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荷已露尖尖角——湖南青年人才巡礼丨邵稳的选择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肖畅 编辑:李丽 2022-02-28 09:49:51
时刻新闻
—分享—

邵稳。 李晓涵 摄

离开学还有些时日,湘潭大学的校园,安静而清幽。32岁的年轻教授邵稳,并没有把生物钟调成“寒假模式”。

2月23日,记者见到邵稳时,他正穿着实验服、戴着护目镜,在有机化学实验室做不对称催化实验。10多天前,他从外省省亲回来,就一头扎进实验室,每天工作到23时。

选一“偏静处”,安吾身

“别人家的孩子”,这样的标签在邵稳身上印刻了多年。

2008年,邵稳考入同济大学,后保送至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硕博连读,师从知名有机化学家游书力研究员。获理学博士学位后,他相继在国外多个机构从事博士后研究,以第一作者发表的多篇高质量学术论文,被多家专业杂志进行亮点评述报道。

学成归国后,许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向他投来“橄榄枝”,邵稳却对家乡的湘潭大学情有独钟。2021年初,他成为该校化学学院最年轻的特聘教授。

“因为这里偏和静啊!”邵稳笑着说。

2021年2月27日,是他第一次来湘潭大学的日子。远离市区、校园清幽、学术氛围浓厚,恰如心意,邵稳喜不自禁。“这里正如国际众多知名科研院所的环境,适合干科研,静得下心,坐得住,踏实。”

高度重视人才引进的湘潭大学,为邵稳提供了优厚的科研办公环境、生活条件、工资待遇,并在组建研究团队、申报重大科技专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没有后顾之忧的邵稳,在这一“偏静处”,过上了“两点一线”的生活。他每日8时前到办公室,中午休息片刻,在食堂吃完晚饭后再回到办公室,一直工作到深夜。

6个多月后,邵稳担任2021级化学1班班主任以及5名研究生的导师,除承担自身科研任务外,每年还有400余个课时的教学任务。

“年轻人,就是要给自己压力。”他说,“希望通过言传身教,让更多人感受到化学之美。”

在邵稳眼中,这群比自己只小10多岁的学生,更像是自己的朋友。在课堂上,他经常结合自身学习经历与学生交流讨论;在科研上,当学生遭遇实验挫折时,他帮着找文献分析问题,引导他们走出困境。

“开始还因为选择化学专业而迷茫,现在呀,庆幸自己选择了化学”“我们从‘谈化学色变’到爱上化学咯”……2021年9月10日,他收到许多学生发来的微信。邵稳说,这是最好的教师节礼物。

择一“空白处”,做科研

不对称催化研究,这在湘潭大学尚属空白。

加入该校绿色有机合成与催化研究团队后,邵稳却想利用自身所长,在这张“白纸”上涂上更多“色彩”。

什么是“不对称催化”?记者不解。

“举个例子,你的左手和右手看上去一样,其实它们无法重合。”邵稳说。

记者将双手合十,疑惑道:“这不就重合了吗?”

邵稳将右手手心叠放在记者的右手手背上,说:“你那个叫镜像对称,这才是重合。这种不能与其镜像重合的现象,在化学中被称之为‘手性’,你的左手和右手,就叫作‘镜像异构体’。现在的药物,50%以上都存在‘手性’。”

“不能重合又怎样?”

“看,这就是结果。”邵稳从电脑中翻出许多照片。照片中的婴儿短肢畸形,形同海豹。

邵稳介绍,上世纪60年代前后,欧美许多孕妇为防止孕吐服用药物“沙利度胺”。后经证实,沙利度胺呈右旋的异构体可缓解妊娠反应,但左旋异构体会导致婴儿畸形。也就是说,具有“手性”属性的药物,其中一个结构可能有价值,而另一个“看上去一样”的可能无效甚至有害。

通过不对称催化,不仅可以只得到一种或主要只得到一种有价值的“手性”分子,从而减少化学污染,还可将原本可能需要10步的化学反应过程缩减为2步或3步,大大缩短有价值的“手性”药物的合成时间和成本。

湘潭大学绿色有机合成与催化研究团队带头人邓国军教授说,邵稳的“加盟”,将加快学校在药物分子精准合成、绿色功能材料制备等领域更多的原始创新,推动我省在生物医药、新材料以及绿色低碳领域的技术储备与创新。

“然而,要在实验室里把有价值的‘手性’化合物高效地合成出来,仍是个非常艰难的过程。”邵稳说。尽管如此,他却一直在科研路上匍匐前进、甘之如饴。“做重要且实用的化学”,他谨记上海有机所戴立信院士对后辈的教诲。

“白头发都长出不少咯!”邵稳调侃道,“看来,要和它‘白头偕老’啦!”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肖畅

编辑:李丽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