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听到一声啼哭,那是“抗疫”宝宝,在宣告她迎来生命的第一个春天。
在春天的背后,是无数人的善意与努力。
与此同时,有人在检测工作之前,在防护服上,写下两月未见的孩子的名字。
这是她母爱满满的家书……
3月30日凌晨2点50分,长沙市第一医院,提前从封控区转移至产房的董女士,顺利诞下一女,五斤七两,母女平安。
3月21日,由于家被列入封控区范围,怀孕38周的董女士倍感焦愁:不能出门了,按期产检怎么办?突然发作怎么办?
当天下午,她打电话给长沙芙蓉区湘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保科的雷妹医生,问自己该怎么办。
这时,雷妹也收到通知,要统计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里的孕妇情况,尤其是快要到预产期的。她让董女士不要着急:“如果有什么状况,就打我的电话,我们会立马派车。”
3月22日,有医护人员上门测核酸,董女士着急地询问对方,如果要生了怎么安排。她没想到的是,眼前的人,正是长沙市第一医院的产科护士长阳成英。
那天后,阳成英帮董女士租了一台自助胎心监测仪,每天在完成小区的核酸采集工作后,她都会上门了解董女士身体状况,而雷妹也每天仔细问询其身体有没有什么异常等等。
湘府社区刘毅书记告诉记者,小区每个楼栋都会专门安排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负责对接,并建立一个楼栋群。因而在收集信息时,工作人员和邻居都了解到董女士待产的情况,及时关注到她的需求。有一回,董女士所在楼栋因特殊原因送餐延迟,就有其他楼栋的邻居主动把餐让给她。
3月27日清晨6点左右,由于有些见红,胎心监测也显示宫缩明显,董女士赶紧给阳成英打电话,并将情况反映给了雷妹。
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社区已提前为孕妇就医开通了绿色通道,确保送医流程简化流畅。而阳成英也向医院沟通申请,为赶来的董女士争取到了隔离产房……最后,一声啼哭送来了母女平安的结局。
“本是下月初的预产期,(但)宝贝已经等不及和美好的世界问好了。”3月30日,看着摇篮里的女儿,董女士说,孩子的出生凝聚了太多陌生人的善意,希望她长大后遇到任何困难都能开朗善良、勇敢前行。
她在防护服上写下“爱的家书”
“妈妈,你每天在忙什么啊?为什么不放假?为什么不回来看我们啊?”面对视频时儿子问得最多的这几个问题,彭琼却不知怎么回答。
因为疫情,彭琼和丈夫刘文平已经两个月没回邵阳绥宁看儿子女儿了。3月29日,彭琼准备穿上防护服去给居家隔离人员做检测,想了一下,她拿了支笔,在防护服背面写上“刘阳、刘苡涵,妈妈爱你们”,并请同事给她的背面拍了张照片。
她想让孩子们知道,自己每天不管多忙,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他们。
今年35岁的彭琼,是长沙天心区裕南街道南站社区副主任,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因为平时和丈夫都很忙,他们把8岁的儿子刘阳和4岁的女儿刘苡涵放在绥宁老家生活。
“我们平时只要周末双休,就一定会回绥宁看望孩子和老人,周五去,周日回。”彭琼说,过完年回来上班后,因为事情太多,她就没有回过老家。到了3月,疫情形势日益严峻,想回都不能回了。
彭琼在社区负责下发流调相关数据,对接小区集中核酸检测的点位设置和人员安排,有时候,还要对接人员转运工作。3月27日,彭琼排查完数据已是凌晨三点,天亮后,还得组织居民核酸检测。看着妻子,刘文平心疼不已,上午7点便陪她到社区上班。
“孩子都不在家,你留下来当社区的志愿者吧。”在彭琼的建议下,刘文平还成了疫情防控志愿者。
尽管从早忙到晚,可无论多晚,她都会在孩子们睡觉之前视频。
“最近,儿子总问我,什么时候回来看他们,清明节放几天假。”彭琼说,她知道儿子是想爸爸妈妈了。对于爸爸妈妈两个月没有回家看他们,儿子不太理解。但彭琼没有告诉儿子自己忙碌的具体内容,她不想让儿子担心。
3月28日开始,社区工作内容又增加了一项:带领医务人员去给居家隔离人员进行核酸检测。上门检测具有一定风险性,所以也要穿上防护服,戴好口罩和防护面罩、手套等。于是,彭琼想到在防护服上写下儿子、女儿的名字,来表达自己时刻都在想着他们。
她把照片发给了儿子的班主任刘老师,希望刘老师能开导一下儿子,“告诉他妈妈的防护服上写的都是他和妹妹的名字,时刻在想他”、“我不能回去也不敢回去”。
刘老师的回答让她揪着的心稍稍放松了。刘老师说,会把照片给刘阳看,“让他知道妈妈在前线努力,我们在后方也要加油”。
彭琼说,她和丈夫本打算9月把儿女接到长沙,“但因为疫情,可能要推迟了”。
彭琼期待着能早日战胜疫情,她一定要回老家好好抱抱两个孩子。
来源:潇湘晨报
编辑:翁子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