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新学期开学第4天,也是宁乡市滨江小学社团报名日。
二年级205班的喻令煊有了小小的烦恼:他最喜欢的劳动实践社团人满为患,这个学期不得不改报书法社团。
“我很喜欢种菜,去年种了菠菜和大蒜,都长出了叶子。”8岁的喻令煊兴奋地说起上学期的经历。想了想,又一本正经地补充:“不过学书法也可以。”
令孩子们兴致盎然的社团活动,是滨江小学的课后服务之一。“双减”之后,小学生下午3时30分准时放学,而家长又很难及时给予陪伴。这段时间里,孩子有何去处?课后服务应运而生。
作业减少了数倍,成绩基本稳定
在放学后,滨江小学设立第七、八节课。第七节课由老师带领完成作业,第八节课则带着孩子们开展各类活动。
“以前放学后回家,还要做3个多小时作业,现在在学校半小时就能完成,回家后还能晒晒太阳、散散步,可舒服了。”在五年级1703班的王承铮看来,作业量减少后,自己的学习效率反而有所提升。
在三年级任教的数学老师马艳有类似体会:“作业多时,家长常常反映孩子拖拉。现在在学校里,不会的作业有老师指导。学校还会用酸奶、下午茶等激励孩子你追我赶,大家学习状态很好。”
同为老师,三年级学生姜博文的妈妈也愿意让孩子在课后留在学校:“我虽然有时间带他,但他更听老师的话。上学期,他的状态不错,成绩也挺好。”
“双减”之后第一个学期,在作业量大幅减少,且取消课外补习班的情况下,滨江小学学生平均分数基本持平。
第八节课开设后,学生更愿留在学校
“折纸、电影、阅读……如果说第七节课减轻了孩子的负担,那么第八节课则增添了孩子的乐趣。”滨江小学校长吴升华介绍,在这堂课里,孩子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自愿加入各类社团,进一步利用课余时间培养兴趣爱好。现在,学校设立了舞蹈、机器人、足球、跆拳道等17个社团。
加入社团后,五年级1703班的李子萱终于得偿所愿。喜欢唱歌的她在妈妈支持下,光明正大地加入了音乐社团:“以前我妈妈觉得唱歌会影响学习,不让我去培训班,我只能偷偷地练。现在由学校组织社团,妈妈终于放心了。”
李子萱说,“双减”政策出台后,妈妈的观念也改变不少。以往,自己周末、寒暑假总会被排得满满当当。现在,只剩下一节兴趣课了。
对老师而言,发掘孩子的潜能也颇具成就感。
赵晶是负责美术社团的老师,社团里不少孩子让她感动不已:“二年级有个学生叫刘黄千画,她会在每次出门时,把自己觉得美的东西画下来,有时是花,有时是动物。集成册子后,带来学校给我看。她的画特真诚,让人觉得这世界确实太美了。”
在这节课里,学校还开设了“道德讲堂”栏目,邀请家长来分享故事。
1月7日,在二年级205班,喻令煊的爸爸来到课堂,分享了他作为医护工作者去武汉支援抗疫的故事。此后,喻令煊对爸爸的态度发生了转变:“我有这样的爸爸,很自豪!”
孩子对课堂的认可,很直接地体现到了日常学习中。“从盼着放学回家,到盼着上第八节课,孩子们终于坐得住了。”吴升华说。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李曼斯
编辑:杨雁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