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焕新正当时!湖南非遗玩转抖音大数据调查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丁鹏志 编辑:徐丹 2021-12-19 09:57:54
时刻新闻
—分享—

长沙何氏皮影戏第四代传承人何怀玉,正在教长沙市中小学生表演长沙皮影戏,给他们普及非遗知识。受访者供图

有些古老,可为不朽。

它是先辈在时间里久经打磨的技艺,是文化在历史中缓慢沉淀的精华。

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岁月变迁。它的发展与演变,也见证着时代改变。

“我叫钟星琳。我正领着一群‘90后’,开电商、做直播、接定制,粉丝可不少,滩头年画供不应求。”12月17日,打开抖音,一则热播短视频中,滩头年画第四代传承人钟星琳如是说。

湖湘一万年,性灵倔强的湘人,创造了丰富的非遗。但如何将这笔丰硕财富传承下去,成为大家深思求解之题。

网络时代,和钟星琳一样的年轻人,敢想敢做。借助于直播、短视频、各种新媒体等各种传播手段,帮助传统技艺重焕新生。

近日,由巨量引擎主办的“焕新非遗”公益行动已经启动。“焕新非遗”将在接下来的6个月中造访10余个城市,点亮全国非遗。这其中,就包括湖南省内几座城市。《2021巨量引擎非遗文化白皮书》也显示,从去年1月至今年5月,在抖音平台,非遗主播增速达39%。而用户也展现出较高兴趣,直播观看总时长增速达516%。

古老的非遗,借现代传媒东风,走出昔日难得传承的窘境,抖擞精神,大胆触网,成为潮玩。

困境

人间国宝,传承曾经那么难

非遗传承人,常被尊为“人间国宝”。但此前,他们的手艺与绝活,面对工业化量产和商业化运作,冲击巨大。随着传承人陆续迈入银发高龄,许多绝活、绝艺后继乏人,濒临失传。

在湖南,滩头年画的钟海仙和李咸陆、宝庆竹刻的曾剑潭、土家族打溜子的罗仕碧、土家族茅古斯舞的彭英威、侗族傩戏的龙子明、辰州傩戏的李福国、踏虎凿花的邓兴隆、洪氏剪纸的洪源等众多非遗传承的“老匠人”均已先后离世。

“非遗项目基本上都是手工制作,一件成品往往要经过几十道工序,有些工序是现在的机械设备无法替代的,所以要吃得苦,耐得住寂寞。”12月15日,省级非遗项目耒阳生铁锅铸造第五代传承人、90岁的王集连说,像耒阳生铁锅铸造技艺,就有70多道工序,不仅环境恶劣,还需要体力,是比较累的活。

王集连回忆,过去,他所在的导子镇上有很多做生铁锅的作坊,但都慢慢消失了,“没人愿意学,我的手艺则教给了儿子王冬华”。

很多非遗项目都面临类似窘境。因其制作方法的繁复、精巧,材质的独特,只能手工制作,制成一件作品往往需要历时几天几个月,有的甚至需要几年。

国家级非遗项目邵阳布袋戏传承人刘永安所在的邵阳县燕窝岭,曾经是个典型的文艺窝。30年前,村里有110多副戏担子,男丁不分老少,都会唱布袋戏。

这布袋戏又被称为“被窝戏”,一块蓝印花被布料围成的布袋,集吹、拉、弹、唱于一体。一个艺人一副戏担,不管大戏小戏、文戏武戏,生旦净末丑,吹打弹唱耍,全靠一个人手、脚、口、舌并用,十指灵活调度。

刘永安是布袋戏第18代传承人。他曾收了4位徒弟,其中还有一位女弟子,这也是传承600年来首次破例。即便如此,令人唏嘘的是,4位徒弟的学艺之路,都没能坚持下去。“太辛苦,太难,又对前景不放心,都不愿意学了。”他说。

“要能沉下心,还要有悟性,好苗子难找。”这是很多老传承人一致的感受。同时,如何帮助非遗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并以此吸引和留住年轻人,也成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创新

青春入场,非遗还能这么潮

而让人倍感欣喜的是,非遗传承之难,正随着更多新鲜血液的注入而探寻到一些可能解决的方向。新鲜血液,是既迎来了有担当的年轻人,又开始与互联网新技术实现链接。

滩头木版年画,是湖南省唯一的手工木版水印年画,2006年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已是大家眼中“抖音达人”的钟星琳,就出生在滩头年画世家。她的爷爷钟海仙、奶奶高腊梅和父亲钟建桐都是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随着工业现代化进程对农耕文明的强烈冲击,滩头木版年画的市场急剧萎缩,滩头年画的品种减少,销售也举步维艰。

爷爷奶奶相继去世后,钟星琳悲痛之余,倍感责任在肩。2017年,她辞去工作,正式拜师父亲钟建桐,专心学起了滩头年画。“父亲那一辈的手艺人,用匠心来坚守。而我们新生代的传承人,在学习手艺的同时,想得更多的是,如何让非遗‘活’起来。”对于滩头年画的传承发展,钟星琳有着自己的想法,“只有真正走入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才有生存的土壤。”

传承并没有那么简单,首先要“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为了练好技艺,钟星琳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从手工抄纸的加工到年画的刻板、套色、开脸,每一项都要精益求精,其中点睛、描腮红和画嘴唇更是要练习几千次后才能正式上手画。

传承发展非遗相当于创业,宣推必不可少。2017年,钟星琳设立了滩头高腊梅年画传习所,向更多人展示这门古老的技艺。同时,她还拍抖音视频、参加电视节目,通过多种途径,让公众更加了解滩头年画。

为了吸引更多的年轻人,钟星琳设计了以年画为主题的灯笼、红包、对联、福字等文创产品,让滩头年画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只有实现非遗与日常用品的跨界融合,提高滩头年画的使用价值,才能让滩头年画走进千家万户,让非遗继续生存发展下去。”钟星琳说。

年轻市场,我为匠心点个赞

与钟星琳有着同样想法的,还有“80后”何氏皮影戏第四代传承人何怀玉。

何怀玉的太爷爷何德润是南方皮影戏的代表人物之一,爷爷和父亲都继承了太爷爷的衣钵,是湖南出众的皮影艺人。到了何怀玉这一代,长沙皮影戏日渐衰落。“原本忙碌的父亲慢慢闲了下来,有时候甚至一个月也演不了几场戏。”回忆起过往,他很是感慨。

2018年,何怀玉辞掉稳定的工作,正式接手家里的皮影戏事业,“老一辈的手艺人,虽然身怀绝技,但对经营和推广传播并不擅长。家族传承下来的东西,不能到我这一辈就消失了。”

作为新一代年轻的传承人,何怀玉有很多对于皮影在新时代传承的想法。他开办了一家皮影馆,设置了体验课、研学演讲等等内容。为将皮影与现代传播手段结合起来,他还组建了一个团队,拍摄关于皮影戏的视频,通过抖音等线上平台进行宣传。今年9月,他参与了抖音达人唐艺的一场直播,收获1600多万的点赞量。

“我想要从年轻人的角度出发,让皮影在现代生活中也能找到生存的土壤。”通过线上线下的同时推广,如今何怀玉经常会走进长沙市中小学校,去给学生们上关于长沙皮影戏的非遗课程,也会开设抖音直播,给网友们科普非遗知识。他创新改编的《三打白骨精》、《雷锋日记》等剧目受到了学生和市民的喜爱。

直播带货,时不我待速入局

“朋友们、宝宝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来分享学习一个小公仔的手工编织。”衡阳市非遗项目周氏手工编织传承人、衡阳蒸湘腾跃工艺厂董事长肖跃莲现在对抖音直播已经是信手拈来。

常常,她会通过直播,一边和网友们分享非遗知识,一边教大家编织手工艺品。玫瑰花、仙人掌、公仔玩具……一件件在她手中钩针编织出来的工艺品,通过网络走向全国。

肖跃莲是肢体二级残疾人,1995年下岗后,她利用从舅妈那里传承到的编织技艺,带领1000多名女职工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工艺厂的外贸加工订单和客户订单急剧减少,压仓严重。面对困境,肖跃莲主动出击,寻找客户、寻找网络营销等商机,并通过线上直播卖货拓展销售渠道。“第一次直播卖货就卖出了500多件商品。”肖跃莲说,现在他们公司加上她一共有4位网络主播,专门负责直播。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丁鹏志

编辑:徐丹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