略”指导下,已经付诸行动——12月8日,醴陵与湘东区签下融媒、文旅战略合作协议,醴陵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佳,湘东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李万安现场见证。
陈佳说,这既是宣传思想文化领域落实湘赣边区域合作国家战略的探索尝试,也是深化拓展醴陵和湘东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果的具体行动。希望两地有进一步合作空间,朝着更宽领域、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方向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湘赣合作,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风正劲。
表亲血缘、袍泽之谊
“萍乡路与醴陵通,溪上长亭草木中。行尽江南有山处,门前隔水是湘东。”这是宋代阮阅所作的《湘东驿至萍乡》,醴陵和湘东的渊源,在古人的诗句中就能找到线索。
日常社交中,醴陵人与湘东人一直互称“老表”,在本地语境中,这是对表兄弟的称谓,其亲密程度与社会共识可见一斑。
这种亲密无间,源自于地域相连。以醴陵东乡境内的大屏山为界,醴陵与湘东隔山相望;一条萍水河在湘东区跨过省界,就成为了醴陵的母亲河——渌江。
省际边界村民的来往密集,从古至今,大家从无湘赣之分。醴陵老一辈革命家中的李立三、左权等与湘东区的凯丰、刘型、彭述敏都是出生入死的亲密战友。而普通民众间的交往,更是充满生活气息——上世纪90年代初,湘东区老关镇二鲤村村民经常从醴陵东富镇买来手套原材料进行加工,这也成就了“手套里的赣湘合作”佳话。
这两年,两地宣传、文旅部门紧密联系,融媒、文旅、战略合作等关键词被反复提及。如罗霄山脉的劲风一般,双方很快达成了一致,并以签约的形式上升为战略合作。
从此齐唱“湘赣好声音”
“湘东区老关镇党政代表团来到我市东富镇考察调研”“醴陵、湘东两地联手抗击新冠疫情”……此类报道频频出现在醴陵、湘东区的媒体平台,而在此次签约后,双方的融媒体中心,将在机制、策划、技术、业务等多方面进行深度合作。
“举办业务研讨会,互相分享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的经验做法”“围绕新闻选题开展联合策划、制作”“双方人员互访、培训,互相分享新媒体技术,互相提供技术人员支持”“深化新闻业务领域和文化旅游宣传互动”……战略合作协议里的每一条内容都令大家期待。
醴陵市融媒体中心的记者王志翔说,媒体人对“共享”有很深刻的理解,只有在交流、分享中,大家才能提高业务水平。而联合策划和制作,让他充满期待。
“我期待形成合作之后,我们能够围绕湘赣边经济建设、旅游旺季、重大活动等,联合采访,稿件互推,形成报道合力。”湘东区融媒体中心总编辑朱焕荣已经开始谋划合作方向。
“在未来,醴陵和湘东一定会联手唱响‘湘赣好声音’,特别是在两地历史文化、红色资源的推介方面,两地大有可为,围绕新闻、专题选题,视频拍摄、新媒体内容生产等方面,一定能够擦出更多的火花,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醴陵市融媒体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副台长)陈明说。
让想象落地变现
湘赣边,是新中国的红色摇篮。巍巍罗霄是两省人民共同浴血奋战过的红色圣地,秋收起义、萍浏醴起义等都有醴陵、湘东革命先辈奋斗过的身影。
醴陵与湘东区红色文化交织、风土人情相近,在旅游方面的合作,想象空间更为广阔。
联手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打造特色景区、酒店、节庆活动等品牌,探索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交流机制,两地文化和旅游宣传资料的互换展示,跨区域文化市场综合执法……
当这些探讨已久的合作方向全部被白纸黑字写在合作协议中后,醴陵市文旅局旅游发展股股长尹盛激动不已。他认为,未来两地可以通过资源共享、品牌共建等方式,打造独具特色的湘赣边旅游产品,还能以研学旅游产品游客互送、线路互推等形式,加强两地旅游合作。“我们要共同做大做强湘赣边的文旅合作。”尹盛说。
湘东区文广新旅局局长王晋则希望在今后的合作交流、发展中,把两地的旅游资源整合起来,互通、交流,开展跨区域的合作,形成一些跨区域的旅游产品,加深两地的交流。
山有魂,水有灵,人有情,文有脉!
表亲血缘、袍泽之谊,肝胆相照、开拓共赢!
相信在两地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为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贡献强大的力量!
来源:醴陵发布
编辑: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