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利明(左一)余国基(中)魏镇(右)合影。
三位年龄相加高达241岁的老人,他们是前半生与钢铁为伴的工厂技师,后半生不愿屈就无所作为的退休生活,于是选择再回“职场”。他们就是来自株洲的余国基、马利明、魏镇,相识相交了半个多世纪的三人选择合伙再创业,“宝南饭店”成为了他们人生新的出发点。开店的初衷并不是为了谋生而是为了生活,如有盈利,老人们便会结清盈余,开上房车去全国各地旅游。
12月14日,记者将镜头对准三位“宝藏爷爷”,听听他们的创业故事。86岁的老大哥余国基笑称:“才80出头,干活、旅游都没问题!”
三位老兄弟合伙创业
店内干净卫生,厨房布置成了全开放式,置于店门口的白底大长桌便是小店大师傅们的工作台,店内的招牌菜,手工水饺和蛋饺皆诞生于此。
86岁的余国基是店内蛋饺的掌厨,一转一翻,原本流动的蛋液在热烘下瞬间凝固成型。余国基眼睛微眯,熟练地在蛋皮刚刚形成之时添上肉馅,一只玲珑小巧的蛋饺便在他的手下成型。老人神情专注,仿佛手中的不是蛋饺,而是一个精密的仪器零件。长桌另一角忙碌的78岁的马利明则是另一番景象,在面粉与水结合之时辅以用力揉搓,一压一捏,一只内馅饱满的手工水饺便瞬时成型。 77岁的魏镇是老幺,他负责煮熟两位哥哥的“得意之作”。而店内的服务员,则是三位爷爷的老伴。
2020年10月开业的“宝南饭店”,是三位爷爷退休后共同商议的决定。因为三人都是外地人来湖南安家,这里成为收藏着他们青春和梦想的宝地,饭店因此得名。店内没有过多的装饰,最打眼的要数挂满墙面的照片,其中大多出自摄影爱好者马利明之手,剩下的则是别人拍摄兄弟三人的合影。合影下写着三人开店的初衷“不是为了谋生,而是为了生活。”
做了一辈子工程师的三位老人,对店内的菜品秉持着匠心精神。坚持手作的原则,对每一个蛋饺和水饺的质量与品相要求都很严格,比起其他饺子店上菜的速度要慢一些,但前来就餐的食客从不催促。
“我经常过来吃饺子,爷爷们做的饺子好吃又卫生,放心。”家住小店附近的刘先生是常客,喜欢小店的原因不仅仅是饺子好吃,“工作生活中经常遇到不愉快的事,看着老人们认真对待每一个饺子,想想他们退休还创业的精神劲,就觉得自己应该向他们学习,更加积极努力地对待生活。”“除了吃饺子,我还是来喝‘鸡汤’的。”顾客黄女士表示,每当遇到想抱怨的事,就来爷爷们的店里吃一碗热腾腾的饺子,然后跟自己和解。
记者采访中看到,店内的食客还会主动帮忙换煤气、抬桶子、自觉收拾餐盘……寒冷的冬日里荡漾着温暖,也许这就是属于宝南饭店的魔力。
相约陪伴彼此一辈子
1953年,18岁的余国基离开家乡武汉,来到中车株机工作,是厂里第一批通过原铁道部考核的精加工技师。精湛的技术让他成为了厂内远近闻名的技术好手。
1963年,马利明和魏镇同时从北京铁路工程学校毕业,进入中车株机工作。两个从北京来湖南就业的小青年,很快成为惺惺相惜的好友。“那时候我和小魏都没成家,两人都是北京人,住在一个宿舍,自然而然就成为挚友。”马利明告诉记者,即使后来两人各自成家,也选择买同一个小区的房子,成为前后栋的邻居。而与他们距离不过100米的小区里,住着老大哥余国基。
“刚入职那会,余大哥是我们的偶像。”初来工厂的小年轻们总是因为经验不够而苦恼,业务能力过硬的余国基自然成为了马利明和魏镇崇拜的对象。马利明说,每次遇到问题都会请教余国基,而余国基从来都是不厌其烦地解答,不管是多晚或者多忙碌,对于后辈们的问题都会耐心讲解。
“也是咱俩好学,问得多了关系就近了。我们三个闲了就聚在一起,去对方家里吃吃饭、聊聊天……”相伴近60年,三人于彼此来说已是亲人般的存在。
忙碌了大半辈子的三位老人都是闲不住的性子,余国基退休后爱上了旅游打牌,80岁那年还去了泰国旅行;马利明退休后则去了私企再就业,直到去年才真正闲下来。也正是去年,三人坐下来闲聊时突然说起,“要不哥仨开个饭店,创业吧。”谁先提起的,三位爷爷自己也记不清了,总之是一拍即合。
年纪渐长,并未消磨三位爷爷对新鲜事物的追求。刷抖音、拍视频、旅游摄影,玩起来得心应手。开店不久就相邀去看了房车,“等店内有盈余了,买一台房车出去旅游。”
“我们今年平均年龄才78.3岁,两个老哥们一个80出头,一个是老幺。未来还很长呢。”今年生日刚过三个月的马利明告诉记者,兄弟们想一起做的事情很多,年龄从未阻碍他们对梦想的追逐。86岁的老大哥余国基笑着肯定道,“才80出头,干活旅游都没问题!”
来源:三湘都市报
编辑:杨雁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