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湘江新区:勠力强省会 实干开新局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周怡琳 2022-04-19 09:27:52
时刻新闻
—分享—

产城融合样板、高品质片区典范——梅溪湖国际新城。

坚持创新发展,湘江新区挺起先进制造业发展“脊梁”。图为中联重科。

聚力打造科技创新高地,让更多科技成果产自“新区”。图为湘江科创基地。

流金淌银的湖南金融中心,精准滴灌赋能实体经济。

湘江腾涌,日夜不息。

麓山脚下,星城西岸,曾千年弦歌不绝的古老土地以母亲河“湘江”为名,焕发新生。

2015年5月24日,全国第12个、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湖南湘江新区正式获授牌,肩负起“三区一高地”的国家使命。

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十年树标杆!2021年,湘江新区地区生产总值3674.2亿元,增速达8.4%,在全国19个国家级新区中名列第6位,交出一份含金量十足的“成绩单”。

大战略引领大跨越,大手笔构建大格局。在三湘大地奋进的坐标系中,湘江新区以全省5‰的面积创造了6%的GDP,这是对国家级新区应有的期许,也是应担的责任。

回首来时路,荡胸生层云。从梅溪湖到洋湖,从岳麓山到大王山,从高新区到经开区,绚烂耀眼的高质量发展诗篇于此间写就,繁盛产业、诗意栖居的壮美画卷徐徐舒展。

眺望前行路,扬帆但信风。一头接续豪迈挥就的百年辉煌,一头开启第二个百年的恢弘篇章,当此之时,实施强省会战略的嘹亮号召,饱含着催人奋进的新使命、新目标、新愿景。

循“新”出发,向“新”而行。承担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国家使命的湘江新区抬高坐标再出发,在解放思想中闯出新路子,在真抓实干中闯出新天地,勠力一心当好强省会战略的主力军、先锋队、排头兵、先行者。

春风已铺开长长的起飞跑道,湘江西岸新一轮大发展的春意正喷薄而出。

旗帜鲜明强担当 强省会关键强新区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发展的殷切期许言犹在耳,迈进“十四五”,在实现新的更大发展的关键时期,新区必将担当更重责任。

2021年11月25日,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开幕,旗帜鲜明提出“实施强省会战略”。

做强长沙、做强省会,是贯彻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的核心战略,是带动全省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大突破的重要布局,是全面增强湖南竞争优势的必由路径。

强湖南,关键在于强省会;强省会,关键在于强新区。

2022年全国两会后,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伟率重量级调研团第一时间来湘江新区调研时强调,要以更高站位认识、定位、建设新区;要以更高标准谋划推进产业发展;要以更大力度深化改革创新;要以更大格局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要以更大步伐推动区域协同和融合发展。

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期望,湘江新区在打造“三个高地”上勇争先作示范;在建设高品质城市上勇争先作示范;在推进长株潭一体化上勇争先作示范; 在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上勇争先作示范。

“湘江新区要不负重托、勇担使命,当好‘强省会’主力军、先锋队,在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上彰显更大担当、实现更大作为。”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吴桂英寄语新区。

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湖南湘江新区党工委书记郑建新要求,湘江新区要在“三个高地”建设上当好“排头兵”,在实施强省会战略上当好“主力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当好“先行者”。

暮鼓晨钟,振聋发聩。在奔涌激荡的历史大潮中,湘江新区不断校准自身方位,标定奋斗坐标,开拓前行道路。

作为中部地区首个、三湘大地唯一的国家级新区,湘江新区聚焦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提出加快打造高端产业新区、前沿创新新区、开放活力新区、一流品质新区“四个新区”目标任务,与强省会战略同频共振。

“力争到2026年GDP突破5000亿元,占全省比重由6%提升至8%左右。”长沙市委常委、湖南湘江新区管委会主任谭勇表示,新区上下将坚持“闯”字当头、“干”字为要、“创”字率先、“严”字打底,在中部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舞台上争先进位,奋力挺进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

一以贯之强产业 做大做强“定海神针”

“为全省高质量发展装上动力引擎”。这是省委书记为湘江新区出的一道时代“考题”。

强新区,何处是关键?一个个现象、一列列数据,昭示了聚焦的重点。

中联重科、三一重工为代表的“大国重器”走出国门增光添彩,星邦智能助力北京冬奥会点火仪式,湘江鲲鹏攻坚“卡脖子”技术,接连提升市场竞争力,湖南欧标忱于“美丽产业”,打造全国智能化化妆品生产示范基地……湘江新区先进制造业产品远销海内外。

2021年,湘江新区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339.9亿元,增长9.4%,占GDP比重为36.5%,占比较全省、全市分别高13.6、9.2个百分点。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作为“三个高地”建设的“排头兵”,湘江新区肩负使命一路领跑,其先进制造业起到了“定海神针”的重要作用。

其中,工程机械产业作为湘江新区总量规模最大的支柱产业,2021年完成产值1073.8亿元。龙头企业中联重科实现营业收入671.31亿元,同比增长3.11%,在全球疫情反复、行业多重承压的背景下,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强新区,必定强产业;强产业,首先强制造。

今年2月18日,湘江新区召开聚焦“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实施强省会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大会就明确传递出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等诸多信号。

这次大会上,湘江新区首次邀请数百位企业家齐聚一堂,表彰了中联重科、长远锂科等新区工业产值百强企业和纳税百强企业,湖南三安半导体项目(一期)、中伟新能源中部产业基地(五期)项目等新区投资百强项目,并根据“一事一议”等产业扶持政策向相关企业兑现扶持、奖励资金4.67亿元。

企业项目如同一颗颗“火种”,为湘江新区高质量发展“添柴蓄能”。贯彻落实强省会战略,湘江新区就以制造强区专项行动打头阵。

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湘江新区明确提出要坚持研发端、孵化端和转化端“三端”齐发力,力争到2026年形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3个2000亿级产业,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力争突破1000亿规模,绿色食品精深加工形成500亿级产业集群,到2026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5万亿元。

这厢传统制造业等优势产业不断做大做强,那厢智能网联汽车、航空航天、人工智能以及生物医药等新兴未来产业加速壮大。

步入崭新的2022年,湘江新区“智能网联汽车”更加耀眼夺目。正在加速建设中的智能网联产业园已获得7家企业意向入驻,湘江智能发明专利成功获得授权,湘江新区朝着为湖南抢占全球智能网联高地奋楫前行。

新兴主导产业是湘江新区布局未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落子,与此同时,湘江新区还将持续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和第三产业持续增长。预计到2026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GDP比重达到20%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超过2000亿元,“5000亿园区、千亿产业、百亿企业”产业格局不断呈现。

一脉相承强创新 做优做好“活力引擎”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千年岳麓书院门联所书的八个大字遒劲有力。

20多所高校院所、57个国家和省部级实验室,40余名“两院”院士、30余万名在校大学生、10余万名科研人员汇聚于此。

这样一座大学城,一座科技创新的“宝库”,如何才能不负时代所托?

湘江科创基地,湘江新区规模最大的科创基地,从立项伊始就带着坚定的决心,创造了当年建设、当年投运、当年满园的“新区速度”,截至目前已入驻、签约科技科创类企业近50家。

时隔一年多,今年3月底,基地二、三期最新规划出炉,将以“科创绿谷,无界麓湖”为设计愿景,打造中国高端制造领域关键性技术突破与产业应用高地,塑造彰显国际化与科技感的城市空间。

强新区,必定强创新。在强省会战略下,一幅打造科技创新核心策源地的画卷快速铺开。

从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出发”,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基础研究发展、高水平建设湘江西岸科创走廊、岳麓山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地,再到全力支持辖内高等院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鸟瞰湘江西岸科创版图,以十大技术攻关项目为引领,实施“招标揭榜”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天使母基金投资进度,湘江新区已打响“岳麓山下好创业”创新品牌,更好更快赋能创新发展。

承载创新基因,湘江新区将聚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快车道”。预计到2026年,培育龙头上市企业、独角兽企业5家以上,孵化高新技术企业400家以上,新增“专精特新”企业20家以上。

湘江西岸,以创新为要,正聚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科创高地,未来势能一触即发。

一心一意强品质 做精做美“品质新城”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湘江新区的奋斗目标。

走马1200平方公里土地,产业发展不断提质、科技创新不断提效、改革开放不断突破,一幅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画卷从多个维度迅速铺展开来,最终指向的是城市内涵式发展,人民获得感和幸福感全面提升。

具备什么样的高度,就能营造什么样的风景。7年间,湘江新区城市面貌日新月异、魅力无限。

从大王山到梅溪湖,从洋湖到滨江,昔日荒凉杂乱的山体、湖泊、湿地、江岸,已摇身蝶变为热闹繁华的文旅胜地、生态新城、总部经济区、金融中心。

在梅溪湖畔赏一部国际时尚大剧,在春日洋湖、巴溪洲游园踏青,到桃花岭、象鼻山登高远望,到湖南金融中心眺望最美天际线……那些生态美景融合烟火气息的舒适,都能在湘江新区一一体验。

打造一流品质新区,湘江新区不止步于此。高铁西城、人工智能科技城正加速推进,大泽湖、湘阴金龙先导区、九华兴隆湖等新片区已全面启动建设。

未来,将以全面建设十大城市片区为依托,形成功能完备、充满活力、优美舒展的核心片区格局,并以湘江生态廊道和319国道为轴线,高标准规划建设湿地公园、城市公园、森林公园等生态空间,持续优化城市人居环境,打造彰显国际、科技、生态特色的现代化智慧城市标杆。

一流品质新区,必定是开放并富有活力的。站在湘江新区核心区之一的大王山旅游度假区,往南眺望,不断涌现的山水之美令人赞叹。作为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湘江融城科技城正加速建设。

作为国家明确支持建设为对外开放重要平台的湘江新区,在湘阴、九华新片区实行“一共享五统筹一统一”的计划已提上日程,长株潭一体化的探索正不断深入。

一往无前强改革 做坚做实“试验良田”

无改革,不创新,承担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国家使命的湘江新区又站在历史的分叉口。

如何推动湘江新区“内涵式”发展,必须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大胆改革。

获批成立以来,湘江新区通过改革创新,不断激发出发展新活力。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大力推动在线审批、无纸化审批,设立“办不成事”窗口,行政服务效能大幅提升,入选《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1》改革荟萃“新区实践篇”……湘江新区为中部地区营商环境优化“打了个样”。

从突破走向更大突破,需要勇气和担当,更需要智慧和谋略。

——立法是改革的压舱石。参照其他国家级新区做法,理顺新区体制机制,推动由统筹发展向融合发展转变,提升全域整体效能和资源配置效率,更好地发挥新区平台作用。

——编制好《湖南湘江新区管理条例》,明确新区依法行政的主体地位和行政执法权限,将新区改革发展纳入法治轨道,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当好强省会战略主力军提供可靠的法治保障。

——坚持“三个区分开来”,推进一批改革创新风险备案项目、担当作为风险备案事项,营造鼓励改革、允许试错、宽容失误的浓厚氛围,为推动新区在实施强省会战略中实现更大作为保驾护航。

——理顺体制机制,管理运行机制、区域统筹机制、科创促进机制、要素市场化配置等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构建科学规范、充满活力、运行高效的工作体系,形成投资贸易便捷、政务服务高效、营商环境良好的更优改革开放格局。

——对接“一带一路”,复制自贸区改革经验,开放通道、平台、经济、合作建设纵深推进,推动建设中国(湖南)自贸区联动区。

脱虚向实,湘江新区向“深水区”挺进,以更大的变革谋求更大的发展。到2026年,力争综合实力跻身国家级新区前列,高质量发展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对过去奋斗历史最好的致敬,是书写新的奋斗历史。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强省会战略大纛迎风招展,猎猎作响。湘江新区正以更加昂首的奋进姿态,与最优者“对标”、 与最强者“比拼” 、与最快者“赛跑”,新的希望在这里升腾。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周怡琳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